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萌
“2021年,中國進出口總額連續跨過5萬億美元、6萬億美元兩個臺階,2022年預計規模將再創新高。”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1月12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此外,束玨婷介紹了下一步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工作安排,包括進一步幫助外貿企業境外參展、對接洽談;幫助外經貿企業在跨境貿易投資中使用人民幣等。
全力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
束玨婷表示,當前,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外需增長持續放緩,是外貿穩增長面臨的最大壓力,部分行業需求疲弱、訂單不足。近段時期以來,很多地方積極組織外貿企業“走出去”,將海外客商“請進來”,一系列貿易促進措施的落地,大大增加了外貿企業拓市場、接訂單的渠道和信心。企業組團包機、亮相展會、拜訪客戶、洽談合作,主動擁抱海外市場,歲末年初的外貿圈更加積極活躍。從商務部跟蹤監測的樣本外貿企業情況看,已經出現了一些積極信號,特別是出口大省接單情況有所好轉。
同時,束玨婷表示,外貿保穩提質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商務部將持續密切跟蹤形勢,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主要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穩住外貿訂單。發揮駐外經商機構作用,做好貿易促進工作,支持外貿企業赴境外參展、對接洽談。支持中小微企業以多種形式參加境外展會。辦好廣交會等重點展會,加強對境外采購商的招商招展。指導企業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險政策,增強接單信心。
二是穩住外貿主體。會同各地方、各相關部門指導企業用好普惠金融、穩崗就業等普惠性政策。發揮各類金融機構作用,進一步加大對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信貸支持力度。
三是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充分利用好穩外貿相關工作機制,及時了解、推動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問題,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進一步支持外經貿企業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
束玨婷表示,近日,商務部、人民銀行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外經貿企業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聚焦更好滿足企業需求,提出九項針對性舉措,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增加服務供給,支持銀行積極創新跨境人民幣金融產品,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結算和融資服務,更好滿足對外貿易、投資和承包工程等多元化需求。二是統籌多方資源,鼓勵依托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境外經貿合作區等開放平臺,發揮相關資金、基金以及出口信用保險等支持作用。三是兼顧各類主體,鼓勵對優質企業、首辦戶、中小微企業等因企施策,增強獲得感。支持供應鏈核心企業等更好發揮帶動作用。四是突出協作聯動,指導各地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加強橫向協作,推動市縣區縱向聯動,確保政策落地見效。
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人民銀行抓好《通知》落實,指導地方和金融機構制訂細化舉措,做好政策精準滴灌;推動各地及時反映企業需求,金融機構持續完善產品服務供給,促進銀企更好對接;多種形式開展政策宣介,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做法。
部分海外熱門旅游目的地機票成交量顯著上升
在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說“有分析稱,中國旅游服務貿易將在2023年加快復蘇,中國的重新開放將給國際旅游業帶來巨大收益。請問商務部對2023年的旅游服務貿易發展有何預估?”
對此,束玨婷回應表示,新冠疫情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旅游業造成了巨大沖擊。2021年中國旅行服務進出口總額7897.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2.5%,僅為2019年同期的40.1%,占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從2019年的36%下降至14.9%。2022年以來中國旅行服務有所恢復,1月份至11月份進出口總額7580.5億元,同比增長8.2%。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2年底,全球國際旅游有望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的65%。
“長期以來,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和出境旅游客源國之一,為國際旅游業創造了巨大的收益。1月8日中方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優化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相關平臺數據顯示,部分海外熱門旅游目的地機票成交量顯著上升,海外酒店預定量大幅增長,與此同時,入境旅游、探親、商務的需求也在逐步釋放。我們愿與各方共同努力,為中外人員安全健康有序往來創造更好條件,為推動國際旅游業發展和世界經濟復蘇作出積極貢獻。”束玨婷說。
(編輯 才山丹)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