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從本周開始,即將有2019年最重磅一波數據來襲——12月份的社融規模、CPI、PPI、投資數據、外貿數據……為2019年劃上圓滿的句號。同時,隨著這些數據的出爐,2019年我國金融發展、經濟發展的全貌也將浮出水面。
在正式數據出爐前,多家機構對這些數據進行了預測。證事聽君也按照以往慣例邀請了9位專家朋友作出最全、最詳盡的一攬子金融數據大預測,提前為各位“解解饞”。
預計新增信貸規模約1.2萬億元
總體來看,專家及機構普遍預計2019年12月份的新增信貸規模約1.2萬億元;新增社融規模預計在1.6萬億元至1.8萬億元區間,均值約1.7萬億元。專家認為,2019年12月末人民幣信貸余額、社融存量增速有望保持穩定,這體現了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的決心,而結構優化則主要表現在金融資源對制造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2019年12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或在1.2萬億元左右,較上月回落約2000億元。”王青指出,這主要受年末居民和企業貸款季節性走低影響,但是這一數據仍將比上年同期多增逾千億元。去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融資”,估計非金融企業中長期貸款將延續2019年8月份以來的同比多增局面;當前房地產市場運行較為平穩,新增居民房貸規模與上年同期相比變化不會太大。
昆侖健康保險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預計2019年12月份新增信貸1.2萬億元以上。每逢歲末年初,疊加季末MPA考核,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應該較緊。但在逆周期調節指引下,政策層對流動性“百般呵護”。前不久又迎來了“降準”,有如及時雨,銀行資金量較為充足,不太存在“惜貸”現象。
另一方面,從政策指引上來看,去年以來不斷提出化解小微企業“融資貴、融資難”,如今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效。對于新年開門紅的降準,央行的表述是“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直接支持實體經濟。”可以看出,現階段銀行體系信貸力量不容小覷。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2019年12月份新增信貸規模約在1.1萬億元至1.2萬億元之間。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支撐:一是在政府高度重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背景下,預計企業中長期貸款有望進一步改善;二是春節將近,企業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預計有一定支撐;三是房地產銷售數據較為平穩,預計居民房貸規模有一定支撐。
預計新增社融約1.7萬億元
昆侖健康保險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預計2019年新增社融1.8萬億元。對于債務型融資,此前一直積極提倡發展直接融資。從今年的政策取向來看,大概會發展為“財政穩經濟、貨幣穩債務”,因此,國債和地方政府債有望進一步提升。相應地,對于政府杠桿的容忍度也會適度放寬。
對于非標融資而言,“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兩項在資管新規的約束下,此前經歷了一個大幅縮減的局面。近幾個月已經相對穩定,不排除未來階段性放松的可能性。綜合來看,去年四季度以來,社會融資規模保持平穩健康的態勢。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預計2019年12月份社融數據在1.6萬億元至1.62萬億元之間。一是新增信貸有一定支撐;二是表外融資收縮幅度進一步收窄;三是12月地方政府專項債仍未發行,預計社融增量可能小幅下降。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去年12月份企業債券融資規模小幅下行,無新增專項債發行,疊加人民幣貸款規模較上月小幅回落,估計當月新增社融將在1.7萬億元上下,與上月基本持平或微降,較上年同期則將多增近千億元。2019年12月份社融的一個主要支撐因素是年末貸款核銷規模將顯著加大至2700億元左右,較前一個月多增約2000億元。此外,當月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等表外融資規模仍將負增,但幅度大概率將延續緩和勢頭,反映當前金融嚴監管對實體經濟帶來的信用收縮效應正在逐步弱化。
機構預測CPI增幅均值為4.5%
1月9日,統計局將發布2019年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目前已有招商證券、申萬宏源、華泰證券等7家機構對此進行了前瞻。據證事聽君統計,機構預測2019年12月份CPI同比增長最小值為4.2%,最大值為4.8%,預測增幅均值為4.5%;而PPI同比增長最小值為-2.1%,最大值為0.76%,預測均值為同比增長-0.37%。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預計2019年12月份CPI環比走平,同比增長4.5%。去年12月份豬肉CPI同比漲幅較11月份有所回落。預計2019年通脹中樞為2.9%。由于2020年春節時點較早在1月下旬,2020年1月份春節前后,豬肉價格環比可能重新上漲,CPI同比短期繼續上行壓力仍然存在。我國央行貨幣政策首要目標仍是穩增長,適度提高CPI波動容忍度;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可能將CPI目標值上調至3.5%左右,而貨幣政策將維持穩健略寬松。
預計去年12月份PPI環比增長0.2%,同比增長-0.4%。去年12月份原油、黑色、有色、化工行業價格環比普遍強于去年11月份,與去年11月份工業生產數據中反映的部分工業原料產量出現擴張的跡象相映證。未來一至兩個季度,PPI環比需重點關注基建等政策刺激投放節奏。中性預計今年PPI中樞為-0.3%左右,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可能倒逼基建等需求側政策刺激從2020年初開始較早投放,2020年一季度PPI同比有望由負轉正,2020全年PPI中樞可能接近1%。
