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5月13日,財政部發布通知,宣布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將于17日首發。
自今年起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是中央針對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審時度勢推出的重大戰略舉措。從效果來看,特別國債兼顧了短期和遠景,對我國經濟有三重意義:一是能助推內需擴大和經濟增長。近年來,隨著全球供應鏈格局快速變化、傳統出口市場需求趨勢性減弱,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率高達82.5%,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貢獻率也達到28.9%,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將有助于我國投資和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據測算,如果我國每年能新增1萬億元的投資和消費,有望額外拉動GDP至少增長0.2到0.25個百分點。
二是有助于推動中國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綜合來看,超長期特別國債將支持的領域和方向,可能與黨的二十大報告、“十四五”規劃、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等所涉及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及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高度契合。雖然建設需求大、回報周期長,但對于未來我國經濟、科技、綜合國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再上層樓,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三是有助于推動地方財政休養生息。據統計,截至2023年末,全國政府債務余額為70.77萬億元,占全年GDP比重約56.14%,低于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也遠低于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部分新興市場國家。不過,其中地方債余額40.74萬億元,占全國政府債務余額比重約為57.6%,財政壓力相對較大。2023年末發行的1萬億元國債,一部分便是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大大減輕了地方財政負擔。
“特別國債”的特別之處有二。其一,指資金投向為特定目標、具有明確用途的國債,多被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建設,或應對重大疫情和自然災害等公共危機。其二,指它不同于普通國債,其收支列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發行的審批機制及流程也較為靈活。歷史上,我國共發行過5次特別國債,多為5至10年期,最長30年。
與以往5次特別國債相比,本輪超長期特別國債有三個突出特點:第一,發行期限特別長。今年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期限分別為20年、30年和50年,覆蓋了2030年、2035年、2049年等關鍵時間節點,不但能為建設周期長、投資回報慢的重大項目工程提供充裕的超長期資金,同時還能攤薄國債的付息壓力。第二,連續發行且規模較大。盡管并未給出明確發行年份,但考慮到未來幾年對我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持續不足以及外部環境復雜等因素,發行期可能達到4至5年。若按每年1萬億元額度計算,最終總發行規模可能高達5萬億元,將超過此前特別國債2700億至1.55萬億元的發行規模。第三,發行用途與經濟和高質量發展高度相關。與以往用于補充銀行資本金或是抗擊疫情等具體事項相比,本輪特別國債將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與未來幾十年內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關聯十分緊密,對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將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此次超長期特別國債將為我國債券市場、投資者、相關產業及民營經濟等帶來諸多直接利好。首先,特別國債為債券市場注入了活力。今年2月,央行發布通知,進一步擴大柜臺債券投資品種,便利居民和投資者投資國債、金融債券、公司信用類債券等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幾乎所有債券品種。超長期特別國債以國家信用作擔保,具備風險低、流通性強,免征利息所得稅等優點,加之收益相對于中短期國債更高,是較為理想的投資品。正式推出后,超長期特別國債必將進一步活躍我國債券市場。
其次,對投資者而言,當前國內銀行機構面臨凈息差收窄、內源性資本補充不足等挑戰,各項數據也表明銀行體系流動性相對緊張。參考此前特別國債曾明確鼓勵個人和中小微企業投資者認購,本輪特別國債可能繼續同時面向機構和個人發行。當然,執行中債券批次的發行對象可適當予以側重和區分。
再次,特別國債將為相關產業提供強大動力。超長期特別國債的具體投向涉及科技創新、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糧食能源安全等領域,將為基礎設施建設、先進制造業、數字產業、現代農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藥等相關產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和強勁推動力。
最后,特別國債對民營企業也是重大利好。今年來,多地發文支持民間投資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項目等建設。按規定,對交通物流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中央投資支持比例一般不超過總投資的60%;而對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新引擎新賽道等領域,該比例不超過15%。超長期特別國債形成的中央預算內資金,將通過直接投資、投資補助等方式,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發揮積極的投資引導作用和撬動作用。隨著相關產業的不斷增長,踴躍參與的民營資本將收獲可觀的紅利。(作者分別是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