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2024年12月5日,深港通迎來開通八周年。
八年來,深港通成交額穩步增長、制度機制不斷優化、功能作用日益顯現,已然成為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全球投資者分享中國創新經濟發展的橋梁紐帶。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15日,超過130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投資者參與深股通交易,深港通累計成交金額93萬億元。其中,深股通累計成交金額75萬億元,港股通累計成交金額18萬億元。
“經過近些年的發展,深滬港通已經成為外資配置A股的主要渠道,為A股市場改善投資者結構、傳播價值理念、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推動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邁上新臺階,為鞏固提升中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作出重要貢獻。”深交所表示,接下來,將在中國證監會領導下,充分發揮深港區位優勢,持續加強與港交所等有關方面溝通協作,提升大灣區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水平,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交易標的穩步擴容
機制安排持續優化
2016年12月5日,在吸取了滬港通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深港通正式開通,成為互聯互通機制中重要組成部分,標志著我國資本市場在國際化方向上又邁出堅實一步。
八年來,在兩地監管部門支持下,深港交易所攜手共進,持續推動擴大深港通標的證券范圍。標的數量屢創新高,實現穩步擴容,投資品種也更加豐富。
2019年10月份,在港交所上市的不同投票權架構(WVR)公司被納入港股通股票標的范圍;2020年12月份,根據聯交所《主板上市規則》第18A章節上市、股份名稱結尾有“B”字標識的生物科技公司股票被納入港股通股票標的范圍;2022年7月份,兩地市場符合條件的ETF被納入標的范圍;2023年3月份,深股通股票標的掛鉤指數由深證成指和中小創新指數擴展為深證綜合指數,市值門檻由60億元調降至50億元,外國公司被納入港股通標的范圍;2024年7月份,深港通ETF標的范圍進一步擴大,豐富兩地市場投資產品;2024年9月份,將根據聯交所《主板上市規則》第18C章節上市的特??萍脊竟善奔{入港股通股票標的范圍。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深股通、港股通標的由最初881只和417只分別增至1519只和562只。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日前在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表示,“繼續拓展與境外市場互聯互通,擴大滬深港通標的范圍,拓展存托憑證互聯互通,吸引全球中長期資金”“深化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穩步擴大商品和金融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更好滿足國際投資者多元化投資選擇和風險管理需要”。
八年來,多項機制優化措施相繼推出,進一步暢通跨境交易各個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增強市場的活躍度與吸引力。
例如,深港通開通之初即不設總額度,2018年5月份進一步將每日額度擴大四倍,深股通每日額度從130億元提高到520億元,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元提高到420億元,為A股納入MSCI、富時羅素等國際指數創造有利條件,助力吸引國際中長期資金入市;2023年4月份,優化深港通交易日歷,在兩地均為交易日時全部開通,將不可交易天數減少一半,更好保障交易連續性,降低投資者持倉風險。
得益于監管的精心護航,八年來,深港通總體運行平穩有序,市場參與度、交易活躍度穩步提升。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深股通日均成交金額720億元,年均增長76%,在深市股票交易金額中占比6%;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額193億港元,年均增長89%,在香港股票市場交易金額中占比9%。
“深港通為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拓寬了渠道,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投資通道。”匯百川基金公募投資部聯席總經理劉歆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多年來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優化,品種不斷豐富,吸引更多長期資金參與,形成良性循環。
深港經濟金融深度交融
跨境服務質效全面增強
八年來,深港通在助力兩地經濟發展方面成效顯著。
一方面,深港通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帶動跨境資金向新經濟領域加速集聚,為該領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有力促進了相關產業的茁壯成長。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深股通股票標的公司中,1023家公司屬于高新技術企業,707家公司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分別占深股通股票標的數量的71%和49%,深股通投資者累計凈買入深市高新技術公司股票、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股票5978億元和4160億元。特別是,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以來,創業板市場在深股通股票交易金額、凈買入金額中的占比分別提高至35%和83%,國際資金向創新領域集聚的趨勢更加明顯。
另一方面,深港通的開通顯著增強了兩地金融市場的深度融合,打破了地域限制所造成的信息壁壘和資金流動阻礙,讓深港兩地的金融資源能夠依據市場規律實現更加合理、高效的配置。
此外,八年來,跨境服務質效全面增強。深交所主動貼近市場、貼近投資者,推出了一站式英文信息數據平臺,提高國際投資者獲取上市公司信息便利度,向境外投資者全方位宣介深市產品投資機遇,提升深市國際影響力。深交所充分發揮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緊抓“雙區”建設機遇,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模式,推動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向縱深推進。今年深港交易所簽約共建香港綜合基金平臺,為在港金融機構提供更加合規高效、安全可靠、標準統一的基金市場基礎設施服務等。
展望未來,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韓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互聯互通機制會不斷優化,境內外投資者投資體驗有望持續提升?;ヂ摶ネǖ臉说馁Y產有望由場內標準化產品擴大到場外非標準化產品,投資者的選擇范圍會逐漸擴大。
(編輯 張博)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