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魯浙川:經濟大省勇挑大梁,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地
◆京津冀:聚焦協同拓展縱深,謀劃區域發展新圖景
◆甘肅青海:化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在“新”市場大展拳腳
◆江蘇: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GDP預期增長5%左右
◆河南:今年GDP目標增長6%,新增上市企業20家
1
粵魯浙川
經濟大省勇挑大梁
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地
◎周可
經濟大省今年如何勇挑大梁?
截至1月13日,廣東、山東、浙江、四川等經濟大省政府工作報告陸續出爐,在亮出了“成績單”的同時,也寫下了“任務書”,規劃了“路線圖”,發出了“動員令”。
【明確“一號”工程】
“以實體經濟為本,實施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了今年廣東發展大計中的“重中之重”。
作為制造業大省,廣東將大力推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提質壯大現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推動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等產業成為新的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億元級的新興產業集群。
“建設浙江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地。”浙江明確提出,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扎實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大力實施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完善現代化基礎設施。
未來,浙江將實施“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目標打造形成4個萬億元級先進產業群,15個千億元級特色產業群,以及一批百億元級“新星”產業群。
“山東將深化‘萬項技改、萬企轉型’,一業一策推動鋼鐵、化工、有色、輕紡等行業改造提升。”山東省提出,將扎實推進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推動高端化提升、智能化發展、綠色化轉型,著力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加力提效。
四川省提出,將實施制造強省戰略。堅持工業當先、制造為重,促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優勢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
【“重頭戲”上顯身手】
擴大內需是經濟大省2023年的“必選項”和“重頭戲”,各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讓消費既當“領頭羊”,又當“驅動器”。
“著力釋放有效需求潛力,在擴大內需上加力提效。”山東省提出,今年將實施“山東消費提振年”行動。同時,深度挖掘鄉村消費潛力,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建設改造鄉鎮商貿中心;舉辦“黃河大集”活動,打造黃河文旅消費品牌;實施文旅提質賦能計劃等。
廣東省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等大宗消費,加大餐飲、文旅、養老、育幼等服務消費促進力度。
“進一步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浙江省提出,推動消費復蘇回暖,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5%左右。支持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經濟大省還將積極發揮有效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廣東省提出,全年將安排省重點建設項目1530個、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浙江計劃掀起新一輪重大項目建設高潮,按照“千項萬億”工程年度計劃,安排2023年省重點大項目1000個左右,完成年度投資1萬億元以上,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四川省表示,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調整制約消費過時政策,大力促進消費復元活血。
【開放大門越開越大】
在穩外貿的著力點上,經濟大省也各具特色。
浙江省提出,進一步擴大開放型經濟發展優勢。強化外資招引服務,力爭實際使用外資突破200億美元、制造業使用外資占比27%以上。提升重大開放平臺能級,確保實現數字貿易額4700億元、跨境人民幣結算量9000億元以上,力爭實現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12.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3360萬標箱。
山東省表示,用好16市跨境電商綜試區,優化海外倉布局,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10%以上。深化濟南、青島、威海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建設國家數字、文化等特色服務出口基地。辦好日本、韓國、RCEP區域3個進口博覽會,積極擴大先進技術、重要設備、能源資源等產品進口。
四川省提出,構筑開放大通道大樞紐。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主通道,打造中老班列全國重要集結中心,構建第三亞歐大陸橋國際貿易樞紐,申建天府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創建天府國際機場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等。
“堅持開放不止步、向開放要活力,努力將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廣東省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培育引進一批貿易總部型企業、跨境電商龍頭企業、現代商貿流通領軍企業,新打造一批千億元級、萬億元級出口產業集群等。
值得一提的是,各經濟大省均提到“出海”“搶訂單”。四川提出,常態化組織企業組團出海;浙江也提及“拓市場搶訂單引外資”;山東則提出,用好RCEP機遇,深入開展“一業一展”“一國一展”活動,強化與日韓、東盟聯系,加大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開拓,助力企業出海搶訂單、拓市場。
2
京津冀
聚焦協同拓展縱深
謀劃區域發展新圖景
◎記者湯立斌
過去五年,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五年。京津冀深入實施重大國家戰略,不僅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取得顯著成效,區域協同發展的中期目標也順利實現。
從近期三地人代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下一階段,京津冀將齊心協力,著力提升重點區域發展水平,加快重點領域協同聯動,推動重大國家戰略向縱深拓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果豐碩】
過去五年,緊緊扭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北京持續開展兩輪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拆除違法建設2.4億平方米,8個區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率先實現基本無違法建設區創建目標。”北京市代市長殷勇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他介紹,如今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生機勃發,已有153項市級管理權限賦權到位,首批市級機關順利遷入,交通、文化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此外,五年來,北京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在交通、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加速深化拓展京津冀協同,加快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
