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西安、成都等城市相繼召開2023年兩會,24個“GDP萬億元城市”全部召開了兩會,明確了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
中國證券報記者2月26日梳理發現,作為區域乃至全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和頂梁柱,“GDP萬億元城市”聚焦促消費、抓項目、發展數字經濟三大領域,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提振發展信心,穩定經濟增長。
多向發力促消費
在這些城市中,不少城市將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濟南、重慶、南京、無錫等地表示,要加快培育和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武漢明確,鼓勵發展銀發經濟、親子經濟、假日經濟、夜間經濟。合肥提出,創新數字化、品質化消費場景,發展新零售、電商直播等新業態。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記者梳理發現,在24個“GDP萬億元城市”中,一些城市把汽車和住房等大宗消費作為促消費關鍵抓手。鄭州提出,落實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放寬二手車遷入限制等政策,用好省市汽車消費券,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杭州強調,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綠色家電、住房等消費。
“當前,汽車和住房是消費的主要領域,也是帶動經濟增長的兩大行業。”重慶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認為,應該推動消費新業態的發展,為之創造更好環境。
在政策合力作用下,消費和經濟運行近期出現加快恢復跡象。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預計,今年消費會實現兩位數增長。“如果按兩位數增長趨勢測算,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提升至50萬億元。”他表示。
重點抓項目投資
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具有托底作用,不少城市把項目投資作為重點來抓。
其中,上海安排市重大工程正式項目191項,涉及總投資約1.7萬億元,全年計劃完成投資超過2150億元,比2022年計劃數增長7.5%。泉州安排市重點項目884個,總投資12951億元,年度投資2167億元,同比增加17.48%。武漢列出1154個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清單,總投資達4.5萬億元,年度投資4600億元以上。
“多地發布重大項目投資清單而且投資額巨大,說明地方政府把重大項目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源’和‘穩定器’。”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通過推進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沖刺投資“開門紅”,為推動全年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形成堅實支撐。
在項目投資中,產業項目占比最大,是絕對的“主角”。不少城市聚焦本地優勢產業,紛紛招商引資、上馬重大產業項目強鏈補鏈延鏈。例如,成都重大產業領域項目共531個,占比近六成。青島將“新項目”持續擴量作為要打好的“四場硬仗”之一,363個重點建設類項目中24條產業鏈項目共297個,占81.82%。
專家表示,產業項目是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的重要牽引力。由于傳統制造業在產業鏈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上馬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可強鏈補鏈。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錨定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成為一些“GDP萬億元城市”不約而同的選擇。
北京提出,2023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2%左右。杭州要求,大力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全面落實“1248”計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8.5%。上海明確,未來五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8%。
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認為,立足當下,數字經濟能夠為地方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包括新產業、新投資、新消費和新動能。著眼長遠,加快數字技術進步、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數據生產要素投入,將加速供給側和需求側高效匹配,推動市場繁榮和經濟長期增長。
賽迪顧問去年年末發布的“2022數字經濟城市發展百強榜”顯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連續多年穩居數字經濟一線城市的位置,綜合經濟實力與數字經濟領跑全國。各地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呈強相關關系。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預測顯示,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超過60萬億元,我國數字經濟投入產出效率將提升至約3.5。
“數字經濟為我國經濟調結構提供新引擎。”溫州大學副校長潘玉駒表示,隨著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在推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制造服務精準化和制造過程數字化等方面將發揮積極作用。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