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人: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 周應華 周業錚
采訪人:本報記者 王浩 李曉晴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鳥語花香、流水潺潺、產業興旺的鄉村,是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和向往。
如何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作出重點部署。各地區各部門要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立足實際、科學規劃,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建設全面展開,農民生活條件持續改善。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較多,推進鄉村建設,必須持之以恒發力,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細,不斷提升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進鄉村建設,規劃先行。廣大農村點多面廣,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迥異,必須因地制宜。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加強村莊規劃建設。在實際操作中,嚴禁違背農民意愿撤并村莊、搞大社區,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樓亭廊“堆盆景”,只有立足鄉土特征、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才能提升村莊風貌,留住鄉韻鄉愁。
推進鄉村建設,要在改善人居環境上下足功夫。中央一號文件作出了具體部署,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分類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
推進鄉村建設,離不開公共服務的改善。各地區各部門要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沉,著力加強薄弱環節,加快防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特別是要加強縣域城鄉規劃建設統籌,梯度配置縣鄉村公共資源,發展城鄉學校共同體、緊密型醫療衛生共同體、養老服務聯合體,推動縣域供電、供氣、電信、郵政等普遍服務類設施城鄉統籌建設和管護。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5∶1。全國休閑農莊、觀光農園、農家樂等達到30多萬家,年營業收入超過7000億元。各類涉農電商超過3萬家,農村網絡零售額超過2萬億元。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實踐證明,鄉村產業興旺起來,就能帶動資金、技術、人才等更多流向農村,農村就有活力、有人氣、有奔頭。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按照“土特產”三個字要求謀篇布局。各地應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選準產業發展突破口,發揮三次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提升產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帶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
產業旺起來,關鍵要帶動農民富起來。各地要著力完善產業發展聯農帶農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形成企業和農戶在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和美鄉村是對鄉村發展內涵和目標的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強調鄉村塑形與鑄魂并重、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以“和”的理念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確保農村人心向善、穩定安寧。
完善鄉村治理體系,關鍵在黨。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各地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突出大抓基層鮮明導向,強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通過設崗定責等方式,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要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抓手、平臺和載體,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農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深入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強化村規民約約束作用,塑造鄉村文明新風尚。
提升鄉村治理效能。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加強鄉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務,深化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此外,還要用好傳統治理資源和現代治理手段,依法嚴厲打擊侵害農村婦女兒童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完善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接訴即辦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