抓機遇、促協同,過去五年,天津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上取得新突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五年來,北京企業在津新設機構1406家,新落地重大項目318個、總投資1721億元。中海油、中石化等一批企業項目、創新資源在津布局,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建設進展順利,累計注冊企業5080家。
與此同時,天津服務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成效明顯。天津港雄安服務中心如今已成為雄安新區快速通關、便捷出海的綠色通道。“軌道上的京津冀”也在加快打造,京津雄核心區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過去五年是雄安新區建設的關鍵時期。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五年來,雄安新區“1+4+26”規劃體系編制實施,重點片區和重點工程建設扎實推進,城市框架全面拉開。
【推動重大國家戰略向縱深拓展】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京津冀三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將著力推動重大國家戰略向縱深拓展,共同謀劃區域協同發展的新圖景。
今年,北京將堅定有序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計劃治理違法建設2000萬平方米以上,實現全市基本無違法建設區創建目標;積極服務保障國家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戰略安排,力爭促進100家以上一般制造業企業疏解提質;同時,全面推動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保持千億元以上投資強度。
據介紹,下一步,北京將著力提升重點區域發展水平,深化重點領域協同聯動,大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實現“交鑰匙”醫院項目竣工交付、京雄高速全線通車。
天津今年將主動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同城化發展趨勢,計劃年內新增承接項目投資額超過1600億元,推動各區結合產業定位,積極承接優質制造業、科技創新資源、現代服務業企業和項目。
雄安新區建設進入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時期。今年,河北將集中力量抓好啟動區、起步區和重點片區建設,加快R1線、雄商高鐵等重大工程建設進度。全面落實中央疏解清單,爭取30家央企二、三級子公司落戶新區。
此外,河北將加快數字產業化,抓好雄安新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京津冀樞紐節點,培育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
3
甘肅青海
化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
在“新”市場大展拳腳
◎記者李少鵬
1月15日,甘肅省第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和青海省第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分別在蘭州和西寧開幕。這兩個地處西北的兄弟省份分別提出了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的預期目標。從甘肅、青海兩省的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出的信息來看,充分挖掘自身資源優勢,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將成為甘青兩省2023年的頭等大事。
【放大資源優勢甘青兩省錨定“新”賽道】
甘肅和青海兩省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表露出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強烈意愿。
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放大優勢、拓存創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并明確提出要放大能源資源優勢。具體來看,甘肅要在2023年圍繞打造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建成國家第一、第二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
積極培育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也是甘肅2023年的重點工作。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甘肅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業,支持酒泉做大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金昌建成全國重要的新材料基地、新能源電池和電池材料供應基地。加快集成電路封測產業發展,謀劃布局氫能、新型儲能、航空航天等未來產業。
青海省同樣提出要加速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青海將重點圍繞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實施工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加快建設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等4個千億產業集群。推進基礎鋰鹽、高純碳酸鋰等產能建設,引導鹽湖產業向新材料領域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甘肅、青海在2023年要辦的幾件“大事”涉及多家A股上市公司。如甘肅省明確提出要推動華天科技集成電路多芯片封裝擴大規模;青海將加快天合光能和阿特斯新能源全產業鏈、弗迪新型動力電池、中復神鷹碳纖維等重點項目建設,實施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把清潔能源更好地轉化為產業優勢。
【聚力產業轉型發揮投資關鍵作用】
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甘青兩省的產業轉型也將提速升級。需要指出的是,產業發展離不開政策、資金的支持,為聚力產業更好轉型發展,甘青兩省2023年也將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
“重點推進重大項目800個以上,總投資1.3萬億元。”青海省省長吳曉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23年青海將堅持以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2023年青海的重大項目將集中在鐵路、機場、水利、能源等行業。
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統籌推進碳達峰“十大行動”也是青海2023年工作重點。為此,青海提出要加快零碳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引入風機、鋰電池、大數據等一批重點產業項目,力爭納入國家碳達峰典型性代表性園區試點。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活力,青海將出臺政府投資管理條例,推廣PPP模式,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聚焦振興實體經濟,更大決心加快產業升級。強化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鮮明導向,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利工程建設、強化城鎮建設補短板等具體項目中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
