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張志偉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五場“代表通道”開啟。9名全國人大代表接受采訪。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沃爾沃轎車公司董事長李書福、江蘇康緣集團董事長肖偉亮相代表通道。而吉利汽車和康緣藥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是給足了兩位董事長面子,皆以紅線收市,康緣藥業更是大漲6.44%。
今年2月份,吉利集團宣布已通過旗下海外企業主體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價值約90億美元。中國汽車企業會不會跟隨李書福的步伐,快速進行國際化?
“今天中國汽車50%、60%都是外國洋品牌,中國汽車占全球市場比例很低。如何真是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競爭格局,還需要我們繼續推動全球化進程。”李書福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
汽車業國際化備受關注,中國傳統中藥如何走向國際化同樣備受關注。
中藥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當前還存在的那些問題?肖偉稱“至今為止,我們的中成藥沒有一個以藥品的身份正式進入到國際市場,在國際完成注冊。也就意味著我們的中成藥不能夠作為藥品堂堂正正的進入到國際主流藥品市場。”
繼續推動汽車業全球化進程
中國汽車工業應如何從價值鏈的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是記者關心的重點。李書福稱,中國的汽車工業現在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如何走向中高端,這是擺在吉利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吉利首先要繼續打基礎、練內功,其次要打造新動能,改造老動能,最終實現新舊動能完全的切換。李書福稱,“加大對人才培養培訓方面的投入,加大研發創新能力建設。吉利在全球建有一些創新研發能力中心,目前在中國浙江寧波正在大規模的建設創新研發能力中心,寧波是吉利汽車走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非常典型的地方。”
“二十一世紀是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商業重塑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線上數字技術的研究非常重要,吉利要早日形成線上服務能力,今后的汽車是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空間移動終端,所以要早日向用戶提供跨時代的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空間移動終端產品,讓用戶體驗到智能空間移動終端所帶來的消費體驗。”李書福稱,這就要求吉利要加大在數字科技領域的投入。
要繼續加大電動化的建設,汽車電動化是大勢所趨。為之,吉利制定了“藍色行動”計劃,計劃到2020年,90%以上的吉利汽車產品都是新能源汽車。李書福對汽車電動化尤其看重。
全球化既要中國不斷地提高全球市場份額,不斷地提升產品附加值,品牌影響力,同時要采用全球市場監管,李書福稱,“要繼續推動全球化進程。真正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競爭格局,這就需要繼續推動全球化進程。”
中成藥的國際化道路還很長
“至今為止,我們的中成藥沒有一個以藥品的身份正式進入到國際市場,在國際完成注冊。也就意味著我們的中成藥不能夠作為藥品堂堂正正的進入到國際主流藥品市場,中藥國際化的道路還很長。”肖偉說,近幾年中國中醫藥產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有近萬億元的規模。不過,雖然中醫藥在國內的形勢很好,但在國際上尚不容樂觀。
中藥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當前還存在著一些什么問題?肖偉稱,中醫藥事業長期以來一直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的關注,十九大提出了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堅持中西醫并重的發展要求,中藥發展,在近幾年當中形成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
“中國中藥國際化的道路還很長,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肖偉進一步分析指出,一是中西醫之間的理論差異性比較大;二是中藥本身是藥,是藥就應該要符合藥物的安全、有效,質量均勻可控的藥物屬性,但目前中藥來源一些天然產物,復雜性遠遠比化學藥復雜,也制約了均勻性和安全有效;三是提升生產制造的先進水平,在建立了一個重要的系統標準以后,生產制造水平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第四是鼓勵,中成藥在國際市場注冊,是一個投入大成本高周期長的工程,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夠愿意去做的。“我認為國家和社會應該鼓勵,支持這些企業走出去走成功”。
“自1999年,康緣藥業便開始了藥品的國際化注冊,至今已歷時18年。在美國拿到國際注冊,估計還要有3年左右的時間,現在進展是順利的。”肖偉稱。
肖偉表示,中藥國際化要真正制定中醫藥形成標準,“不是說中藥現在沒有標準,我們中藥的標準與國際化相比還有差距,要形成中成藥在治療領域當中療效和評價這些標準的建立。”
肖偉建議,要建立從原料到生產過程、到成品的系列標準體系,中藥的標準化建立,對于滿足于國際藥品注冊標準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