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李文 周尚伃 于宏
編者按:何為一流投資銀行?如何推動其建設?誰能率先突圍領跑?這一系列話題在證券行業近年來始終保有熱度。在頂層設計和相關政策指導下,證券行業正加速將戰略擘畫轉化為實踐突破。本組報道通過全景掃描行業攻堅實踐,既呈現券商轉型成果,亦聚焦行業正在發生的積極變化,記錄和觀察證券行業在奮進一流投資銀行中的不凡歷程。
近年來,一系列頂層設計為打造一流投資銀行與投資機構描繪了發展藍圖。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金融強國”目標,明確要“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隨后,新“國九條”的出臺為建設一流投資銀行繪制了清晰的路線圖——到2035年,“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5年1月23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一流資本市場需要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通過投資銀行、投資機構建設進一步增強服務新質生產力、服務居民財富管理的綜合能力。
打造一流投資銀行,成為中資券商的重要使命和前進方向。《證券日報》記者在深入采訪中了解到,在實踐層面,證券行業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已對原有發展模式進行了深入調整,明確將“功能性”放在首位、端正經營理念,以“投資者是市場之本”的理念為指導,回歸業務本源、專注主責主業,通過“深耕細作”聚焦“高質量”的發展方式,在打造一流投資銀行的征途中邁出堅實有力的步伐。
對標一流投資銀行建設目標
藍圖已經繪就,逐夢唯有篤行。
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對券商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對標建設一流投資銀行的要求,成為頭部券商的發力方向。
在打造一流投資銀行的“攻堅戰”中,頭部券商是中流砥柱,其已將“奮進一流投資銀行”作為自己的戰略目標。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等頭部機構憑借全牌照優勢,加速布局財富管理、國際業務和金融科技等領域,沖刺一流投資銀行目標。
從業績表現來看,頭部券商優勢明顯。在已披露2024年業績快報的上市券商中,頭部券商的表現尤為突出。行業龍頭中信證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637.89億元,同比增長6.1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7.04億元,同比增長10.06%,業績表現超出市場預期,穩居營收和凈利潤雙榜首。國泰君安、中國銀河、招商證券的營業收入均超百億元。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機構的天職。當前,券商正以國家發展戰略為引領,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綜合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切實履行社會責任,頭部券商發揮著示范引領作用。中金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4年,公司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投融資樞紐功能,支持直接融資超過12萬億元,較上一年增長超20%;形成“1只國家級引導基金、8只省級引導基金、30余只市縣級政府引導基金”的基金群,有效引導資源流入國家戰略重點領域。
當然,中小券商邁向一流也并非遙不可及,打造一流投資銀行為所有中資券商做優做強帶來契機。近年來,監管持續引導券商向功能型、集約型、專業化、特色化方向發展,鼓勵中小公司通過“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等措施做優做強。部分中小券商積極探索特色化經營方式,加快業務創新,強化合規能力和風控能力建設,持續推動投行、資管等業務差異化發展,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2024年上半年,在投行業務收入、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收入、資產管理業務收入、投資咨詢業務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中,有8家為中小券商,逐漸形成相對競爭優勢。
尤其在政策支持通過并購重組進一步推動資源向優質機構集聚的背景下,中小券商整合案例增多,通過并購重組實現“彎道超車”,優化資源配置,通過業務互補提升綜合實力。例如,“國聯證券+民生證券”成為中小券商并購重組的經典案例。作為新“國九條”發布后首個落地的券商并購重組項目,兩家券商正在持續推進整合,合并后主體目前已更名為國聯民生證券。國聯民生證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整合后的國聯民生證券,要打造一家客戶信賴、產業驅動、具有國際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的一流現代投資銀行。在這個愿景的指引下,公司將充分發揮機構業務長板優勢,力爭在綜合排名方面挺進行業前十,確保核心業務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助力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在打造一流投資銀行的道路上,券商聚焦主業,穩扎穩打提升專業能力是關鍵。
2024年3月15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從七大方面提出了25項重點舉措,包括校正行業機構定位、夯實合規風控基礎、優化行業發展生態等,旨在加快推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建設。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建設一流投資銀行的過程中,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證券行業的“功能性”,是以各項主營業務為基礎,通過業務專業化經營來提升功能性,更好平衡功能性和盈利性的關系,以投資銀行業務為抓手,扮演好資本市場“看門人”、直接融資“服務商”角色;以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為抓手,履行好社會財富“管理者”功能。
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
當前,充分發揮業務優勢、全鏈條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已成為不少券商投行業務的重點戰略規劃。
“一流投資銀行承擔著引領資本流向實體經濟、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科技創新的重要責任。”東方財富證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應圍繞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重大戰略前瞻性展開布局與研究,為新質生產力相關企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同時,券商應通過并購重組等資本市場工具,引導資源流入科技創新等符合國家戰略發展需要的重點領域,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新質生產力高效發展。
中金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公司發揮“投資+投行+研究”聯動優勢,深入服務“硬科技”企業融資需求,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前沿科技、“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融資。通過直投基金、母基金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科技創新領域。2024年,中金公司服務科技創新領域企業交易規模約4600億元,同時圍繞半導體、數字技術、先進制造等科創領域新設36只基金,合計規模超550億元,投資科技創新企業和子基金超過110億元。
同時,中小券商在細分賽道深耕,著力打造差異化特色服務優勢。國海證券黨委副書記、總裁度萬中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海證券正在投行、投研等領域加速構建自身業務特色,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具體舉措包括加強新質生產力相關產業研究;探索實行“鏈長制”,整合公司內部、股東、合作伙伴資源,全方位提供金融服務;聚焦科技、數字、綠色等重點領域打造精品投行,通過IPO、并購重組、財務顧問、債券融資等方式,打造服務細分賽道中小企業特色優勢,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引導金融資源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