中信建投證券宏觀債券首席分析師黃文濤:預計去年12月份豬肉CPI同比增速可能回落至100%以下。去年12月份鮮菜價格環比回升較快,預計同比增速或回升。綜合看,預計去年12月份食品CPI同比增速較上月回落。非食品價格方面,發改委在去年12月份上調成品油價格,拉動CPI非食品分項同比增速回升。綜合食品與非食品項,預計去年12月CPI增速平穩運行。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消費品方面,雖然去年12月份豬價中樞顯著低于同年11月份,但鮮菜價格環比大幅上漲,成品油價格同比漲幅也高于上月。總體來看,CPI同比可能與上月持平于4.5%。工業品方面,去年12月中上旬鋼材價格、有色金屬價格均有所提高,加之同比基數大幅走低,PPI同比可能回升至-0.4%左右。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表示:當前宏觀環境景氣得到一定修復,但內外需仍然存在一定的制約,因此整體回暖進程或將比較緩慢。因此短期積極因素增多,一季度政策開門紅更加值得期待。
預計去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均值5.4%
去年四季度以來,隨著“六穩”政策逐步落地,去庫存化放緩、外需逐步企穩、內需回落放緩,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尤其是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短板領域的投資不斷發力。從去年前11個月的數據可以看出,民生、環保、交通等短板領域投資不斷增強,去年前11個月,社會領域投資同比增長12.6%,增速高于全部投資7.4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8.8%,增速比去年前10個月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0.7和0.3個百分點。
證事聽君統計發現,近期有29家機構對2019年全年累計的固定資產投資數據進行了預測,預測其同比增長均值為5.4%。
申萬宏源宏觀高級分析師秦泰:融資環境向好,基建投資或延續小幅改善,預計去年12月份基建投資(全口徑)累計增速小幅上行至3.6%。制造業投資方面,四季度消費需求穩中有升、出口環境有所改善,預計去年12月份制造業投資仍將維持相對穩定格局,累計增速或小幅升至2.6%。房地產投資方面,預計土地購置費增速仍趨下滑,地產投資或仍面臨下行壓力。但考慮建安投資活躍帶來的支撐,預計去年12月份地產投資增速回落至10%。去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或維持5.2%。
中信建投證券宏觀債券首席分析師黃文濤:考慮到2020年1月份是專項債融資和基建發力的高峰期,此前的2019年12月份則應是準備和蓄力階段,同期的基建投資表現可能較為平淡,疊加上年同期基數抬高,預計基建投資累計增速可能略有回落。2019年12月份房地產銷售當月增速可能出現回落。去年11月份當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回暖,累計利潤增速或顯示工業企業盈利周期筑底,疊加PPI回升預期強化利潤周期筑底回升預期,預計制造業投資或有所企穩。綜合考慮,預計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穩中略降。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2019全年制造業投資增速可能維持在2.5%左右。未來制造業投資的正向邏輯,一是高技術制造業投資有望延續較快增長。二是,預計2020年基建投資增速上行、地產投資持穩,內需相關的政策刺激變量有望在年初就較早體現。去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做好重點領域保障”。今年財政政策的重心是提升基建,預計2020年新增專項債額度3萬億元。日前財政部已經批復提前下達2020年部分專項債新增額度、并大概率在今年一季度加快發行、形成實物工作量,這一積極的變化可能會帶來基建增速的上行。
房地產開發投資方面,地產投資增速的韌性仍高于去年年初的市場預期。經濟增長方面,市場目前對明年基建投資的反彈已形成較一致的預期,分歧較大的是地產投資走勢。地產行業的韌性可能不容低估。從微觀角度,房企仍有主動補庫、維持新開工和施工的需求,而且這也是房企得以回收預售款、緩解現金流壓力的重要途徑。土地購置和竣工面積的累計同比負增長持續收窄,地產商的主動補庫存意愿將對投資數據產生支撐。
預計去年進出口總額有望達到30萬億元
近日,商務部發布“2019年商務工作年終綜述之十一”總結了2019年我國外貿工作。商務部表示,2019年,商務部同各部門各地方橫向協作,縱向聯動,全力以赴穩外貿,圓滿完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促進外貿穩中提質”的目標任務。預計2019年進出口總額有望達到30萬億元。
根據海關統計,2019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額為28.5萬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出口15.55萬億元,同比增長4.5%;進口12.95萬億元,與2018年同期基本持平。從月度規模看,去年11月份當月進出口總額為2.86萬億元,是2019年單月最高水平;此外,去年11月份進口1.29萬億元,同比增長2.5%,出現了自2019年8月份以來的首次同比回升。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2019年1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額仍將保持同比增長態勢。2019年以來,多個政策出臺和落地有效推動我國進出口規模穩定增長。一是全面對外開放的戰略,2019年穩外貿政策作為全年經濟工作“六穩”目標之一,在財稅政策、發展跨境電商、貿易便利化水平、強化金融支持等各個方面都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圍繞穩外貿政策,內外市場不斷拓展,其中,“一帶一路”建設也功不可沒。二是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的政策不斷出臺。民營企業正在成為外貿第一大主體,今年以來政府陸續推行“放管服”改革、減稅降費、改善融資環境等民營企業利好政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改善使得外貿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2019年我國外貿發展可以說是穩中提質的,具體表現為商品結構進一步升級(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增多)、國內和國際市場布局更均衡、民營企業主體活力不斷增強,這說明我國的貿易質量和結構都在不斷優化。”盤和林表示,對外貿易是我國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但是我國對外貿易一直存在以量取勝、生產效率低下、產品附加值偏低等問題,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向高質量轉型之際,我國的貿易結構、質量不斷優化有助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正在增強,有助于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