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唐強
2021年全國兩會拉開帷幕,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高新(002023)董事長李飚帶來5項提案,涵蓋將民營科技力量納入現代化強國戰略、支持民航科技企業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多方面。
在上述提案中,李飚最核心的議題,是關注十四五期間民營企業如何更好地參與科技創新和核心裝備建設領域。李飚建議,國家在政策上應該保障民營科技型企業平等參與地位,為民營科技企業營造更好的政策環境,并鼓勵、吸引這類企業投身現代化強國建設,參與到國家基礎科學、核心裝備發展建設上來。
核心裝備國產化
是發展必由之路
在李飚看來,裝備國產化自主保障成為裝備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大國產裝備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裝備戰術、技術性能,滿足國防安全和科技裝備發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民營科技力量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民營企業積極參與裝備現代化建設,特別是“核心裝備國產化”提升到國家戰略層次以來,經過不斷創新積累,許多民營企業發揮了體制機制靈活、創新能力較強的優勢,陸續掌握了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在裝備建設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李飚指出,當前,裝備國產化自主保障又一次為民營企業參與裝備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機會,也為有情懷、有能力參與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民營企業提供了施展才能的重要平臺。但在此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政策、機制等方面的障礙,比如信息獲取不對稱、行業壁壘難以打破、政策扶持和支持力度不一致等,需要加以認真研究,拿出有針對性的辦法和措施。
為民營科技企業
營造更好政策環境
針對上述情況,李飚的提案建議,在參與裝備自主化保障核心項目獲取上,要給予民營科技企業更好的政策環境。
他進一步指出,參與核心裝備自主化保障,民營企業需要有長期的技術積累,需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由于民營企業所處的地位造成獲取裝備自主化保障信息嚴重滯后,而一旦相關信息公開發布時,民營企業多數情況是以競爭擇優的方式參與項目競爭,往往給定一個極短的時間進行方案或實物比測。如果沒有對項目的長期跟蹤和技術積累,想要在技術方案或實物比測中獲勝是不現實的。
李飚建議,在發布核心裝備自主化保障信息時,給予民營科技企業足夠的時間和條件進行項目預研和科研,給予有意向、有能力參與裝備自主保障的企業(尤其是優勢民營企業)定向信息發布和政策支持。
另外,要打破固有的行業壁壘和藩籬,真正從政策機制上讓優勢民營企業有平等的參與權。李飚指出,民營企業面臨著一個突出矛盾,即雖然投入巨額資金開展研發工作,但由于行業和市場壁壘導致所掌握的核心先進技術無法實現成果轉化,無法在裝備自主保障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不利于裝備建設健康、有序、高效發展,民營企業很難參與裝備自主保障重要領域的核心技術研發工作。
李飚特別建議,國家在裝備自主保障競爭擇優過程中,應讓民營企業享有同等的條件和機遇,打破“玻璃門”、“旋轉門”等行業壁壘和藩籬,真正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民營企業是自己人”的指示要求,激發民營企業參與裝備自主保障的積極性,并在政策扶持和支持上讓優勢民營企業享受到同等的待遇。
重點扶持國產
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
隨著4G/5G通信、基站、物聯網、新能源等領域的普及和逐步升級,化合物半導體芯片進入日常生活,主導著技術的革新和產業的發展。
據悉,四川屬于科技裝備大省,依托良好的科技裝備工業基礎,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生態已在四川具備雛形,在國家大力發展5G、物聯網、人工智能及自主可控的戰略需求下,化合物半導體芯片產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國內科技裝備行業大量用戶單位對高端芯片國產化的強大需求下,由海特高新旗下控股子公司成都海威華芯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國內首條6吋化合物半導體生產線已在四川建成投產,并服務于5G、物聯網等高端芯片設計企業,成為國內首條開放的批量化化合物半導體芯片高端制造生產線。
由此,李飚建議,在中西部科技裝備產業基礎上,把國內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制造企業(foundry)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重點加以扶持。通過其良好的產業聚集作用,吸引產業鏈前端的基礎材料和后端的芯片設計及整機廠商到本地發展,可逐步完善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生態體系在中西部地區的形成,發展出與北上廣深“硅芯片”集成電路產業不同的“鎵芯片”集成電路產業,避免惡性競爭和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建設,補齊增強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完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布局,使中國逐步擺脫高端芯片僅能依靠海外廠商流片的局面。
同時,集成電路行業屬于國家戰略發展方向、發展潛力巨大,李飚還建議工信部、發改委加大對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但基礎科研門檻高、人才密集、資金密集、技術密集、投資回收期長,效果也不是立竿見影。因此,李飚建議國家通過財政、稅收、金融、上市等政策,引導、鼓勵、支持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制造企業發展,從而全面、有效、持續地推進核心芯片的國產化進程。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