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從6月30日開始,A股持續呈現出單邊上行的態勢,至今已實現6個交易日連續上漲。7月7日,上證指數盤中最高攀升至3407.08點,當日收盤于3345.34點,漲幅0.37%。在滬指持續攀升之時,各路資金也紛紛入場。
公募基金市場上的ETF產品份額變化是對各路資金流入最直觀的體現,《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自6月30日起的5個交易日內,部分ETF產品的“吸金”能力十分突出,按照ETF基金的區間基金份額變化和成交均價測算,共有6只ETF產品期間資金凈流入超過10億元,寬基ETF的表現較優于窄基ETF。
展望后市,基金經理紛紛表示,科技類ETF產品有望顯示出卓越的“吸金”能力。
寬基ETF更受寵
公募基金市場上的ETF產品,由于同時存在二級市場交易和申購贖回機制,投資者可以在ETF市場價格與基金單位凈值之間存在差價時進行套利交易。套利機制的存在,使得ETF避免了封閉式基金普遍存在的折價問題。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近期A股ETF掀起了一波漲停潮,僅7月6日當天,已有芯片ETF、銀行ETF、龍頭券商ETF等40只A股ETF集體漲停。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A股市場經歷大幅度調整時,已經有大量資金在場內申購ETF,部分ETF的基金份額在短期內出現了大幅度增長。
在寬基指數ETF方面,記者根據Wind資訊數據計算發現,有完整數據更新的最近5個交易日(6月30日至7月6日),多只寬基指數ETF“吸金”明顯,基金份額大幅擴張,按照區間成交均價計算,華夏上證50ETF凈流入約70.4億元,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ETF、華夏滬深300ETF分別凈流入20.19億元、15.59億元、14.9億元。
窄基指數ETF方面,部分金融類ETF、房地產類ETF期間實現資金凈流入。其中,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凈流入27.26億元,華寶中證銀行ETF凈流入10.85億元,南方中證申萬有色金屬ETF、南方中證全指房地產ETF、國泰中證軍工ETF分別凈流入8.51億元、6.13億元、5.99億元。
此外,在券商類ETF中,華夏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期間資金凈流入0.2億元,易方達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匯安上證證券ETF分別凈流入0.17億元、0.06億元。不過,華寶中證全指證券ETF、中銀證券中證500ETF、富國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南方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在此期間則分別凈流出0.1億元、0.25億元、0.35億元和5.04億元。
從規模角度來看,券商類ETF再次“喧聲奪人”。在6月30日至7月6日的5個交易日內,基金份額變化最高的是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增長23.58億份。基金份額變化超過10億份的還有3只ETF基金,分別是上證50ETF、有色金屬ETF和銀行ETF,基金份額分別增長21.95億份、11.21億份和10.31億份。
科技類ETF仍是配置重點
“在當前的行情下,很多普通投資者拿不住股票,大部分人是跑不贏指數的,所以投資者可以選擇購買一些指數基金,如滬深300、創業板指數,或者科技類ETF,都是近期可以選擇的投資標的。”一位私募投資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但科技板塊波動還是比較大,投資者在選擇科技類ETF產品時需要對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如果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去實時跟蹤行情,建議可以考慮以基金定投的方式參與投資。”一位中型公募基金基金經理向《證券日報》記者建議。
在國泰基金量化投資事業部總監梁杏看來,當市場出現結構化行情時,行業ETF或許是比寬基ETF更好的選擇。行業ETF相對寬基ETF而言要求投資者對具體行業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但行業ETF持倉純度更高,風險收益特征更高,當行業出現趨勢性行情時可以通過行業ETF去把握。
展望下半年,科技行情能否再起?梁杏認為,從政策面看,今年多次中央會議,包括《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及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從情緒面看,科技行業國產替代勢在必行,市場主題投資熱情高漲。從資金面看,北向資金也看好國內科技行業的發展,今年以來大幅加倉電子、通信和計算機行業。投資者下半年可以把握兩條投資主線,分別是5G通信網絡建設和新能源汽車,然后通過行業ETF進行配置。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