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發布,自2022年3月20日起施行。《解釋》共29條,根據修訂后的反不正當競爭法,重點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仿冒混淆、虛假宣傳、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等問題作出細化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表示,《解釋》是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作用、及時回應新領域新業態司法需求的重要舉措。《解釋》的施行,對于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司法,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促進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完善競爭案件裁判規則
提升審判質效和公信力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市場主體大幅擴容、線上線下市場加速融合,市場力量的競爭關系發生深刻變化。新類型法律糾紛大量涌現,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難度加大,新領域新業態的權利邊界、責任認定等不斷對司法提出新的要求。”最高法民三庭負責人表示,出臺《解釋》,是人民法院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工作重大決策部署的有力舉措,對于深入實施公平競爭政策、完善公平競爭制度、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據最高法民三庭負責人介紹,《解釋》制定的總體思路有三個:一是堅持服務大局。完備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高效的執法司法體系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保障。《解釋》的制定,旨在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地位,進一步完善競爭案件裁判規則,提升審判質效和公信力,促進創新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回應社會關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針對的是修訂前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已經無法滿足日益變化的實踐需求。《解釋》以激發創新活力、規范市場競爭行為、回應社會關切為著力點,對仿冒混淆、商業詆毀、網絡不正當競爭等社會關注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作了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力求妥善處理發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的關系,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規范健康發展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競爭環境。
三是強化規則引領。《解釋》的制定,是人民法院貫徹修訂后反不正當競爭法立法精神、總結司法實踐經驗、統一裁判規則和尺度的重要法治化舉措。通過公正審理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明晰保護規則,明確權利邊界,激勵創新創造,防范化解競爭失序風險。
細化“仿冒混淆”規定
重點強調“商業道德”
《解釋》有多條規定與“仿冒混淆”行為的認定有關。據最高法民三庭負責人介紹,《解釋》用11個條文,重點從三個方面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仿冒混淆”的規定進行了細化:一是《解釋》第四條明確“有一定影響的”標識的含義和認定考量因素。二是《解釋》第七條明確:屬于商標法禁用禁注范圍的標志也不能獲得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三是參照《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第二條的規定,細化了名稱可以受到保護的市場主體的范圍。
近年來,網絡不正當競爭糾紛日益增多,據最高法民三庭負責人表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法律修訂后的新增條款。考慮到互聯網行業技術和商業模式更新發展快的特點,《解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未進一步列舉新的行為方式,而是嚴格把握立法精神和競爭政策,及時總結司法實踐經驗,對法律適用條件作出適當細化,為司法裁判提供必要規則指引,同時為市場的自我調節和技術創新留出空間。
此外,《解釋》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的適用條件進行了細化,并重點強調了“商業道德”。對此,最高法民三庭負責人表示,反不正當競爭法實施以來,一般條款(第二條)已經成為人民法院認定新類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要法律依據之一,對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裁判標準不統一的現象時有發生。為此,《解釋》規定,經營者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合法權益,且屬于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及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規定之外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予以認定。
“這樣,既厘清了一般條款與具體行為條款、知識產權專門法規定之間的適用關系,也明確了一般條款對反不正當競爭法及商標法等其他知識產權專門法的兜底適用地位。”最高法民三庭負責人表示。
對于“商業道德”,最高法民三庭負責人表示,人民法院運用一般條款認定市場競爭行為正當與否,核心是判斷經營者是否違反了商業道德。根據《解釋》規定,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商業道德”,不能簡單等同于日常道德標準,而應當是特定商業領域普遍遵循和認可的行為規范。《解釋》同時規定,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具體情況,綜合考慮行業規則或者商業慣例、經營者的主觀狀態、交易相對人的選擇意愿、對消費者權益、市場競爭秩序、社會公共利益的影響等因素,依法判斷經營者是否違反商業道德。
(編輯 張明富)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11:12 | 九豐能源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8.9... |
11:12 | 多元化布局推動業務持續發展 偉明... |
11:12 | 第五屆消博會落幕 規模創歷屆新高 |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