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人民法院依法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相關工作情況,同時發布十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其關聯犯罪典型案例。
“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犯罪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犯罪持續下降,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代表的新型網絡犯罪持續高發多發。”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庭長馬巖表示,人民法院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始終堅持依法從嚴懲處,將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作為從嚴懲處的重中之重,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始終堅持全鏈條縱深打擊,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始終堅持全力追贓挽損。
對于發布的十起典型案例,馬巖表示,發布這些典型案例,一方面是強調人民法院依法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政策立場,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引導廣大群眾增強防騙意識和防范能力,運用法律手段保護好自身權益,同時明辨是非,不要因貪圖蠅頭小利而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的“工具人”。
電信網絡詐騙
實行最低入罪門檻
2017年至2021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10.3萬件,22.3萬名被告人被判處刑罰。其中,2018年同比上升71.69%;2019年同比上升25.15%;2020年同比上升40.36%;2021年同比下降17.55%。今年上半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1.1萬件,2.1萬名被告人被判處刑罰,同比又有所下降。
馬巖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出臺指導意見,規定電信網絡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以上即入罪的數額標準,實行最低入罪門檻;規定對詐騙致人自殺、死亡,冒充司法機關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詐騙,在境外實施詐騙,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學生財物,以及組織、指揮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伙的,依法從重處罰。各級人民法院依法高效審結了一大批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從嚴懲處了一大批犯罪分子,有力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視反詐宣傳工作。2016年和2019年,先后發布了兩批共計19個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其關聯犯罪的典型案例,以案說法,起到了積極的宣傳、警示、教育、預防作用。
境外作案占比達80%
詐騙集團利誘年輕人參與犯罪
6日,最高人民法院還發布十起典型案例。馬巖表示,這十起典型案例,是人民法院依法從嚴懲處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其關聯犯罪、全力追贓挽損的反映和體現,具有較強的典型性、代表性。
一是打擊重點突出。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境外作案占比達80%,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社會危害更重,打擊難度更大。如前所述,人民法院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首要原則是從嚴懲處,而從嚴懲處的“重中之重”,正是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特別是對于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首要分子和骨干成員,必須用足用好現有法律武器,堅決依法從嚴懲處,最大限度彰顯刑罰的功效。
“當前,境外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大肆組織、拉攏、欺騙、利誘一些年輕人參與犯罪,拉人下水,毀人前程,極其惡劣。”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三級高級法官陳攀表示,今年6月,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部署在全國開展“拔釘”行動,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的頭目和骨干人員開展專項緝捕。
二是打擊范圍全面。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鏈條化運作模式日益明顯,圍繞這一犯罪,滋生了大量周邊黑灰產業鏈,后者又助推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高發多發,成為前者屢打不絕的重要因素。人民法院著眼于斬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幫助鏈條,強化源頭預防管控,壓縮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滋生蔓延的空間,依法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關聯犯罪。
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即“幫信罪”),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上游犯罪之一,據陳攀介紹,此類犯罪的行為方式主要包括非法買賣“兩卡”(即手機卡、銀行卡),為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提供套現、取現工具,以及提供軟件工具等等。從涉案被告人的年齡來看,80后、90后被告人占比近90%,18周歲至28周歲被告人占比超過55%。特別是一些未成年人、在校學生、剛畢業大學生涉案,令人十分痛惜。這類人員由于法律意識淡薄、貪圖小利,受不法分子蠱惑利誘而出售、出租自己的“兩卡”,淪為“工具人”,對他人利用其提供的“兩卡”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采取放任態度,最終觸犯法律。
三是打擊追贓并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時空跨度大,波及人數多,較傳統詐騙犯罪迷惑性更強,群眾往往很容易上當受騙并造成巨額財產損失。特別是一些普通群眾的治病錢、養老錢、上學錢等被騙走,導致因騙致貧,生活陷入困境,形成次生危害后果。人民法院在依法嚴懲犯罪分子的同時,堅持盡最大努力挽回被騙群眾的經濟損失,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四是打擊效果良好。電信網絡詐騙通常是集團或團伙作案,人員構成復雜、惡性程度不一、地位作用有別。特別是從近年來的情況看,一些未成年人、在校學生、剛畢業大學生受到犯罪集團蠱惑引誘或者欺騙而參與其中,不僅自己陷入違法犯罪的深淵,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對此,人民法院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用足用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該從寬的依法從寬,在法律框架內最大限度體現政策,彰顯司法溫度。
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
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馬巖表示,下一步,人民法院將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將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引向深入,取得更好成效。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前不久通過的《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會同相關部門全面落實打防管控各項措施,完善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證據與證明規則,健全失信懲戒、涉詐資金查處、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銜接等機制。
二是繼續毫不動搖堅持依法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多發高發態勢。
三是繼續加大追贓挽損工作力度,依法徹查、全力追繳涉詐資金,通過適用認罪認罰制度,促使被告人積極退贓退賠,會同有關部門盡快健全涉詐資金依法及時返還機制,切實維護被騙群眾財產權益。
四是協同推進網絡治理,持續推動構建全民反詐防詐新格局,創新宣傳形式,不斷強化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努力營造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的濃厚氛圍。
(編輯 白寶玉)
20:25 | 華業香料:第五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0:25 | 華業香料:第五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0:25 | 華夏銀行:第九屆董事會第五次會議... |
20:25 | 華通線纜:累計回購公司股份588萬... |
20:25 | 華潤雙鶴:子公司部分產品獲得藥品... |
20:25 | 華建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辭職 |
20:25 | 華光環能:4月16日回購公司股份115... |
20:25 | 紅相股份:關于取得發明專利證書的... |
20:25 | 紅棉股份:公司本次股份回購期限已... |
20:25 | 弘宇股份:5月8日將召開2024年度股... |
20:25 | 航宇微:關于延期披露2024年年度報... |
20:25 | 航發控制:4月28日將召開2024年年...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