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5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4月份,CPI環比下降0.1%,同比上漲0.1%;PPI環比下降0.5%,同比下降3.6%。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4月份,CPI、PPI同比表現偏低,不及預期,反映國內需求復蘇整體偏弱一些,市場供給充足,經濟處于需求追趕供給階段。因此,宏觀政策仍需要為經濟恢復平衡提供有力支持。預計后續貨幣政策延續穩健基調,保持信貸適度增長,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并通過結構工具加大實體經濟薄弱環節、重點新興領域支持,助力消費和內需元氣恢復。
CPI同比上漲0.1%
“4月份,市場供應總體充足,消費需求逐步恢復,CPI環比下降0.1%,同比上漲0.1%。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1%,同比上漲0.7%,漲幅與上月相同。”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時表示。
從環比看,CPI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下降1.0%,降幅比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19個百分點。
董莉娟分析道,“食品中,鮮菜和鮮果大量上市,價格分別下降6.1%和0.7%;生豬產能充足,疊加消費淡季影響,豬肉價格下降3.8%,降幅比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糧食和食用油價格基本平穩。非食品價格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1%,影響CPI上漲約0.04個百分點。”
非食品中,小長假期間出行需求增加,交通工具租賃費、飛機票、賓館住宿和旅游價格均有上漲,漲幅在4.6%—8.1%之間;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影響,國內汽油和柴油價格均下降1.7%;商家降價促銷,燃油小汽車、新能源小汽車和家用器具價格分別下降1.0%、0.9%和0.6%。
從同比看,CPI上漲0.1%,漲幅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董莉娟認為,同比漲幅回落較多,主要是上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
據國家統計局測算,在4月份0.1%的CPI同比漲幅中,上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3個百分點,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0.2個百分點,上月為0。
展望未來,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及研究部總監龐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考慮到五一假期帶動線下消費和服務消費強勁修復,居民消費偏好逐步改善,5月份核心CPI同比增速有望加速上行。與此同時,上游行業物價水平變化對下游的傳導、CPI對PPI的傳導將更為顯現。內生動力走強、社會有效需求回暖與城鄉居民收入增加、消費環境改善、信心預期企穩之間的正反饋也將進一步加強。
“綜合需求、供給、流動性諸因素的配合與拉動,以及去年高基數效應在今年三季度將漸次回落,預計CPI同比增速有望在三季度拾級而上。”龐溟說。
PPI同比下降3.6%
董莉娟表示,4月份,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國內外市場需求總體偏弱及上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PPI環比下降0.5%,同比下降3.6%。
從環比看,PPI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0.5%。其中,生產資料價格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0.6%;生活資料價格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0.3%。
董莉娟表示,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影響,國內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下降2.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下降1.1%。鋼材、水泥等行業供應整體充足,但需求不及預期,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下降1.0%,水泥制造價格下降0.1%。煤炭產能繼續釋放,加之進口量仍較大,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下降4.0%。
從同比看,PPI下降3.6%,降幅比上月擴大1.1個百分點。同比降幅擴大,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石油、黑色金屬等行業對比基數走高,以及近期國內外需求偏弱。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4.7%,降幅擴大1.3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4%,漲幅回落0.5個百分點。
在周茂華看來,盡管PPI同比繼續收縮,但客觀上,目前大宗商品價格仍遠高于2019年末水平,反映部分中下游行業仍面臨較高的生產投入成本壓力。從這個角度看,PPI同比放緩有助于緩解部分中下游制造業的成本壓力,改善經營狀況。
據國家統計局測算,在4月份3.6%的PPI同比降幅中,上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2.6個百分點,上月為-2.0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1.0個百分點,上月為-0.5個百分點。
(編輯 白寶玉)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