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邢萌
數字技術的融合與數字經濟的飛躍式發展,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生產和思維的范式。
亦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這里,放眼路面,上百輛正在測試的自動駕駛車輛行駛著,但駕駛位上空無一人,只有副駕駛上坐著一位乘客;在這里,只要打開百度地圖,便可以打到自動駕駛出租車。改變世界的智能交通技術正在這里孕育和成長。
上個月剛剛閉幕的杭州亞運會上,數字人手持亞運火炬,踏著浪花,跑向觀眾……全世界第一個數實融合的大型綜合體育運動會的點火儀式自此誕生。
毫無疑問,數字經濟近年來已全面延伸至我國國民經濟多個領域,正成為重塑國內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順應時代與發展潮流,10月25日國家數據局正式揭牌了,可喜可賀!
目前,國家數據局已有兩位領導正式亮相,分別為局長劉烈宏、副局長沈竹林。國家數據局從此將擔負起構建國家數據管理體制機制,推進各項基礎制度建設,加快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助推數字中國全面落地的重大職責。
鼠標“點”出
數字經濟
有趣的是,中國的數字經濟故事,竟然是從一個鼠標開始暢想而來的。
據央視網客戶端《數字福建之路從習近平一個暢想開始》一文報道,那是2000年,從國外歸來僅一年多的時任福州大學副校長王欽敏寫的“數字福建”建議書引起了習近平的關注。
王欽敏回憶,當年他的建議書是在國慶之前寫的,沒想到10月12日,習近平就作了整整一張紙的批示,內容十分詳細。
在批示中,習近平肯定了建設“數字福建”的重大意義,還指出,建設“數字福建”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我省在這方面有較好的人才和經濟基礎,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習近平和王欽敏之間還曾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對話。當時,習近平問王欽敏:“你要做什么?”王欽敏反問:“你需要我做什么?”習近平說:“我要一點擊鼠標,就能看到全省的數據。”
這在電腦和手機遠未普及、互聯網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還是新鮮事物的當時是十分超前的想法。
習近平同時提出,省政府可成立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由他擔任組長。
習近平做出批示僅僅半個月后,在2000年10月27日閉幕的中共福建省委六屆十二次全會上,數字福建被寫入福建“十五”計劃綱要建議。這是數字福建的首次公開亮相,從此,大規模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浪潮在福建涌動。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又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建設“數字浙江”的決策部署,并成為引領浙江發展總綱領“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推動了浙江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此后,數字經濟“試驗田”逐步從東部沿海地區擴散至中西部地區,從經濟發達地帶覆蓋到欠發達地帶,數字中國方案漸漸萌芽破土、發展成型。
2017年,建設“數字中國”寫入了黨的十九大報告;2021年,“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專篇部署“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做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部署安排;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下稱“《數字中國規劃》”),中國特色的數字經濟發展之路開啟新征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12年至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45.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數字經濟已成為驅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對于至今國際上未有統一定義的數字經濟,我國也給出了富有中國智慧的答案。2022年初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
未來數字經濟之路怎么走?《數字中國規劃》已給出答案:數字中國建設按照“2522”的整體框架進行布局,即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
“為實現數字中國建設‘全國一盤棋’,國家數據局應運而生。”電子政務建模仿真國家工程實驗室首席數字經濟專家陳曉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數字中國建設將更好發揮數字產業在社會發展、政府治理、國家安全、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方面的綜合價值。國家數據局是我國圍繞數據要素這一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引擎,有望建立標準統一、上下協同、運行高效的政府數據治理組織管理體系,將成為中國全面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的關鍵節點。
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
正當時
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興起,數據要素的經濟與戰略價值凸顯,我國對于開發數據資源的探索從未停歇。自2014年大數據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如何推進大數據建設就成為各地發力的重點。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福建省、浙江省等18個省(市區)成立大數據管理部門,承擔地方大數據建設、管理和服務等職責。其中,早在2017年,貴州省就設立了全國首個省級大數據管理局。
