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略配售基金的火熱銷售背后,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部分投資者為了申購戰略配售基金而贖回老基金;許多“撞檔期”的基金選擇讓步,已經發行的產品紛紛延長募集期,更多未發行產品則直接選擇改期發行。
浮盈基金或遭贖回
戰略配售基金募集首日,醫藥、食品飼料指數跌幅均超過2%。據華南某公募權益投資總監汪玉(化名)分析,部分相關主題基金遭遇了贖回,基金經理只能被迫拋售相關成分股,才導致指數出現下跌。
“投資者無非就是賣股票、贖回存量基金、對接到期理財產品、直接用現金存款申購這四種方式。”據某基金公司人士分析。
“由于CDR基金是60%滬深300指數為基準的偏股型產品,存量風險偏好客戶市場相對穩定,增量會比較難。所以按照銀行主渠道的正常營銷邏輯,建議賣掉今年或最近掙錢的存量基金兌現浮盈,轉投CDR新基金的難度相對較小。所以,應該是今年表現最好、有絕對正收益的基金,如重倉醫藥類、消費類基金贖回壓力比較大。”汪玉說。
汪玉告訴記者,當前包括新發在內的基金市場中,近一年多基本沒有凈申購,都是賣舊買新的存量周轉模式。另從偏股型基金發行難度看,排除個別階段性爆款百億產品,大基金公司渠道發行三個月偏股型基金,平均也賣不到10億;小基金公司渠道賣到2億都困難,所以客戶開發難度很大。戰略配售基金一共3000億的發行規模,對存量基金特別是某些特定風格基金的贖回影響還是比較顯著。
記者在走訪多家銀行網點后發現,推薦客戶贖回產品來申購戰略配售基金的確是營銷方法之一。交行深圳某支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投資者目前為申購戰略配售基金而進行贖回的情況大致分為三種:一是由于此前未發現合適的投資標的,而將閑置資金用于購買流動性高的貨幣型基金;二是此前配置的理財產品收益不佳,投資者本身就存在調倉需求,因此會進行割肉重配;三是剛好有理財產品到期,或是選擇前期獲得的盈利落袋為安。
“我們會建議投資者先考慮自己的理財需求,比如預期收益、流動性需求、風險承受能力等,再決定是否贖回以及贖回什么類型的理財產品。”該理財經理告訴記者,戰略配售基金更像是“固收+打新”的結合體,流動性相對受限,因此不建議追求高收益、高流動性的投資者購買。
“比如前段時間漲勢較好的醫藥、消費板塊,投資者可能覺得當前收益符合預期,且看不清后期行情,此時就會選擇退出,重新規劃資產配置。”他表示。
多只“撞檔”基金“避讓”
對基金市場而言,北京一家基金經理洪云(化名)洪云告訴記者,“戰略配售基金的發行會對近期發行的其他類型公募基金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有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直言,銀行渠道全都集中“火力”賣戰略配售基金,其他產品就會受到冷落,而且本來錢就緊張,這波募集結束之后的短時間里,其他產品可能很難再募集到較多資金了。
鑒于上述原因,基金公司紛紛將“撞檔期”的產品延長募集期,或者將準備發行的產品改期。數據顯示,6月以來,至少有7只公募基金產品發布公告宣布延長募集期限。
一方面,六家戰略配售基金公司的渠道部門直接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戰略配售基金的募集上,正在募集的產品也選擇延期結束募集。6月9日,易方達基金發布公告,宣布旗下易方達中盤成長混合基金的募集截止日延長兩周,至6月29日。
而在非戰略配售基金公司中,多家公司將募集期延長了一個月。“我們這只產品只有招行一家渠道,只能等著他們賣完這一輪之后,再來推我們的產品了。”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中國證券報記者向多家基金公司求證得知,當前確實有部分計劃內發行產品有延后發售的打算,主要是擔心渠道間競爭太過火爆。
避險情緒料消散
“戰略配售基金的發行本身并不會對市場流動性產生直接沖擊。”中信證券策略秦培景指出,買戰略配售基金的資金和買股票型基金或直接買股票的資金性質不同,前者是偏保守配置型資金,而后者除了風險偏好更高,往往還希望賺交易和擇時的收益,不必擔心后者大規模拋售股票和基金去申購戰略配售基金。新產品發售本身并不會對市場產生直接負面影響,但由于市場比較低迷,可能誘發一部分基于博弈思路的資金提前“避險”。一旦發行結果偏正面,這種避險情緒很快就會消散。
洪云表示,戰略配售基金的募集對市場的影響暫時無法判斷,不過即使有,也只會是階段性、短期的影響。
據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判斷,A股市場資金面偏緊,且6月會持續一段時間。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也表示,戰略配售基金的發行短期會對資金面造成偏緊影響。與此同時,整個6月央行到期的資金規模較大,有8400億逆回購和2385億MLF到期。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