本報記者 吳曉璐
為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11月4日,證監會發布《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規范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暫行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基金產品方面,在個人養老金制度試行階段,優先納入符合條件的養老目標基金。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指導中國結算、基金業協會、行業機構認真落實《暫行規定》,穩妥推進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業務落地,更好服務于居民養老投資需求。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實施后,將為資本市場帶來新類型長期優質資金,提升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占比,提升市場深度和廣度,提高市場韌性和穩定性,促進價值投資與長期投資市場新生態的形成,進而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試行階段優先納入
符合條件的養老目標基金
4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2〕7號,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個人養老金參加人可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金融產品,金融監管部門對參與個人養老金運行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管。按照《意見》要求,證監會研究起草了《暫行規定》,前期,已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據證監會介紹,《暫行規定》對參與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業務的各類市場機構及其展業行為予以明確規范。主要規定以下三方面內容:一是明確基金管理人、基金銷售機構等機構開展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業務的總體原則和基本要求,以及基金行業平臺職責定位;二是明確個人養老金可以投資的基金產品標準,并對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管理和風險管理職責作出規定;三是明確基金銷售機構的展業條件,并對基金銷售機構信息提示、賬戶服務、宣傳推介、適當性管理、投資者教育等職責作出規定。
相較于征求意見稿,《暫行規定》優化了個人養老金基金的產品標準,新增投資顧問的相關條款等。田利輝表示,這是對于個人養老金基金的制度建設和監管深化。個人養老金是我國居民和家庭的重要資產,需要通過制度規則來約束風險層次,推動保值增值的長期目標,進而更好實現共同富裕,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根據證監會安排,在個人養老金制度試行階段,優先納入符合條件的養老目標基金;后續及時總結經驗,適時逐步納入適合個人養老金長期投資需求的其他基金。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負責人胡立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起步階段,對個人養老金投資的公募基金范圍進行規定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平穩發展。
基金券商等市場各方
已積極開展準備工作
據記者了解,此前市場各方已在積極準備。基金管理人方面,易方達等基金公司正在開展系統對接及測試工作,未來將為投資者提供個人養老金基金信息查詢、基金申贖、養老金資金賬戶在線開戶等服務。
博時基金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公司積極參與個人養老金發展事業,布局養老FOF等各類適合個人養老金投資的基金產品,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提供一站式個人養老金智能投顧服務。
胡立峰表示,養老第三支柱需要公募基金長期專業投資價值,公募基金也需要養老第三支柱所提供的巨大發展空間,但二者之間還需要“交互適應、磨合融合”。在投研體系、產品運營、銷售推廣等方面都需要適應性改造與優化。養老事業是一輩子的事情,需要公募基金行業參與該業務時“慢下來”“靜下來”“穩下來”,一直高度市場化迅猛發展的公募基金行業需要為此做出適應性調整。
個人養老基金代銷機構方面,東方證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公司7月份開始成立了專門的跨部門工作小組。從前期技術開發商的選型、業務流程確定以及目前的同步開發測試,兩個月的時間內已基本完成后臺系統開發,并在賬戶與交易等方面率先完成技術部署。公司在9月23日已順利通過了中國結算組織的四方聯測準入測試。下一步將著重在前端APP開發、業務測試、銀行合作、制度建設等方面持續推進。
未來個人養老金規模龐大
有望為股市帶來長期資金
記者注意到,在11月4日當天,證監會還批復了十余只養老目標基金。數據顯示,目前,養老目標基金共188只,總規模944億元。截至2022年9月底,成立滿三年的養老目標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6.42%。
市場人士認為,未來個人養老金規模龐大,有望為股市帶來長期穩定資金。中國保險行業協會2021年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顯示,預計未來5年至10年時間,我國將有8萬億元至10萬億元的養老金缺口,亟須商業養老金融產品補足。
“在可供選擇的金融產品中,公募基金偏重權益投資。”胡立峰表示,“這些資金長期穩定,考慮到新增參與人數等因素,未來10年內有望為股市增加大量增量資金。”
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發展前景遠大。田利輝認為,我國不可避免地會步入老齡化社會,個人養老金規模可觀。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的發展,能夠有效推動居民資產配置由不動產與存款向金融資產轉移。公募基金逐步成為我國個人養老金的重要配置內容。
從海外實踐看,博時基金養老金業務中心表示,個人養老金能夠緩解公共養老金支出壓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并可集中廣大民眾長期穩定資金,成為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健康發展。
00:07 | 上市券商一季度或迎“超預期開局”... |
00:07 | 中小銀行密集下調存款利率 2%以上... |
00:07 | 年內93家A股上市公司擬購董責險 同... |
00:07 | 商業銀行頻頻調整積存金起購門檻 ... |
00:07 | 第二批保險系私募基金迎新進展 超... |
00:07 | 出口轉內銷撬動消費新藍海 |
00:07 | “果鏈”企業需以自主可控實現硬核... |
00:07 | 量化交易進入規范發展新階段 |
00:07 | 金融支持促消費大有可為 |
00:07 | 讓首發經濟在各地“生根” |
00:07 | 火車票預售火爆 “五一”黃金周旅... |
00:07 | 多地專項債“自審自發”改革試點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