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深夜,國家衛健委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經國務院批準,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采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再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
從“乙類甲管”變為“乙類乙管”,國家衛健委指出,因為綜合考慮病毒特點、疫情形勢、疫苗接種、醫療資源準備和防控經驗等因素,我國已具備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了調整的基本條件。我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防控工作進入新階段。
調整后,無論是在核酸檢測、患者分類救治、出入境還是保險等方面都有直接影響。國務院聯防聯處置控機制特邀權威專家、國家衛健委新冠疫情應對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介紹稱,我們需將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上來,工作目標是保健康、防重癥,確保防控措施調整轉段平穩有序。特別需要關注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人群等重癥高風險人群的疫苗接種、個人防護和感染后的及時救治,最大限度減少重癥和病亡。
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理事、健康險資深專家邵曉軍博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之前主要還是發生率設計保障(所以主要還是產險公司的健康險在做),未來是要和用藥掛鉤,壽險和健康險可以更好的切入。“乙類乙管下新冠病例會急劇上升,雖然大部分新冠是輕癥但也有部分有基礎疾病以及老年病人會出現重癥的情況,而治療這些重癥新冠特效藥物基本是高端醫療險覆蓋,未來可以推出專項新冠病種特藥險覆蓋更多人群,保障這部分藥品的費用,這也是未來商業保險發展的空間。”
“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
之所以進行更名,國家衛健委解釋稱,當時命名為“新冠肺炎”,主要考慮疫情初期病例大部分有肺炎表現。隨著奧密克戎變異株成為主要流行株以后,致病力減弱,僅有極少數病例有肺炎表現??紤]到肺炎僅反映了病毒感染后較為嚴重的患病狀況,不能概括所有感染者臨床特征,將“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更加符合目前的疾病特征和危害。
而對于降級調整,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從2022年8月份就有討論的聲音,在網上有傳鐘南山、李蘭娟院士建議下調管理分類的傳聞,在12月初,即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十條”的前夕,多位專家公開表態降級調整的合理性。
彼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也表示,新冠肺炎回歸乙類管理的條件日趨成熟,但降級管控的舉措是疫情防控的重大調整,應堅持穩中求進、走小步不停步,適時有序作出調整。實際上,在此調整下,無論是檢測、分類救治、
而對于調整,在12月26日新華社文中,梁萬年指出,分類管理一直是我國傳染病防控的策略,一直實行動態調整,依法科學管理一直是我國應對傳染病的基本原則。
梁萬年介紹稱,當前,我國法定傳染病共有40種,其中甲類2種,乙類27種,丙類11種。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其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丙類傳染病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等。
將傳染病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要具備相關條件。在依法的前提下,根據對病原體、疾病的性質和危害性的認識,根據人群免疫力和衛生健康系統的抵抗力,根據疫情現狀和未來走向,聚集專家的智慧、借鑒國內外經驗,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決策。
國家衛健委也進一步解釋了其中原因,稱這主要是因時因勢動態優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斷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經受住了全球疫情的多輪沖擊,成功避免了致病力相對較強的原始株、德爾塔變異株等在我國的廣泛流行,極大減少了重癥和死亡,也為疫苗、藥物的研發應用以及醫療等資源的準備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我國疫情流行和病亡數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人民健康水平穩步提升,統籌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12月27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措施有關情況。
當前,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新冠病毒變異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趨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潛伏期。奧密克戎變異株成為全球流行優勢毒株,雖然感染人數多,但致病力較早期明顯下降,所致疾病將逐步演化為一種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綜合考慮病毒特點、疫情形勢、疫苗接種、醫療資源準備和防控經驗等因素,我國已具備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基本條件。我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防控工作進入新階段。
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
梁萬年進一步指出,我們需將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上來。
《方案》指出,要分級分類救治患者。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指出,將依托網格化布局的醫聯體,包括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構建分級管理、分類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分級診療服務網絡,為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系統連續的分級診療服務。
