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見習記者 郭冀川
從一個農村家庭走進中國最高學府的象牙塔,到踏入金融行業,作為中國保險市場由弱變強的親歷者、中國反保險欺詐制度建設者之一,毅然走向對口支援一線,深入南疆參加“訪惠聚”駐村,有著樸素愿望的70后邵祥理,用12年時間,目睹和參與了中國金融保險市場和中國邊疆的壯麗變化。
如果說一生一定要留下點什么,那邵祥理選擇的是做有意義的事。無論是進入金融保險行業還是援疆駐村,他都遵從內心的選擇。近日,《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短暫返京的邵祥理,他說,來自保險消費者和南疆村民的每一份微笑,都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禮物。
翻開中國地圖,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州阿圖什市松他克鄉,有一個名叫克青孜的村子。在這個直徑十多公里,從一頭走到另一頭要耗費2個小時的村子里,住著近4000人。一年前,這里有近半家庭是貧困戶。
在這里,來自中國銀保監會的援疆干部邵祥理,完成了從“面色紅潤”到“黑煤球”的蛻變。作為中央機關第九批援疆干部,邵祥理原本是自治區金融辦主任助理兼保險處處長,一次偶然的結緣,他主動申請駐村克青孜,成為當時援疆隊伍中唯一的駐村干部,在“揮鐮刀割麥子,進大棚種蔬菜”成為日常工作的無數個日子里,面色白凈不再,他變成了“黑煤球”。但伴隨著邵祥理的蛻變,克青孜村迎來了順利脫貧摘帽。
從金融街到貧困村
作為一名70后干部,邵祥理稱自己是幸運的,因為趕上了中國的人才戰略和經濟騰飛。出生在江蘇偏遠農村的他,通過自身努力,用知識改變命運,考入大學并在首都北京工作、扎根。
2007年,通過原保監會的社會公開招考,邵祥理進入了監管系統。十余年間,邵祥理經歷了中國保險市場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轉變歷程。“那時我在反保險欺詐處工作,參與了反保險欺詐制度建設,開啟行業反欺詐工作規范化,并且組織行業反欺詐專項行動,切實維護了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我很自豪能為保險行業的繁榮貢獻一份力量。”
彼時的邵祥理,尚不知自己已經踏上了“做有意義的事”的人生之路。
2014年年初,為響應原中央蘇區振興政策,已經是處長的邵祥理,毫不猶豫地選擇到原保監會對口支援的江西省定南縣掛職,一干就是兩年整。面對貧困地區百姓對發展的迫切愿望,在政府支持下,邵祥理開始發揮專業優勢,協調制定了國內保險行業史上第一個促進縣域經濟社會振興發展的指導意見,幫助全縣7個鎮獲得保險集團的對口支援。
正是這次下基層,讓邵祥理積累了大量的扶貧經驗,比如聯合保險機構制定“農村貧困戶大病醫療補充保險實施方案”,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在全國首創互聯網公益保險模式等。邵祥理強調,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不能出現“人去營空”的情況。對金融工作的延展性,尤其是在扶貧方面的基礎保障與產業支持,他有了深刻的認識。
從定南縣回來后,邵祥理主要從事風險案件處置等工作。因為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本職工作干得順風順水。但他總覺得缺少了點激情,內心依舊放不下扶貧工作,他認為在那里,他更有用。
2017年8月份,邵祥理成為中央機關第9批援疆干部之一;2018年1月份,邵祥理主動請纓,成為了一名“訪惠聚”駐村干部。
“私人定制”式扶貧
初到克青孜村,邵祥理并沒忙著開展工作。在他看來,扶貧關鍵點需落在“精準”二字,首先做的是下足“繡花功夫”,精準施策、持續用力。按照“六個精準”要求,他先對全村37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了10輪走訪,做到情況清、底數明。
在搞清每個村民的實際情況后,邵祥理開始繪制“扶貧地圖”。他強調,“扶貧工作最難做的是真脫貧不返貧,為什么讓我們金融干部援疆扶貧,因為我們懂得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政策,能夠和當地干部群眾一起找到扶貧的有效方式。”
在這一思路下,從發動朋友圈引入外部資源到引導當地人搞活當地經濟,從“私人定制”到產業基金扶持……邵祥理的扶貧點子,可謂層出不窮。
