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史上發行失敗者已增至17只
■本報見習記者 王明山
6月15日,又有2只基金產品發布了延長募集期的公告,至此,今年以來選擇延長募集期的公墓基金產品已達65只,其中債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占比較高。與此同時,《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經有10只基金產品發布了關于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公募基金歷史上發行失敗的基金已增至17只。
債券違約、債基踩雷,A股市場震蕩,使得機構投資者表現出強烈的“避險”情緒。小型基金公司的機構定制產品,在募集上面臨較大壓力。據了解,目前有基金公司的產品即將獲批卻仍未能尋找到合適的資金方,即便是發行后選擇延長募集期,也面臨募集失敗風險。
65只基金延長募集期
債券型、混合型基金占比高
端午假期前,兩家基金公司分別發布了旗下基金產品延長募集期的公告:2只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均為2018年6月15日,現均延長至2018年7月13日。
上述2只基金也并非個例,今年以來基金產品延長募集期已經出現數十次,截至6月18日,已經有65只基金產品發布公告延長募集期,而在去年同期選擇延長募集期的基金產品僅有51只。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4月底,嘉合睿金基金成為公募基金市場上首只發行失敗的產品后,基金發行失敗似乎開了“閘口”,相繼有發行失敗的案例出現,今年以來,已經有10只基金產品發行失敗,公募基金歷史上發行失敗的基金已增至17只。
在選擇延長募集期的65只基金中,債券型基金有15只,占比約兩成;而混合型基金共有43只,占比近七成。事實上,受違約事件頻現、債券“剛兌”被打破等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債券型基金的跌幅比權益型基金還要大,但今年以來債券型基金的發行數量較少,15只延長募集期的債券型基金實則已經占據了很高的比例(截至6月15日,年內發行債券型基金78只,年內發行混合型基金241只)。
另外,《證券日報》記者從一位大型基金公司從業人員處得知,今年前兩個季度,基金經理對債券市場持有比較謹慎的態度,也一改去年頻發債基的風格。該業內人士表示,即便是今年已經申報的債券型基金,待審批的債券型基金獲批后,也將延期到9月份再開始募集,“據我了解,現在有幾家基金公司都采用了這樣的策略,避開目前的市場,免得募集失敗。”
今年前6個月
已經有10只基金發行失敗
對新發行債券型基金的擔憂不無道理。從今年以來新基金的發行情況來看,小型基金公司若要發行債券型基金,確實需斟酌再三:今年前6個月,已經有10只基金發行失敗,其中有7只是債券型基金,尤其是對于小型基金公司的機構定制產品來說,找到穩定的資金方成為他們的一大難題。
5月19日,興銀瑞福發布公告稱,截至4月23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該基金未能滿足《興銀瑞福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的條件,故該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從該基金的發行公告不難看出,該基金是一只機構定制型基金:公司以自有資金出資1000萬元,不向個人投資者發售。
除此之外,今年以來募集失敗的還有信達澳銀鑫和債券、中銀證券安頤債券、長信穩尚三個月定開債發起式、金元順安桉裕純債、金元順安桉和純債、民生加銀豐益混合、泰達宏利創富混合、國壽安保穩祥混合和興銀瑞景靈活配置。可以發現,年內發行失敗的10只基金均是中小型基金公司旗下的產品,不具備大型基金公司雄厚的資本實力及渠道關系。
《證券日報》記者從上述一只基金的托管行理財經理處了解到,在委外定制基金上,銀行在定制產品上已經越來越“強勢”,基金公司議價能力則相對處于弱勢。該理財經理對記者表示,“基金從申報到獲批要花不少時間,在基金公司拿到批文后,不排除忽悠資金方‘翻臉’的現象出現,這時候基金公司再去尋找資金,就不一定來得及了。”
據悉,上海一家小型基金公司選擇了“先申報基金產品,再尋找資金”的方式,目前處于十分被動的狀態,基金產品即將獲批卻仍未能尋找到合適的資金方,《證券日報》記者采訪多位業內人士得知,對這家小型基金公司來說,一旦該基金勉強發行,還尚有回旋的空間——可以選擇延長募集期,但大概率難逃募集失敗的命運。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