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王娟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度提及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意味著國家對這些領域發展的高度重視。正因如此,商業航天、低空經濟近期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商業航天與低空經濟在技術、商業化和市場潛力等方面均已具備走向產業集群發展的基礎,未來有望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發展勢頭不減
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商業航天領域的成績斐然,年內累計共進行了68次火箭發射。其中,民營火箭貢獻12次。
進入2025年,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勢頭不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容易表示,2025年我國將有多型可重復使用火箭陸續亮相,實施首飛。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推動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的突破。2025年還將有包括朱雀三號、天龍三號等在內的多款可重復使用火箭實施首飛或者進行相應的試驗。
值得一提的是,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的突破,意味著火箭的發射成本將大大降低,且效率提高,這也是當前各大商業火箭企業爭搶的市場競爭高地。目前,國內總計有三個計劃超過萬顆的巨型低軌衛星星座,分別為“千帆星座”“GW星座”和Honghu-3(鴻鵠-3)星座,計劃發射的衛星數量分別為超1.5萬顆、超1.2萬顆和1萬顆,這也意味著未來衛星發射的需求十分旺盛。
國泰君安發布研報稱,火箭發射成本的降低將進一步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低空經濟領域方面,在政策、技術及產業資本的支持下,2024年各地持續推進低空經濟發展。隨著打“飛的”跨城出行、無人機配送、乘坐直升機空中觀光、無人機農藥噴灑等各類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不斷落地,低空經濟產業也從概念規劃走向了現實應用。
不過,低空經濟產業在走向規模化發展方面仍面臨不少現實難題。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星圖”)黨委書記、總裁邵宗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低空經濟產業發展仍面臨低空空域的開放程度有限、基礎設施不完善、運營成本高昂等挑戰。
在邵宗有看來,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需要突破空域管理、標準統一等關鍵瓶頸,推動空天信息平臺與低空運行體系深度融合,讓低空空域飛行更安全、更高效。其次,要鼓勵跨領域協同創新,聯合攻關高性能星載AI計算載荷、空天大數據處理等核心技術,為低空飛行提供技術保障。最后,要重視場景的商業化落地,鼓勵“衛星+無人機”“導航+無人系統”等新興業態的發展,形成技術外溢與產業聯動效應,為產業發展提供增長動能。
對此,中科星圖正對低空空域飛行安全保障技術做布局規劃,如低空活動三維仿真、低空態勢實時感知、低空航線智能規劃、低空智能碰撞檢測等核心技術,完成數字空域構建、空域管理、飛行服務等典型業務流程驗證。邵宗有認為,隨著未來無人機、飛行汽車等低空飛行器的廣泛應用,高精度定位、實時數據傳輸、智能感知等空天信息的需求將不斷增加。
市場前景廣闊
廣闊的商業化前景,也讓資本敏銳地嗅到了發展機會。據鄭磊預測,2025年,國內商業航天融資額有望突破300億元,低空經濟領域有望涌現出10家以上獨角獸企業。
從已上市的商業航天企業業績情況來看,商業航天產業商業化前景可期。中科星圖測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圖測控”)近日披露的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88億元,同比增長25.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85億元,同比增長35.68%。
對于未來的發展前景,星圖測控表示,從客觀現實情況及長遠發展趨勢來看,商業航天領域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高速增長,公司未來將獲得更快速的業務增長。
基于對市場的樂觀判斷,星圖測控母公司中科星圖也在積極加緊完善商業航天領域及低空經濟領域的布局,并瞄準商業航天及低空經濟雙產業發展的戰略。
除此之外,不少上市公司也在通過跨界并購、兼并重組等方式積極布局商業航天領域及低空經濟產業。在機構看來,當前商業航天已形成“火箭—衛星—應用”閉環,具備商業化的基礎,而低空經濟依托無人機物流、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場景實現營收轉化,具備快速放量基礎。
據分析人士預計,2025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低空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將顯著提升。在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的共同驅動下,這一領域有望培育出多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