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王明山
伴隨著公募基金產品同質化問題愈發嚴重,基金管理人為博得進一步的競爭優勢,已經開始在申購、贖回費用上展開激烈競爭。《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臨近年末,眾基金管理人再次開始對旗下的基金產品進行“打折”促銷:公募基金市場上5108只開放式基金中,有4442只基金均在相應代銷平臺上享受費率優惠。
更有甚者,已經對旗下的基金產品實行“零費率”優惠,這也就意味著,對于這些基金產品,在其指定的代銷平臺上進行申購或贖回操作已經暫時不收取任何費用。《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截至12月9日晚間,已經有412只基金的申購優惠費率調至“零費率”,另有339只基金的申購優惠費率最高折扣也已低于1折。
近九成基金“打折”促銷
412只基金可“零費率”申購
進入四季度以來,A股市場仍未迎來明顯的長期反彈行情,基金管理人也明顯放緩了發行新產品的節奏,轉而在現有的基金產品上發力,對于存量基金的申購、贖回費率優惠就是其中之一。《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進入12月以來,又有58只基金發布了在指定平臺實行短期內費率優惠的公告,至此,已有4442只基金均在相應代銷平臺上享受費率優惠。
如鵬華基金在12月9日發布公告稱,鵬華醫療保健股票、鵬華養老產業股票等52只基金產品,將在今年12月12日指定時間段內,通過浦發銀行所有交易系統申購該公司適用基金產品的投資者,可享受申購費率1.2折優惠。公告表示,該次費率優惠活動結束后申購費率繼續按原標準實施。
除鵬華基金外,近日還有萬家基金、國泰基金、泰達宏利基金等多家基金管理人均對其旗下產品的申購費率實行了優惠,且大多是在同一平臺的所有基金產品同時下調申購費率。《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進入四季度以來,已經有1965只基金不同程度地下調了申購費率,費率優惠活動的持續時間以3個月居多。
整體來看,截至12月9日晚間,公募基金市場上5108只基金產品中已有4442只基金(A/B/C類合并統計,下同)正在其指定平臺實行不同程度的申購費率優惠,占比近九成;實行費率優惠的基金產品已經涵蓋121家基金管理人,幾乎覆蓋到了整個公募基金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有412只基金產品的最高申購優惠費率已經調至“零費率”,這也就意味著,在這些基金產品的指定代銷平臺上申購對應的基金產品已經不需要再繳納額外的申購費用。另外,還有339只基金的申購優惠費率最高折扣已低于1折,219只基金的申購優惠費率最高折扣調為2折,57只基金的申購優惠費率最高折扣調為3折。
“迷你基金”升至1030只
通過費率優惠保規模
公募基金行業的規范、穩健發展模式,使得基金產品在近幾年急速擴張,對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給基金公司的銷售部門帶來了更大的業務壓力。《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2016年年初時,公募基金市場上基金產品的數量僅有2687只,而目前公募產品的數量已經達到5108只,在近三年的時間內基金產品數量幾近翻倍。
基金產品同質化問題突出,是基金管理人競相實行費率優惠的原因之一:觀察同一位基金經理所管理的不同基金產品,可以發現其管理的多只權益類基金,其重倉持股名單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在持股數量以及持股比例上略有差異。
同質化的現象除外,近幾年公募基金市場上的權益基金持續縮水,貨幣基金“野蠻生長”,公募基金市場上不同產品的規模差距越拉越大。
“迷你基金”數量的增長開始加快。單就權益基金來說,《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在2015年年末,權益基金市場上“迷你基金”的數量僅有84只;到了2016年年末,“迷你基金”迅速增加至159只;再到去年年末,“迷你基金”數量再度迅速擴張,總數量達到287只;而截至今年12月4日,“迷你基金”的數量已經達到驚人的384只。
顯然,近九成的基金都在進行費率優惠,以較低的申購、贖回費用吸引新的投資者,但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卻相對有限。《證券日報》記者近期采訪了身邊幾位基金持有人,多數人均表示,在選擇基金時會更多的關注基金經理投資風格和歷史業績,基金申購費率的優惠與基金的中長期收益相比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證券日報》記者從北京一家小型基金銷售負責人處了解到,在跟托管銀行及其他渠道的合作中,中小型基金管理人仍處于劣勢,即便是在基金的申購費率上基金管理人能夠拿到的比例也比較低:“對申購費率進行優惠應該分基金管理人和渠道兩方面來看,托管行看重的是銷售任務,基金管理人則更多地看重基金背后的投資者結構和基金規模的擴張。”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