邵祥理通過開展“私人訂制”式扶貧模式因戶施策,協調扶貧資金300萬元實施“點對點”養殖項目,帶領團隊為190戶貧困戶購買奶牛和修建棚圈,為種植恰瑪古和胡蘿卜的貧困戶申請補助金,新建101套安居富民房,復工建設121套安居富民房,新修10公里水泥硬化道路,新通609戶自來水。
對于一些勞動能力弱的人,邵祥理組建了村衛生隊,掃街搞衛生,解決了40人的就業問題,讓這些人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在這個人均0.9畝耕地的村子,僅靠農業顯然難以脫貧。一年多來,邵祥理積極組織壯大村辦產業:盤活村襪子廠,提供20個就業崗位;協調村服裝廠成功與深圳援疆企業合作,100多個婦女群眾有了穩定的工作崗位;引導富裕戶投資500余萬元,興建了酸奶制品加工廠和油料廠。還支持鼓勵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在集中連片新區投資300余萬元興建惠民市場,內設理發店、小超市、烤肉店等,增加村民就業崗位。
“為了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必須要搞活當地經濟。通過一系列的小工廠、小作坊,可以吸納當地過剩勞動力。只要讓每個家庭有一個就業人口,這個家庭就有希望走出貧困。”邵祥理說。
發動朋友圈引入外部資源
每一個扶貧項目的落地,無一不需要錢。
“不能臉皮薄。”邵祥理直言,不僅要向上級部門要政策、要資金,也要舍得臉去找社會資源。村里的農業和工商業基礎薄弱,僅靠自身很難實現脫貧,這就需要他這位駐村干部發揮出全部能量。
通過與北京一家公益組織合作,邵祥理成立了扶貧基金會,他積極聯系社會資源進行扶貧捐助,為“點對點”扶貧項目持續輸血。一些熱衷于公益事業的企業,還通過基金會捐款,幫助當地貧困戶提供生活必需品,保障他們的生活穩定。
“我自己的能量是弱小的,于是把我的朋友圈發動起來,讓更多人能有機會參與到扶貧工作中。”邵祥理發現,很多企業與身邊的朋友,對于扶貧事業是充滿熱情的,但缺少溝通與途徑,使他們的力量無法觸達貧困群體,而邵祥理便成為這樣一個紐帶。
為此,邵祥理特意開通了一個公眾號,結果超乎想象。深圳的一家援疆企業就是看了邵祥理的公眾號之后,才找過來的。據介紹,這家服裝廠已經在深圳頗具規模,有完備的產業鏈。成立村服裝廠后,便把產業鏈中部分工序分擔過來,既增加了克青孜村的就業,也提高了企業產能。
“駐村期間,我們銀保監會及風險處置局的領導和同事,或打來電話,或不遠萬里來村里看望我,為我加油打氣,或協調關系捐錢捐物,這些都讓我倍感溫暖,信心倍增。可以說,我前行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大后方的大力支持。”今年,邵祥理感到十分開心,因為通過努力,克青孜村貧困發生率已經由30.6%下降至1.34%,整村順利脫貧摘帽。
脫貧摘帽之余,邵祥理的目光卻看得更遠。
多方“扶智”培育發展希望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在北京見到邵祥理時,他正帶著一群從克青孜村來京的孩子參與夏令營活動。
邵祥理說,扶貧更要立足于未來的“扶智”。在他看來,貧困家庭只要有一個孩子考上大學,畢業后就可能帶動一個家庭脫貧;只有彌補教育“短板”,讓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有了文化知識,發展就有了希望。
難能可貴的是,他不是說說而已。在一年半的駐村工作中,“扶智”占據了他大量時間。他也從一個面色炭黑的援疆干部變成了孩子乃至青年心目中的“邵爸爸”。
聯系社會資源,資助了96戶貧困家庭98名學生;組織村里70名學生開展3次北京、上海游學活動,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在兩次暑期開學前,為村里大中院校學生發放26萬元助學金;協調捐助100余萬元提升完善克青孜小學和幼兒園教學輔助設施……
“克青孜村現在是周邊村鎮里教學條件最好的一個。”邵祥理驕傲地說,“助學方面,接下來我們還有新的計劃。”
2019年元旦,邵祥理再一次在村里度過,凌晨1點多回到宿舍時,他發現地上有村民送來的干果、酸奶、蘋果,床頭擺著兩個縫了祝福話語的枕套,桌上有熱伊麥·艾尼小朋友寫的一封信,題目是“寫給小爸爸的信”。邵祥理說,讀完熱伊麥·艾尼的信,“我從內心覺得,援疆,駐村,比我想象的更值得。”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