4
江蘇
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
GDP預期增長5%左右
◎記者仲茜
1月15日,江蘇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江蘇省省長許昆林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江蘇經濟運行呈現持續恢復“回穩向好”態勢,成績單上收獲多個“首次”、“第一”:2022年江蘇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約12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7%以上,居全國第一;實際使用外資達304億美元,規模繼續保持全國首位等。2023年江蘇經濟預期增長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2022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首次突破12萬億元,人均達14.3萬元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達4.28萬億元,實現了正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9258.9億元,同口徑增長1.5%。
2022年,江蘇進出口總額預計達5.45萬億元,增長約4.8%;實際使用外資達304億美元,增長5%左右,規模繼續保持全國首位。至2022年末,江蘇市場主體總數達1411.9萬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有392家在蘇投資。
江蘇始終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2022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左右,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0.4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2022年全省人才資源總量超過1400萬人,研發人員達108.8萬人,在蘇兩院院士達118人。
2022年江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為89.1,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7%以上,均居全國第一。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40.8%、48.5%,特高壓設備、晶硅光伏等7條產業鏈達到中高端水平。江蘇全省制造業貸款連續27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2022年,江蘇物聯網、生物醫藥等10個集群獲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一;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新增科創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別為25家、14家,總數分別達96家、27家。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江蘇數字經濟規模超5萬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1%左右。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五年分別增長2.17倍、3.48倍。2022年江蘇3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啟動“數智”改造項目,1萬家完成改造任務;新增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9家、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79家。
5
河南
今年GDP目標增長6%
新增上市企業20家
◎記者王喬琪
河南省去年的成績單和新年的目標任務出爐:預計2022年生產總值增長3.5%,2023年預期目標增長6%左右。
1月14日,河南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河南省省長王凱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面對超預期因素沖擊,河南扛起了“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的使命擔當,2022年生產總值突破6萬億元,工業增加值突破2萬億元,糧食總產量1357.8億斤,新增49億斤、占全國增量的66.3%,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報告提到,2023年河南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增長6%,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2%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糧食產量1300億斤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等。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堅持穩中求進,聚力提質增速。”王凱表示,河南將從加快提振市場信心、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制造業強省、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等方面入手,實現經濟發展質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貢獻河南力量。
報告提出,2023年,河南將啟動三門峽靈寶、濟源逢石河等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500萬千瓦。加強要素保障,確保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萬億元。針對新一輪國企改革,河南2023年將支持平煤神馬、河南能源、鄭煤機等企業打造一流旗艦勁旅,推動豫信電科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組建河南鋼鐵集團。
面向資本市場,河南提出,2023年要加大上市企業儲備,新增上市企業20家。發展天使、風投、創投基金。另外,河南2023年計劃新培育頭雁企業1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規上工業企業2600家,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000家。
打造先進制造業體系依然是河南的重頭戲。報告提到,2023年,河南要加快裝備制造業智能轉型,創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2025年裝備制造業規模突破1.5萬億元。推動上汽新能源二期、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及動力電池、寧德時代電池等項目投產達產,力爭到2025年汽車產業產值突破萬億元。
與此同時,河南將大力發展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擴大再生金屬生產規模,加快洛陽百萬噸乙烯、寶武鎂基新材料、長葛循環經濟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力爭2025年材料產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其中新材料占比超過50%。
在全力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風險上,河南2023年將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完善地方金融監管制度。加快推進農信社改革,完成河南農商聯合銀行組建。抓好4家村鎮銀行后續風險處置,分類推進其他村鎮銀行改革重組。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