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見習記者 毛藝融
我國創新藥產業已步入發展快車道,正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無論是去年以來大熱的GLP-1、ADC靶向藥物,還是2024年開始嶄露頭角的小核酸領域,我國創新藥在全球表現都可圈可點。
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創新藥的研發上市流程不斷優化,資本和人才資源加持下,醫藥產業鏈上的創新企業和項目快速涌現,一大批醫藥生物企業聚集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下稱“深市”)。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深市約有259家醫藥生物類上市公司,市值合計超過2.9萬億元。
其中,眾多新藥研發公司如華東醫藥、華潤三九、長春高新等紛紛涌現,眾多生物制品企業如康方生物、華蘭疫苗、川寧生物也在加快疫苗、合成生物學等多個領域的產品創新,共同推動我國創新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
作為厚植“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醫藥生物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對創新藥行業發展有何意義?相關公司如何進一步提質?就此,《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多位醫藥公司負責人,探尋創新藥企業在“創新”“出海”雙驅動下的未來愿景、戰略部署等。
加大研發力度和自主創新能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從政策面來看,系列政策的推出與落地,極大促進了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勢頭。今年4月7日,北京、廣州、珠海等地出臺創新藥產業相關政策文件。財信證券研報認為,在政策支持下,創新藥的研發速度有望加快、研發成本有望降低、研發質量有望提高、投資回報率有望提升。
從資本市場來看,相關上市公司以技術創新為先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強化自主研發進化能力,提升核心技術的競爭力。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人用疫苗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華蘭疫苗在流感疫苗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領域占據領先地位。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至2023年,公司流感疫苗分別獲得批簽發100批次、103批次和94批次,流感疫苗批簽發批次數量繼續保持國內首位。
深耕醫藥制造業領域的川寧生物也頗有感觸。據悉,公司從事生物發酵產業化,并以合成生物學研究為核心,專注于保健品原料、生物農藥板塊、高附加值天然產物、高端化妝品原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在持續投入之下,多家公司的創新研發開始進入收獲期,不斷傳來好消息。華東醫藥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度,公司研發工作穩步推進,產品管線不斷豐富,臨床注冊進度取得多項積極進展。公司利拉魯肽注射液搶位出線,糖尿病、肥胖或超重適應癥相繼獲批上市,均為國產首家,領跑國內GLP-1賽道,同時多項重磅創新產品提交了上市申請。
加快出海步伐推進產品全球化布局
近年來,多家上市公司相繼帶產品出海。例如,華東醫藥首個自研的ADC創新藥HDM2005已提交IND并獲得受理,多項自主創新成果也不斷亮相各大國際學術會議和學術期刊??堤┥锶蛐乱淮饦藴蕛龈扇擞每袢∫呙缟鲜?。
作為一家聚焦基因工程、生物疫苗、抗體、化藥和中成藥的創新醫藥產業公司,長春高新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45.6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3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32億元,同比增長9.47%。其中,子公司金賽藥業兒科核心業務業績穩定增長,同時穩步推進核心產品全球化布局,組建全球商業團隊,推動實施國際化項目引進和現有產品及技術出海工作。
“公司將加快創新國際化進程,持續獲得海外授權收入和穩定的產品銷售提成,努力增加研發產出,實現良性可持續的研發投入和產出比。”長春高新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康泰生物從事人用疫苗的研發、生產和銷售30余年,是國際化進展顯著的創新型生物制藥龍頭企業之一。公司的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在2023年獲批上市,該疫苗是國內首個獲批的“四針法”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全球范圍推薦使用的“2-1-1”程序。
面對未來,康泰生物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將繼續堅定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發展戰略,與更多國際一流藥企攜手,共同開拓更加廣闊的國際合作空間,以更多創新疫苗造福全球民眾健康。
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完善醫藥產業生態
創新藥關乎國家生物醫藥產業轉型升級,也與國家生物安全自主可控、國民生命健康緊密相連。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副研究員蘇紅認為,面對全球生物技術的快速迭代和多學科融合創新的迅速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生物醫藥產業生態環境,加快新質生產力培育與發展。
作為中藥產業鏈龍頭企業之一,華潤三九創新運用中西醫科學技術,專注高質量醫藥健康產品創新研發和智能制造。對于未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發揮中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保持戰略定力,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工作力度,深入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也有上市公司抓住數字經濟機遇,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川寧生物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數字經濟時代,新質生產力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技術為支撐,具有廣泛的滲透性和融合性,“AI+生物醫藥”正是這種滲透融合的生動體現。公司進軍合成生物學領域,攜手業界領先的AI應用團隊,顯示了川寧生物的發展模式正在經歷從資源要素驅動,向技術創新驅動的轉變。
康泰生物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細化到醫藥領域,從全局、源頭上解決我國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問題,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面向未來,公司將持續鞏固在多聯多價疫苗等領域的獨特優勢,并在mRNA技術、病毒載體技術、新佐劑技術等領域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編輯 孫倩)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