當前,券商投行更加關注產業和企業發展的深層次邏輯以及科技創新的路徑,更多地從產業發展、技術變革、模式創新等維度挖掘企業的投資價值。同時,券商正持續提升估值定價能力,力求對擬上市公司的發展路徑、“含科量”、創新能力等進行更加準確的價值判斷。
上述國聯民生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明確了三項清晰的戰略目標:首先,打造產業投行,深入產業鏈各個環節,為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推動產業整合與升級,實現金融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其次,打造科技投行,強化科技基因,完善數字生態。最后,打造財富投行,不斷提升投資能力,優化客戶服務,守護國民財富的增長。”
以業務轉型升級為發展引擎
近一年來,券商以業務轉型升級為引擎,提升綜合化服務能力,加快推進一流投資銀行建設。在此過程中,并購重組和財富管理業務無疑是券商業務轉型的兩大重要戰略抓手。
A股迎來新一輪上市公司并購潮。據華泰聯合證券統計,2024年1月份至9月份,首次披露的行政許可類重組交易數量共31單;2024年10月份至2025年1月份,該口徑下交易數量有59單,顯著增加。在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持續提升并購重組業務能力,對于打造一流投資銀行具有重要意義。
“并購重組可幫助企業通過吸收合并、資產置換等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培育新興產業,是券商行業支持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中信建投證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并購重組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華泰聯合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并購市場呈現的新特點、新需求,華泰聯合證券在發揮并購業務傳統優勢的同時,持續布局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行業,加強并購業務與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的聯動與協同,對于新質生產力涉及的客戶和行業進行重點開拓。
財富管理業務則是提升綜合實力的另一重要抓手。
新“國九條”指出,“必須始終踐行金融為民的理念,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更加有效地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助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在此背景下,證券行業積極推進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業務轉型,為客戶提供多層次、多品種、風險收益匹配的金融產品,滿足居民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
財通資管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資管行業競爭已從單一的產品競爭逐步轉向綜合服務能力的競爭,因此公司通過夯實投研能力、細化產品布局等多維度發力,滿足客戶日益多元化的財富管理需求。
投顧服務能力也是衡量財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在券商傳統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的過程中,投資顧問隊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中國證券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近年來,券商投資顧問人員數量逐年增加,從2018年末的4.51萬人增加至2024年末的8.03萬人,占從業人員的比重由13.44%提升至23.88%,為財富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對此,平安證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平安證券以“打造買方財富管理品牌”為戰略目標。近年來,公司加快推進財富管理能力建設,著力打造買方財富管理品牌,即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解決“買什么、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的難題;同時,圍繞客戶的投前、投中、投后環節,通過專業投研、豐富的金融產品、全方位的投顧服務協同驅動財富管理體系升級。
實際上,券商業務轉型的過程,也是擺脫“同質化競爭”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券商正明晰戰略定位,不斷打造核心競爭力,提升綜合實力,不斷縮短與一流投資銀行的距離。
鍛造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擁有國際化視野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成為中資券商躋身一流投資銀行的關鍵要素。
伴隨著我國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參與國際競爭。在此過程中,高水平的專業投資銀行可以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融入當地市場,拓展業務版圖。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成為打造一流投資銀行的“必修課”。
近年來,一系列對外開放政策穩步落地,如跨境理財通、債券“南向通”等產品陸續推出,跨境市場空間持續擴大,互聯互通機制更加完善,帶動我國金融市場及證券行業對外開放穩步向前。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中資券商開展的跨境業務存量規模為8109億元。2024年,作為“一帶一路”債券主承銷商的券商共22家,承銷19只債券,同比增長46.15%;合計承銷金額233.55億元,同比增長194.48%。
“國際化”成為中資頭部券商戰略目標的高頻關鍵詞。綜合實力雄厚的頭部券商在“出海”方面已積累一定業務經驗與先發優勢,國際業務模式持續向多元化轉型。例如,中金公司近年來持續加大在全球范圍內的布局力度,通過服務好中國優質企業“走出去”和高質量外資“引進來”等跨境資本的流動需求,不斷提升自身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華泰證券則以中國香港市場為橋頭堡,以跨境業務為抓手,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中介業務,全力提升跨境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能力。
當前,證券行業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以防控風險為底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正在全力構建全鏈條、多層次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全面夯實一流投資銀行建設根基。展望未來,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中資券商將迎來更多鍛造綜合實力的機遇,不斷向建設一流投資銀行的目標邁進。
21:58 | 招商局集團舉辦集團滬市公司集體業... |
21:58 | 比亞迪方程豹鈦3正式上市 |
21:49 | 星辰科技:第四屆監事會第七次會議... |
21:49 | 太陽電纜:第十屆監事會第十七次會... |
21:49 | 太陽電纜:第十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 |
21:49 | 上海凱鑫:第四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49 | 華工科技: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48 | 藍科高新控股股東擬發生變更 將涉... |
21:48 | 眾智科技:第五屆監事會第九次會議... |
21:48 | 中信博:第三屆監事會第二十次會議... |
21:48 | 中信博: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 |
21:48 | 中金黃金: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