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
2023年被視為國企改革大年,央企正在擔起打頭陣的改革先鋒角色。開年以來,央企整合動作頻頻,標志性的并購重組案例接連落子,在資本市場掀起陣陣漣漪。
在眾央企謀劃改革新藍圖、翻開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過程中,國有資本的布局優化與結構調整成為重要指向,重組整合則成為日益明顯的主要抓手。尤其借助專業化整合,達到“突出實業、聚焦主業、做精一業”的目標,推動主業企業、優勢企業和鏈長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央企專業化整合浪潮,疊加混改上市等多元改革舉措一起,使更多優勢資源向上市公司匯聚,這為資本市場注入新的源頭活水。同時,資本市場也將給這些央企優質資產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多的發展工具。由此,央企優質資產與資本市場,譜寫“雙向奔赴”新篇章。
重組整合接連落子
今年以來,央企優質資產通過重組方式邁向資本市場接連落子。
多個產品在全球市場份額領先的氟化工龍頭中化藍天,將納入A股公司昊華科技麾下。根據昊華科技15日披露的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公司分別向中化集團、中化資產發行股份購買中化藍天52.81%和47.19%的股份,由此,中化藍天成為昊華科技全資子公司。15日復牌后,昊華科技股票一字漲停。
從產業視角考量,氟化工產品具有高附加值特點,被譽為黃金產業。去年以來,一方面圈外企業跨界布局氟化工,另一方面產業玩家的收購整合明顯提速。昊華科技的這次資產重組,被產業界視為近年來最重要的一次整合,使新一代氟化工巨頭呼之欲出。
從國企改革視角來看,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數年前實施聯合重組,昊華科技的這次收購,是“兩化合并”后,作為萬億央企中化集團整合集團內部資源的一次標志性實踐,既有利于解決同業競爭問題,也將顯著增強昊華科技氟化工業務實力。
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第三例央企公司重組。1月11日,中航電測籌劃發行股份購買成飛集團事項公諸市場。幾乎同期,中直股份也公告明確,將收購昌飛集團、哈飛集團100%股權,進而實現中航工業集團直升機業務A股整體上市。此外,在去年年底,祁連山也開啟重組之旅,將持有的祁連山有限100%股權置出,并與中國交建等旗下資產等值部分置換,A股市場最大設計院將不日誕生,今年來也在平穩推進。
專業化整合提速
非上市資產的專業化整合也在提速推進。1月中旬,國能數智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召開,國家能源集團原信息公司、國能信控、大渡河大數據公司重組整合為數智科技開發公司,成為國家能源集團信息智慧產業重組整合的關鍵步驟。
位于北京的某央企集團董事楊勇(化名)對證券時報記者介紹,有關部門和部分央企今年以來密集召開會議,不少負責人多處走訪,謀劃央企改革新藍圖。從陸續公布的重組案例來看,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思路不斷落地,并體現出力度大、模式新、效果好的新特征。
國資委此前明確,推進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是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對于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具有重要意義。按照部署,進、退、整、合都是重要著力點。
“資產整合在軍工、化工、新能源等領域多點開花。從今年央企諸多重組動作來看,分類實施、精準發力成為關鍵詞;核心競爭力強的旗艦型龍頭和專業優勢明顯的專業化領航公司,是重組運作的重要指向。”楊勇認為,未來的專業化整合,或許會突破集團內部不同子公司的范圍,甚至出現跨企業集團、跨出資人主體的專業化整合案例。
央企改革的推進,并非僅體現在資產重組整合層面。今年以來,部分央企的混改引資甚至首發上市也接連落地。2月初,中糧福臨門引戰簽約,投資方既囊括了社保基金、中國人壽資管等國有資本,也包括了淡馬錫等國際資本,成為今年央企引戰首單落地案例,210億元的募集資金規模也創出過去一年國內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融資項目紀錄。
此外,今年1月,中國國際貨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遞交了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招股說明書,加上已經上市的東航物流、備戰IPO的南航物流,三大航空公司旗下的物流公司即將在A股聚齊,拉動三大航空公司資產證券化率的抬升。
在楊勇看來,過去數年多家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后,涉及央企集團層面的重大重組或步入階段性低谷。但方式更加靈活的專業化整合則有望活躍補位,成為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
優質資產與
資本市場雙向奔赴
一眾央企密集謀劃的大力度的資本運作,為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
在中化旗下氟化工資產整合中,雖然收購主體為昊華科技,但是中化藍天的盈利規模反而更強。前者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64億元和7.5億元,后者則分別達到80億元和9.8億元。因此,對比來看,這次交易相當于上市公司置入了盈利能力更強的優質資產;從中長期看,完善產業鏈布局、發揮產業協同作用、實現優勢互補也將給上市公司帶來更持續性助益。
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目前A股實控人為國務院國資委的上市公司超過370家,多數公司是各自所處產業的“壓艙石”,但也有個別企業出現業績波動,有待調整盤活、推進優化。
去年國資委專門發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其中提出,“部分中央企業內部上市平臺定位不清、分布散亂、實力較弱,一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創新發展能力不強、經營和治理不規范、市場配置資源功能發揮不充分、價值實現與價值創造不匹配等問題仍較突出”。基于此,推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需要走深走實、行穩致遠。
楊勇認為,無論是并購重組還是混改上市,指向之一都搭建最優股權結構,而后發揮市場化力量,使資源向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深入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一方面,國有資本在流動中顯現更高價值;另一方面,不少重組動作中,上市公司都同步啟動定增募資,主要用于標的公司的項目建設、補充上市公司和標的公司流動資金等,這顯然有助于新證券化的資產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快速做強。”
按照國資委的部署,2023年,在更加突出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提質增效穩增長方面,央企將發揮更大作用,目標直指“一增一穩四提升”,其中“一增”就是要確保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全國GDP增速,增大國資央企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分量。業內認為,優質資產與資本市場開啟雙向奔赴之路,有利于目標的達成。
“改革永遠在路上。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也將乘勢而上,有望不日再度啟航。”楊勇認為。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