“省級大數據管理部門為國家數據局提供了豐富的管理職能參考,在此基礎上,國家數據局可以進一步統籌全國數據資源,激勵數據采集和開發利用,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各地的數據資源管理部門也成為探索制度創新與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力量。如,北京市大數據主管機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正在研究推動建設北京數據特區工作,并已下發征求意見函件,提出推進數據制度創新,挖掘數據資產價值,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和應用,建設數據要素產業集聚區,打造國際數據要素配置樞紐高地。據了解,北京數據特區此后也引來不少上市公司的積極參與。
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建設北京數據特區將加速數字技術應用,拓寬數字經濟發展空間;加快北京成為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步伐;對其他省市的數字經濟發展具有示范作用。
北京數據特區也成為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的熱門話題,如,銅牛信息表示:“公司是北京市國資委旗下唯一一家以互聯網數據中心和云服務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未來公司將積極參與北京數據特區建設”;東華軟件稱:“公司將密切關注北京數據特區相關信息,未來將積極參與北京市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和建設”。
除了數據管理協調工作,在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越來越多的省市積極興建數據中心。這些數字基礎設施正支撐起以億計的用戶行為在線分析。
在數據資源的應用方面,機器人在物流園區內“來去自如”,數據成為牽引它們移動的“絲線”;“猜你喜歡”被廣泛用在電商領域,用戶被猜中完成消費,商家則根據用戶消費的喜好適時調整產品的樣式。這些數據行為的背后都有相應的算法技術、數字基礎設施等支撐。
服務器的算力大小,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強弱,正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驅動力。正在興建的“東數西算”工程,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讓西部的算力資源更好地支撐東部數據的運算,致力于為數字經濟提供不竭動能。其成為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之后,我國第四個跨區域資源調配超級工程。
當前,數據要素市場迅速發展,國家數據局的成立也為數據基礎制度構建、數據基礎設施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成為統一全國數據市場,加快數實融合,暢通全國數據資源大循環的應時之舉。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元宇宙研究院院長、廣西數科院院長蔣明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國家數據局可以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在促進數據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時,也將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相關制度體系。
國家數據治理新格局
加速成型
國家數據局負責全局統籌我國數據要素發展與治理工作,意味著數據資源管理“九龍治水”現象成為過往。
2022年5月份,在全國政協組織召開的“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上,有委員表示:“調研中一些企業反映,目前大概有15個政府部門擁有數據管理權限,‘九龍治水’的現象較為突出,管理手段不適應,如何實施數據分級分類管理也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盡快解決。”
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的數據市場主要發揮地方政府積極性,由地方政府探索設立數據交易所、數據集團以及跨境數據試點等工作,相對來講統籌能力存在欠缺。國家早在2022年建立的協調機構——數字經濟發展部際聯席會議,事實上也沒有根本上解決“九龍治水”的問題。而國家數據局的成立,恰好能解決這個阻礙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大難題。
“國家數據局從頂層設計層面完善了我國數據統一市場建設。”劉斌表示,設立國家數據局可以強化數據市場建設的橫向和縱向統籌推進,有利于消除制約數據要素價值實現的關鍵障礙,比如法律法規、行業標準、技術標準、平臺載體等等,可以加快我國數據要素化進程,推動數字經濟和數字中國建設。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說:“數據采集系統的異構造成了共享難、協同難,這些都要從體制機制和硬件設施層面去整合。”
陳端表示,未來國家數據局無疑將會積極推動和打通數據鏈路,實現數據整合,打開國家治理新格局。《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又稱“數據二十條”)創造性地提出資源持有權、加工使用權和產品經營權“三權分置”的中國特色數據產權制度框架。這無疑將為數據基礎制度的體系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國家數據局的成立,代表著國家大力推進數據要素發展的決心,有望推進數據行業規范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大對數字中國戰略的支持力度。成立后,一系列行業支持政策有望加速落地,將促進數據行業的持續高速增長,數據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深圳市信息服務業區塊鏈協會會長鄭定向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