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郭冀川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猛,已經滲透至眾多經濟領域,為企業指引創新方向、規范行業發展路徑,相關法律制度建設也逐步健全中。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安徽省委會副主委周世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高位階專項立法尚屬空白,覆蓋范疇有限,難以全面應對技術迅猛發展可能帶來的種種社會挑戰。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安徽省委會副主委周世虹接受記者采訪 郭冀川/攝
周世虹進一步分析,諸如“跨境數據流通”、人工智能換臉、語音合成“深度偽造術”等,尚未被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統一立法體系。立法亟須明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使用界限,引領企業與開發者在合法合規的軌道上開發、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從而確保技術健康、可持續地發展,守護個人隱私與數據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秩序。
生成式人工智能擁有非凡的內容創造能力,能孕育出文本、圖像、音頻等多元形式的內容,然而,若缺乏有效的法律約束,技術濫用之風險不容忽視。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還觸及倫理道德的敏感神經,如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道德責任歸屬問題等。
周世虹說:“生成式人工智能立法應將倫理道德原則融入法律條文,指引企業與開發者在技術研發與應用過程中遵循倫理道德規范,明確規定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得產出涉及歧視、暴力、色情等違背倫理道德的內容,并強制要求相關技術企業提供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以推動社會倫理道德建設。”
對于如何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倫理和道德建設,周世虹介紹,在內容生成層面,需將道德規范預先植入算法之中。在服務對象層面,應建立甄別篩選機制,要求運營者構建用戶身份認證體系與生成內容風險分級制度。在信息來源篩選層面,應設定在用戶未提出特定需求時,默認基于高可信度源數據生成內容。
公眾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信任,是其廣泛應用的基石,也是新技術廣泛應用的基礎,一旦喪失,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將面臨巨大挑戰。周世虹認為,通過立法,可向公眾彰顯政府對新技術的監管立場與決心,增強公眾對技術的信任,助力其進一步發展壯大。
在全球范圍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周世虹表示,我國通過立法規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能提升國內技術的國際競爭力,還能在國際舞臺上更加自信地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同時,立法也將助力我國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揮更大作用,捍衛我國的技術利益與國家利益。
周世虹說:“生成式人工智能立法非但不會束縛其發展,反而在法律規范的護航下,企業將有法可依,產業發展路徑將更加明晰,技術落地應用將更加廣泛,公眾接受度也將更高,生成式人工智能將更快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編輯 孫倩)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