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釗
5月20日,2023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與會專家、投資人與來自科技創新一線的企業代表一道,圍繞健全資本市場功能,著力構建科創金融更優軟環境的堵點、難點和重點各抒己見,探尋優化資本市場制度供給、高效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之道。
中國特色的估值理論體系是對現有估值體系的增量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供圖)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對于中國特色的估值理論體系的內涵、外延及構建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吳曉求指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至今已經快33年,中間經歷了許多曲折。中國的金融文化、法律、社會基礎和獨特的制度,使得中國資本市場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但從全局上看,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更多的還是共性?;诖?,吳曉求對于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需要改革的重點提出建議,他表示,中國資本市場未來需要圍繞公平、公開、公正三個重點,來著力打造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其中,市場化是中國資本市場進入法治化和國際化的重要基礎。因為市場化主要是解決資產屬性,資產屬性有足夠的透明度,就能夠為法治化、國際化奠定很好的基礎。”吳曉求在發言中說。
對于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理論體系,吳曉求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指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理論體系,要以市場經濟為前提,以尊重科學為原則,在充分地尊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對現有估值體系增添中國視角、補充中國經驗,做出增量貢獻。
此外,吳曉求還提到,應當注重估值理論體系中的中國元素,需要重點關注制度文化背景,包括法律制度結構的影響、傳統文化的影響以及制度背景的影響,這些都需要從學術上進行冷靜思考與研究。
從促進市場化、服務好國家戰略等五方面著手,建立成熟資本市場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教授徐明(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供圖)
經歷30多年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三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資本市場正在走向成熟,在推動高水平循環、促進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杠桿作用。對此,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教授徐明在演講中指出,資本市場是否成熟,主要取決于三個維度的表現:基本功能和市場基礎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程度,以及資本市場的監管能力、市場的誠信狀況、投資者保護水平等。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目前多層次資本市場已經基本建立,制約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走向成熟的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機制已經被確立,也有了很好的法律監管制度,初步具備邁向成熟資本市場的基本條件。
對于中國資本市場未來邁向更為成熟階段的路徑,徐明認為應以一個核心目標、五點重點方向來重點發力,一個核心目標為建設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且具有中國特色的成熟資本市場。五個重點方向包括:要進一步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進一步服務好國家戰略,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強法治化建設,加強投資者保護;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資本市場國際化;改革創新,防范化解資本市場風險。
硬科創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大力加持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莊丹(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供圖)
來自創新一線的企業代表、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飛”)執行董事兼總裁莊丹表示,正是得到資本市場源源活水的加持,自公司成立以來,長飛在現有的主業基礎上,在通信產業、國際產業、工業裝備、海洋電力產業及新材料產業及投資業務六大重點板塊進行了戰略布局和發展。
總結35年始終堅持以科創為核心的公司跨越式發展,莊丹表示,長飛發展重要的基礎是重視核心技術的研發,重視核心技術的投入,重視國際市場,重視多元化的業務發展,重視知識智能,重視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這一切跟資本是有非常緊密的聯系的。資本市場賦能實體企業作用的凸顯,主要表現在解決了制約科創企業發展的幾個核心問題,包括治理架構、技術創新的研發投入、持續的發展中持續的資本來源,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共享、共建和共贏。
科技實業企業正在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主要后備軍
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董事長盛希泰(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供圖)
風險投資作為創新的“催化劑”和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引擎,已成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新格局構建的關鍵力量。尤其是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暢通雙循環格局的背景下,風險資本已成為暢通要素資源流動的有力支撐。以風險投資行業的視角,感知中國企業競爭賽道的轉型,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董事長盛希泰表示,中國資本市場歷經三十年的發展,走過了別人一百年的路,隨著經濟的崛起,資本市場更加完善。從目前的來看,科技實業企業正在成為這個時代A股的后備軍。隨著注冊制改革,A股上市公司數量猛增,“專精特新”企業正成為A股的主力,這也給投資機構帶來新機遇。
“80%以上的‘專精特新’企業分布在二三四線城市,并且分布很均衡。北京和上海、深圳加起來不到20%,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變化。在上市公司里邊,中小板尤其是科創板,‘專精特新’企業占的比重很大。”盛希泰表示。
在盛希泰看來,目前為止,A股上市公司整個“專精特新”企業的比例和創投風投機構參與的比例,二者的均衡性仍有待提升,這也意味著創投風投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方面,仍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編輯 上官夢露)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