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北京西城區聚集了1900余家各類金融機構,175家總部企業,金融機構資產規模113.6萬億元,占全國的34%。特殊的區位對司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年來,金融借款與信用卡兩類糾紛數量居高不下,疫情影響下,兩類案件更呈激增態勢,并陷入法院案件量壓力大、調解率低、缺席判決率高、案件周期長、執行到位率低、欠款人被執行后還款能力更為惡化、銀行債權難以實現等多重僵局。
為打破僵局,北京西城法院深入研判債務僵局成因,依托北京市高院打造的金融案件多元解紛一體化平臺推出“金融糾紛一站式司法確認”機制,將出現逾期、符合起訴條件、尚未正式起訴的糾紛納入金融糾紛訴前調解、司法確認范圍,通過“提前介入、全程監督、預先審查”一體化聯動,強化行業調解、人民調解和司法確認兩個程序緊密對接,提高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的效力和權威性,推出“金融糾紛一站式司法確認”機制,實現金融糾紛一站式在線化解。自2020年7月以來,在訴前化解糾紛9000余件,形成司法確認4737件,訴前撤回起訴材料4305件。幫助9000余名群眾挽回信用,幫助金融機構成功回款數億元,為各方節省訴訟費用千萬余元,并實現了轄區內金融案件的逐年下降。具體而言:
一是凝聚五大共識,營造訴源治理良性生態。通過法院公開日、召開主題宣講會、提出司法建議等方式,在轄區金融領域多方呼吁,凝聚出五大共識,其一,共同助力金融機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其二、共同深化訴源治理與訴前調解;其三、共同提升金融糾紛化解效率與質量;其四、共同維護好金融消費者權益;其五、共同預警防范金融風險。
二是推進裁判標準化建設,發揮示范案件的引導、規范、預防與教育功能。建立示范判決庫與裁判文書說理庫,將典型判例發送金融機構,并向欠款人出示,為金融機構就地、自行解紛提供基礎與范本,為糾紛雙方解紛奠定共識,努力實現“審理一件、化解一批、預防一類”。針對轄區內成訴量較大的金融機構,總結在審判過程中發現的其在法律與服務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司法建議形式幫助金融機構改善服務,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減少訴訟隱患。
三是孵化培育金融調解力量,孕育金融調解氛圍。在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局的組織與協調下,與北京保險行業協會、北京市金融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北京秉正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促進中心等行業協會簽訂合作協議,建立金融糾紛訴調對接機制,加強對調解人員的指導與培訓,充分發揮行業調解在高效化解金融糾紛中的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從服務實體、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尋找各方利益平衡點,給出可行的還款方案,實現批量糾紛的分層化解。目前,轄區內已有十二家金融機構選擇通過該機制化解糾紛。
四是“一站式確認”保障糾紛一次化解,全方位調解路徑實現高效便民。引導雙方在簽訂調解協議后,當即在同一場所提出司法確認申請,由法院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并出具民事裁定書,給予雙方以法律強制力保障。當事人只需跑一趟,即可形成調解協議并獲得生效裁判文書。同時,通過人臉、短信身份雙識別、網絡簽約區塊鏈存證等信息手段,開拓性地推出跨越時空網絡簽約,進而實現為群眾提供視頻調解、異時異地網絡簽約、線下一站式巡回調解等多種調解方式,向創新要成效、向信息化要效率,極大便民、利民。
該機制從構建金融糾紛訴源治理良性生態入手,全面整合監管部門、調解組織、金融機構解紛力量,充分調動涉訴群眾調解積極性,營造金融解紛產業。既大幅提升了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追償效率與比例,改善金融行業營商環節,更降低了欠款人的還款壓力,幫助涉訴群眾重新納入生活工作正軌,消除社會不穩定因素,充分發揮了多元化解的機制優勢,減少了疫情期間的訴訟案件的數量,圓滿完成了訴源治理工作的各項要求,探索出一條處置金融不良資產的新路徑,形成了金融案件訴源治理、訴調對接、一站式解紛新模式。(記者/李喬宇)
(編輯 孫倩)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11:12 | 九豐能源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8.9... |
11:12 | 多元化布局推動業務持續發展 偉明... |
11:12 | 第五屆消博會落幕 規模創歷屆新高 |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