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堅決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堅持和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貢獻。”7月26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王宏志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
按照部署,今年國資央企要確保年底前完成70%以上的主體任務。王宏志稱,目前,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時間過半,任務完成也已過半,總體成效符合預期。
聚焦提升“五個價值”
價值創造是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自去年年底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首提“五大價值”后,以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為主線,更加注重價值創造能力成為今年中央企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4萬億元,同比增長1.9%。凈利潤、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3%、2.1%。
王宏志稱,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聚焦提升“五個價值”,推動企業進一步履行好功能使命。這“五個價值”分別是:提升增加值,提高企業對GDP的總體貢獻,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提升功能價值,推動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更加科學地衡量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綜合貢獻;提升經濟增加值,強化“先算再投”的意識和習慣,優化國有資本投向和布局,增強價值創造能力;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加快轉向創新驅動的內涵式增長;提升品牌價值,培育更多質量卓越、優勢明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央企品牌,擦亮中央企業的金字招牌。
對此,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國企混改中心負責人朱昌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五個價值”中,增加值和經濟增加值是央企價值創造的基本盤,提升增加值可以提高央企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提升經濟增加值將顯著改善企業經營效率和質量。而功能價值、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則關系到央企價值創造的“新動能”,這將有效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五個價值”的核心內容已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予以明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方面提出“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這一內容也被國務院國資委納入“五個價值”中“提升增加值”這一部分。
但要注意的是,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并非一個新提法,早在2009年《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中,國務院國資委就正式引入了經濟增加值(EVA)考核指標。《證券日報》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獲悉,自國務院國資委全面推行經濟增加值考核后,2010年至2022年間,中央企業經濟增加值從714億元增長到8420億元。
對于現如今再次重提國有經濟增加值的原因,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正高級經濟師王絳認為,即便近年來國資央企經過不斷改革調整和布局優化,在經營效益和效率上取得長足進步,但仍有部分企業片面追求“鋪攤子”、求規模,忽視投入產出的效率和效益的情況仍然較多,凈資產收益情況相比其他類型企業仍有不小的差距。而想要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要求,就必須加快改變增長方式,由“做大”向“做強、做優”轉變。總的來說,在當前國企改革步入深水區后再次強調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對于企業增強價值創造能力將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
發揮表率引領作用
中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壓艙石”,除了要在生產經營方面發揮好“頂梁柱”作用,在黨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中,亦要發揮表率作用。
今年3月份,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對“兩新”工作進行全面系統部署。7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研究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措施。
7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確提出,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即“兩新”)。財政部通過原有渠道安排275億元中央財政資金,落實提高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比例、落實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資金支持政策。
王宏志提出,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是中央企業塑造發展優勢的重要機遇。近期,國務院國資委也召開專題推進會,進行相關工作動員,指導企業用好用足支持政策,統籌推進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產業升級,把好事辦好,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據國務院國資委財務監管與運行評價局負責人劉紹娓介紹,上述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指導中央企業率先行動,聚焦“五個加快”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重點任務落實落地。即加快推動先進設備更新,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綠色化改造,加快推動本質安全,加快強化有效供給。
劉紹娓表示,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堅持能給盡給、應給盡給原則,加大出資人政策支持力度,指導中央企業緊盯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在本輪大規模設備更新中發揮表率引領作用。未來五年,中央企業預計安排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總投資超3萬億元。同時,要求中央企業在采購設備時對各類企業一視同仁,堅持買技術水平最好、性價比最高的裝備,讓質價雙優的裝備供應商脫穎而出。
20:25 | 華業香料:第五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0:25 | 華業香料:第五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0:25 | 華夏銀行:第九屆董事會第五次會議... |
20:25 | 華通線纜:累計回購公司股份588萬... |
20:25 | 華潤雙鶴:子公司部分產品獲得藥品... |
20:25 | 華建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辭職 |
20:25 | 華光環能:4月16日回購公司股份115... |
20:25 | 紅相股份:關于取得發明專利證書的... |
20:25 | 紅棉股份:公司本次股份回購期限已... |
20:25 | 弘宇股份:5月8日將召開2024年度股... |
20:25 | 航宇微:關于延期披露2024年年度報... |
20:25 | 航發控制:4月28日將召開2024年年...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