焦雅輝指出要充分發揮醫聯體的作用,目前醫聯體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都有各自的功能定位,以滿足患者就醫需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做好人群健康監測和健康管理,特別對老年人合并基礎病等重癥高風險人群要實施分級健康管理;醫聯體內二級醫院主要提供技術支持,提高基層醫生對高風險人群的識別、診斷和處置能力,同時做好居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工作;醫聯體內牽頭三級醫院負責急危重癥患者救治,并為基層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在病情變化需要就診時提供綠色通道。
焦雅輝指出,對于新冠病毒感染者,如果是單純新冠感染、未合并嚴重基礎疾病的無癥狀或癥狀輕微感染者,采取居家隔離治療;對于普通型病例、高齡合并嚴重基礎疾病但病情穩定的可以到亞定點醫院;以新冠肺炎為主要表現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在定點醫院集中治療;以基礎疾病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有其他疾病就診需要的患者,即使核酸或者抗原陽性,也可以按照相應的診療需求到相應的綜合醫院或者??漆t院正常就診。
焦雅輝進一步指出,總的來說,從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的特點上看,絕大多數新冠病毒感染者不需要去醫院就診,可以通過互聯網醫療、零售藥店或者網上藥店購藥等方式,按照居家隔離治療指南,做好居家治療。有需要的可以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提供指導。
與此同時,焦雅輝也指出,近一段時間,發熱門診的診療需求增加比較快,供需矛盾比較突出,對此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滿足患者診療需求,主要通過進一步擴充醫療資源、增加醫療服務供給、推動分級診療、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多渠道加強藥品供應保障。
12月27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措施有關情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阿里健康等互聯網企業都在積極保供中,如阿里健康在北京、石家莊、江西、重慶等多地保障退熱藥、抗原、口罩、連花清瘟等抗疫物質。
另外,焦雅輝還指出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老年人等高風險人群健康管理和健康監測,根據不同健康狀況進行分級管理,一旦發現健康狀況變化,及時轉診至有相應診療能力的醫療機構,最大限度防止重癥發生;強化疫苗接種,尤其是老年人疫苗接種,降低老年人感染后發生重癥和死亡的風險。
據了解,截至12月15日,全國二級以上醫院開設發熱門診超過了1.5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發熱門診或者發熱診室超過3.5萬個。北京、上海、安徽、江蘇、山東等地利用方艙醫院、體育館等設施,開放臨時發熱門診,極大地緩解了發熱患者就診問題。
在重癥救治方面,焦雅輝介紹稱,在床位資源方面,我國二級以上醫院總床位數561.6萬張,近期床位使用率在60%上下浮動,全國重癥醫學(含綜合ICU、各專科ICU)床位總數已達15萬張,約10.6張/10萬人,其中三級醫療機構重癥醫學床位11.2萬張。從使用情況看,近期重癥床位整體使用率在55%至60%之間波動。此外,全國儲備“可轉換ICU”床位7萬張。
在救治設備方面,全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共有血液透析單元15.11萬個,床旁血濾機(CRRT)1.97萬臺,體外膜肺氧合儀(ECMO)2300余臺,有創呼吸機11.60萬臺,無創呼吸機7.66萬臺,監護儀97.12萬臺,高流量吸氧儀3.82萬臺。
焦雅輝強調,后續將根據疫情的發展情況,繼續加強監測,因地制宜改造和擴充相應資源,保障人民群眾就醫需要。
商保有新機遇
在過去三年間,我國采取“先救治、后結算”的方式有力保障了確診和疑似患者救治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綜合保障后,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給予補助。
2020年6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顯示,全國確診患者人均醫療費用約2.3萬元,總醫療費用高達13.5億元;重癥患者人均治療費用超過15萬元,一些危重癥患者治療費用達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
21世紀經濟報道從北京多家醫院了解到,目前,在新冠定點醫院門診部,新冠核酸陽性人員前來門診預約看病,依然屬于財政報銷范疇,無需自行承擔。
不過,有醫保研究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新冠免費治療是一種應急狀態下的醫療保障措施,疫情管控優化之后,醫保“報銷”也需要回歸常態化管理,當下火熱的新冠特效藥抗病毒藥物奈瑪特韋/利托那韋片(Paxlovid)目前按照甲類報銷,后續是否有調整,需要再看國家的政策。
而近日,輿論漩渦中的新冠保險頻頻被傳出企業拒絕理賠的消息。12月27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此前較火的美團保險平臺的“新冠抗疫保”、華泰新冠疫情保障險、水滴保平臺的“水滴新冠防疫險”、支付寶上的“眾安愛無憂”“眾安疫情隔離津貼險(升級版)”等均已無法購買。
出現上述現象,有業內人士指出,新冠相關保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保險產品,再加上新冠疫情一直在變化中,既沒有足夠的案例可參考,也沒有完整有效的經驗數據支撐,使得保險公司在進行產品精算時難以做到精準,也使得一些產品理賠核保趨于保守。
邵曉軍博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指出,精算都是用預估加安全邊際來設計產品,上述問題是因為保司設計產品的預計確診率和實際確診率之間有巨大的差異。
“乙類乙管下新冠病例會急劇上升,雖然大部分新冠是輕癥但也有部分有基礎疾病以及老年病人會出現癥重癥的情況,而治療這些重癥新冠特效藥卻是醫保部分或不支付,例如Paxlovid(售價2800元一盒,這部分費用對高端商業醫療保險都是完全覆蓋,醫保小部分報銷,且供應住院,門診很難拿到藥),現在這些藥物基本是高端醫療險覆蓋,未來可以推出專項新冠病種特藥險覆蓋更多人群,保障這部分藥品的費用,這也是未來商業保險發展的空間。”邵曉軍指出。
對于具體推出時間,邵曉軍表示目前還不確定,前期新冠保險超賠虧損讓有些公司比較躊躇,之前主要還是發生率設計保障,主要還是產險公司的健康險在做,未來是要和用藥掛鉤,壽險和健康險可以更好的切入。“之前就像航班延誤險主要是保障概率,后續更多的治療和服務相關。”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