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2023年10月30日-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會議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本次會議對金融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要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六大亮點——解讀中央金融工作會議
首席經濟學家荀玉根
宏觀首席分析師梁中華
非銀首席分析師孫婷
銀行首席分析師林加力
宏觀分析師應鎵嫻
2023年10月30日-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是我國金融領域最高規格的會議。此次會議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形勢,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我們認為,本次會議有六大亮點值得關注:
1
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
在2017年及之前,我國每5年召開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從1997年以來召開過五次。2017年后時隔6年,今年再次召開,并升格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從“全國”到“中央”,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會議強調,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證。根據今年3月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組建。本次會議表示,要完善黨領導金融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好中央金融委員會的作用,做好統籌協調把關。發揮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的作用,切實加強金融系統黨的建設。同時,會議提到發揮好地方黨委金融委員會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實屬地責任。
要堅持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標準,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金融干部人才隊伍。要在金融系統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要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及時推進金融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立法,為金融業發展保駕護航。
2
建設“金融強國”
會議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防范化解風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會議首次指出了“金融強國”的概念,足見中央對金融領域的重視。
對未來的工作要求,會議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目標,以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金融隊伍的純潔性、專業性、戰斗力為重要支撐,以全面加強監管、防范化解風險為重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不斷開創新時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在過去的工作總結中,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金融系統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強調必須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些實踐成果、理論成果來之不易。
但同時,會議也提到,要清醒看到,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有的還很突出,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金融系統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胸懷“國之大者”,強化使命擔當,下決心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3
金融要提供高質量服務
對于今后的具體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要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
首先,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我們認為,這明確了未來幾年我國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融資成本持續下降,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
其次,貨幣政策的“結構”同等重要。會議表示,要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等。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進一步明確了未來金融業在優化經濟結構中的五個重要發力點,充分體現了“高質量”特征。
整體來說,在金融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本次會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加強監管、防范風險
本次會議強調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在金融監管方面,要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嚴格執法、敢于亮劍,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在風險處置和防范方面,不僅提出要關注地方債務、房地產企業、中小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外匯市場幾個重點領域,還表示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具體的,要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優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結構。
對于房地產領域,要健全房地產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此外,還要加強外匯市場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會議還強調,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要把握好權和責的關系,健全權責一致、激勵約束相容的風險處置責任機制;把握好快和穩的關系,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時度效,扎實穩妥化解風險,堅決懲治違法犯罪和腐敗行為,嚴防道德風險;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制。
5
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
會議指出,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近幾年,金融行業的開放程度在不斷加深,我們認為后續會進一步得到強化。
會議還指出,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6
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
本次會議強調,要著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優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促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完善機構定位,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嚴格中小金融機構準入標準和監管要求,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強化政策性金融機構職能定位,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強化市場規則,打造規則統一、監管協同的金融市場,促進長期資本形成。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拓寬銀行資本金補充渠道,做好產融風險隔離。
會議強調要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動注冊制走深走實。我們認為,自2019年注冊制改革試點以來,IPO項目數量和規模穩步提升,2019-2023年10月末,A股IPO數量為203、432、524、428家、275家,規模為2532、4779、5426、5869、3321億元,我國優質企業的融資渠道已得到明顯拓寬。尤其是部分成長型的新興產業公司,在過去核準制的標準下無法滿足上市要求,而注冊制更加靈活的上市標準為此類優質公司打開了融資通道。隨著注冊制逐步走深走實,我國直接融資比重有望持續提升,企業融資成本有望持續下降。我們認為,券商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中介機構,在受益于資本市場發展的同時,也需要充分盡到中介方的職責,努力協助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為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支持、并努力成為一流的投資銀行。
會議強調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我們認為,保險保障應堅持“保險姓保”,為個人、企業、社會提供全流程的風險保障。一方面,繼續豐富在人身健康、財富管理等領域的產品供給,積極參與個人養老金市場發展,滿足群眾長期養老儲蓄需求;另一方面,推動產品創新,拓展服務范圍,為重大科技創新、關鍵民生項目等提供有效保障。資金運用方面,近期監管部門陸續出臺多項政策,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評估標準,落實財政部對保險機構長期考核機制,有利于推動保險資金在穩定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風險提示:外部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文章來源:海通證券)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