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昱丞
(圖說:綠景白石洲璟庭營銷中心 李昱丞攝影)
距離深圳“認房不認貸”政策落地已有半個月,隨著新的政策實施,為深圳樓市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走訪深圳多個樓盤發現,新政之后改善需求得到釋放,改善型新房市場較為火熱,不過包括二手房在內的深圳樓市觸底之后的回升或仍需時間。
改善型新盤較熱
9月14日,記者來到位于深圳福田區沙頭街道福強路與沙嘴路交匯處東南側的金地環灣名苑。該樓盤9月8日獲批入市,提供401套建面74-430平方米住宅,單價區間約為8.6萬-20.5萬元/平方米,其中超過370套住宅面積超過125平方米,是近期深圳入市樓盤中較為典型的改善型樓盤。
盡管正處于暴雨黃色預警時期,營銷中心外下著瓢潑大雨,但是未能阻止購房者冒雨前來看房。記者在營銷中心看到,前來咨詢的購房者數量較多,一間樣板房中經常擠著3、4撥不同的購房者。
“這幾天經常從早上6點忙到晚上11點,嗓子都說啞了。如果不是今天下雨,可能看樣板房還需要排隊。”金地環灣名苑銷售張喬(化名)告訴記者,盡管入市時間不長,但是銷售情況較為樂觀,截至9月14日125平戶型認購比已經超1:1,一部分原因在于價格因素,另一部分原因在于“認房不認貸”政策出臺后有部分客戶釋放出了名額。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8月30日發布的“認房不認貸”通知為改善群體“賣舊買新”降低了購房門檻和成本。按照政策,自8月31日起,居民家庭申請貸款購買商品住房時,家庭成員在深圳市名下無成套住房的,不論是否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均按首套住房執行住房信貸政策。
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區的綠景白石洲璟庭營銷中心,一位看房的女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正考慮換房,在政策出臺之后,自己才有了以三成首付購房的可能。”
和金地環灣名苑一樣,綠景白石洲璟庭也是近期入市的改善型樓盤,項目推出約110-187平方米3-4房住宅,折后單價約8.2萬/平方米起。記者在其營銷中心看到,盡管是工作日,前來看房的購房者同樣不在少數。
數據顯示,綠景白石洲璟庭共756批客戶入圍、房源共1257套,開盤銷售527套,去化約四成;金地環灣名苑共456批客戶入圍、房源共401套,開盤銷售286套,去化率約七成。
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改善戶型市場的供需矛盾較為突出,‘認房不認貸’政策的實施對深圳改善戶型的認購情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一政策取消了貸款審查,使得購房者更加方便快捷地進行認購,吸引了更多人選擇購買改善戶型。”
二手房市場掛牌量增加
在“買新”的另一面則是“賣舊”。在“認房不認貸”的框架中,購房者需要名下無房才能按首套購買新房,這意味著改善需求購房者需要先賣掉原來名下住宅。在政策出臺后,深圳二手房掛牌量有翹頭的趨勢。
深圳房地產中介協會數據顯示,截至9月11日,深圳全市共有54966套有效二手房源在售,較前一周增加1531套,掛盤量上升明顯。
“深圳新增的在售二手房源數量的增加可能與新政策后購房交易活躍度上升有關。購房者購買改善型住房后,可能會出售原有的住房,從而增加了二手房源的供應量。這對市場來說意味著更多選擇和更大的競爭。”陳晟認為,具體影響還需進一步觀察。二手房掛牌量的增加可能會提升市場的透明度和交易活躍度,但也有可能對價格形成一定的壓力,需要持續關注市場的反應和調整情況。
多位二手房中介向記者談道:“由于短期賣盤的增多,深圳二手房價格仍然存在一定壓力,筑底之后的回升仍需要一定時間。”
“最近門店所在片區的二手房交易量有所上升,接近二手房參考價的房子基本都賣掉了,不過總體而言價格沒有太明顯上升趨勢。”深圳福田區一家鏈家門店的中介王樂(化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認房不認貸”政策對房價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激活二手房市場、穩住深圳樓市,形成良好的預期,給大家以信心。
事實上,“認房不認貸”政策出臺后,盡管深圳二手房價格沒有太明顯的變動,但是帶看量、成交量已經有了較為明顯的上升。
據貝殼研究院統計,深圳8月30日落地“認房不認貸”政策的后兩日(30—31日),二手房日均成交量較前一周明顯提升,提升幅度達到70%,客戶帶看量也有明顯增長。
據深圳市房地產信息平臺數據,9月1日-9月14日全市二手房成交1469套,較8月份同期增長8.81%,較去年同期的808套大幅增長81.81%。
深圳房地產中介協會統計顯示,9月4日至9月10日深圳全市二手房(含自助)錄得810套,環比增長26.4%,二手房錄得量明顯回升。隨著“認房不認貸”政策落地一段時間后,市場對政策的反應已逐漸呈現出來,預計后期市場活躍度還會有一定回升。
(編輯 李波 袁元)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