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吳曉璐 毛藝融
3月11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舉行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三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中車株洲研究所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東林接受采訪時表示,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發展,要發揮科技創新的“高能量牽引”、要推動科技成果的“高效率轉化”、要加強科技人才的“高質量供給”。
發揮科技創新的“高能量牽引”
李東林介紹,要發揮科技創新的“高能量牽引”。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火車頭”。
“我們每年的研發投入約占營業收入的8%,重點解決像軌道交通的安全、動力、控制等各系統的關鍵難題,成功實現了從功率芯片、算法軟件、關鍵部件到系統集成的自主化,有力支撐了我國軌道交通的全面領先、全鏈領跑。”李東林表示,大家都知道,前不久,全球最快的CR450高速動車組樣車成功下線,運營時速可達400公里,我們為其提供了最強勁的動力以及最精準的控制方案。
推動科技成果的“高效率轉化”
“我所在的單位是一家科研院所改制而來的企業,一直以來,堅持科技產業化的發展道路,85%以上的科研成果實現了產業化。”李東林介紹。
李東林表示,要推動科技成果的“高效率轉化”。這里面重點有兩個“變”:一是“聚變”,株洲軌道交通產業有400多家鏈上企業、28家國家級創新平臺、34所職業院校,在這里有這樣一句話,一杯咖啡的時間,就能集齊生產一輛機車的上萬個零部件。這種高度集聚的“產學研”生態,極大縮短了成果轉化的時間,也可以說是打造了從“一個想法”到“一款產品”的“快車道”。
二是“裂變”,李東林稱,我們依托軌道交通的技術積累,裂變孵化了清潔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等一批戰新產業,形成了交通與能源裝備雙集群相互支撐的發展格局,像我們的新型儲能產業,目前已經發展為行業頭部,有力服務于我們國家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
加強科技人才的“高質量供給”
李東林表示,要加強科技人才的“高質量供給”。人才是第一資源。
李東林稱,近年來,我們聚焦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出得彩”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首先要激發“源頭活水”。我們圍繞智能與算法、電力電子、新型電力系統等前沿技術,建立了“新型實驗室”,設立了“人才特區”,構建好了研發的創新環境,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同時,要拓寬“用武之地”。李東林表示,我們和地方共建“智能科學研究院”,吸引國內外頂尖的AI人才,打造內陸城市的人才高地,助力軌道交通、航空動力、北斗應用等一批高端裝備產業不斷提升“含智量”,實現共同受益、共創發展、共享未來的生態格局。
(編輯 孫倩)
11:51 | 海南證監局廣泛走訪上市公司 排憂... |
11:42 | 直線拉升!現貨黃金再創新高 |
10:47 | 官方回應:堅決反對! |
10:31 | 重磅!事關服務消費48條舉措,9部... |
09:40 | 一線城市房價環比上漲! |
09:23 | 安永發布《中企出海白皮書——醫藥... |
23:49 | 緊抓半導體市場復蘇機遇 韋爾股份... |
23:49 | 勁仔食品持續推動健康大單品戰略 ... |
23:49 | 多元化業務協同發力 浙江龍盛去年... |
23:49 | 國電電力去年凈利潤創新高 擬派發... |
23:49 | 金價上漲疊加產能擴張 多家黃金上... |
23:49 | 東北制藥:2024年歸母凈利潤增長14...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