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正
“先生您好,我這邊是證券投資公司的,請問現在您手頭有股票在操作嗎?”7月7日上午,記者接到了一個陌生的來電,電話的另一頭,耐心地詢問著記者的投資近況。
6月30日至7月8日,上證指數大幅躥升,在7個交易日里漲幅一度達到了15.39%,A股“犇”了的消息甚至登上了《新聞聯播》,一時間,兩種不同的聲音同時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一種是A股長牛已經開啟,另一種卻是“所有人都在瘋狂時更需要冷靜”。
那么,作為資本市場中嗅覺最敏銳的投資者——私募基金又是如何看待這輪A股犇牛的?犇牛過后又將會出現怎樣的走勢?哪些板塊將會接力上漲?作為投資者該如何抉擇?懷揣著這些疑問,記者對幾位私募基金經理進行了深入采訪。
牛來得突然
對于此次滬指急速拉升的核心原因,相聚資本總經理梁輝認為,系疫情得到控制、經濟的復蘇逐步確認、相應板塊基本面迎來改善以及市場整體流動性相對寬裕等條件共同構成。
據梁輝介紹,中國作為全球疫情控制最好的國家,經濟情況和疫情控制情況都非常優秀,與歐美國家疫情二次反復所造成的復產復工延期、經濟恢復乏力等情況相比,中國核心資產吸引力在不斷上升,這對中國而言是“危中之機”。
沃隆創鑫基金經理黃界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注冊制、指數修訂等資本市場重大改革的有序推進,以及國內市場處于價值洼地,宏觀流動性寬松,國內經濟在新冠疫情后穩步恢復,幾大科技板塊景氣度逐步提升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A股從上周開始出現了加速上漲。
純達基金研究員李強補充表示,國內疫情影響逐步淡化和經濟復蘇持續驗證使得市場偏好不斷提升,同時海外市場走勢較為平穩也為A股營造了較好的做多氛圍,低利率疊加股市賺錢效應下,居民配置權益資產需求不斷增強,諸多因素共同助推了市場的強勢上漲。
牛還能奔多久
牛還能奔多久?在這一問題上,私募基金經理們的意見出現了不小的分歧。
李強分析認為,國外方面,海外疫情尤其是美國和巴西當日新增確診人數仍居于高位,市場之所以漠視疫情二次爆發風險,在于心理反應鈍化和復工復產帶來經濟環比復蘇的趨勢持續得到驗證,并且美聯儲維持低利率環境和保持寬松流動性兜底經濟的意愿仍十分強烈,海外市場的風險偏好難以急劇惡化,或繼續為國內市場帶來相對溫和的環境。
國內方面,利多消息繼續集聚,市場信心不斷增強。
第一,國內經濟加快復蘇。5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單月增速今年以來首次轉正。6月中國PMI為50.9%,也好于預期,經濟恢復勢頭進一步鞏固。第二,國內疫情方面再傳利好。第三,從政策面來看,央行決定于7月1日起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第四,資本市場吸引力仍然較強。北上資金6月份凈買入541.26億元,不但是連續第三個月凈流入,還創下了今年北上資金流入金額新高,進入7月份仍大幅流入且有加速之勢,考慮到此前國常會提到的降低實體融資利率的基調和當前保增長的決心,流動性合理充裕的中期環境不會變,因此維持對市場震蕩向上的判斷。
梁輝認為,目前市場估值依然處于中等水平,經濟持續復蘇會給股市整體帶來進一步改善,對于散戶來說,股市長期回報收益率相比其他可投資資產更具吸引力,居民增加股票資產配置比例將成為長期趨勢,所以綜合來看,依然看好未來市場表現,整體向上趨勢明朗,但不排除短期出現調整。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7月初以來的行情是去年以來資金推動的結構性行情的延續,并非是牛市的開始。
夏風光介紹稱,很多觀點都只注意到了上證指數、滬深300等加速上行,卻忽視了創業板指數以及醫藥消費行業指數有沖頂跡象。在政策面改革暖風,流動性寬裕的背景下,增量資金選擇了市場中為數不多的估值洼地,主要是銀行、證券、地產等,與科創板塊、白酒板塊不同的是,這些板塊的體量巨大,難以走出充分換手后接力上行的純資金推動走勢。如果市場想走出長牛,需要基本面的改善來加以配合,但這些行業有不同的硬傷,客觀上制約了上升的幅度。短期來說,由于資金仍在涌進,行情不會戛然而止,但是快速拉高的主升段已過,將進入高位震蕩期。
“所以,從大周期來說,現在不會是牛市的開始,反倒有可能是結構性行情的尾聲。對今年下半年的行情還需要保持一份冷靜,機會將主要來自個別品種的挖掘。”夏風光如是說。
誰將接棒
從近幾日的A股市場漲幅來看,銀行、券商、白酒、地產等板塊接力上漲,誰將成為下一個領頭“牛”也是投資者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黃界峰認為,從增量資金性質上看,今年的主要增量來自公募和外資,機構投資者持股占比持續提高,掌握了更高的定價權。機構偏好的是高盈利和高景氣,如果暫時沒有相對業績扭轉的跡象,這類資金不太會輕易、主動去主導風格切換。
中長期來看,傳統經濟部分仍然面臨內生動能不足、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高以及房住不炒的基調,而新興產業部分,以5G、半導體、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云計算為代表的科技產業周期共振向上,以硬件和軟件國產化替代為代表的國內科技產業滲透率剛剛開始提升,未來有更大的提升空間,所以高景氣仍然是制勝因子。
無論何種風格,以年維度來分析,個股漲跌幅的分組依然與代表景氣度的扣非利潤增速呈現比較好的正相關性,考慮未來一年的景氣度趨勢,非銀金融、半導體、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5G、云計算等科技板塊仍將被看好,其中業績改善的科技細分龍頭則可作為短中線結合的最佳配置。
雷根基金總經理李金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市場可能會在價值和成長之間做二選一,從目前行情來看,前期的成長投資者并未放棄,而場外持續有新的資金入場,因此后市可能是風格拉鋸,或者齊漲齊跌格局。此外,7月份在科創板指數發布,精選層很可能上市交易,以及創業板注冊制情況下,這類標的也有機會。
夏風光認為,近日行情的啟動是受新舊動能轉換所驅動,銀行、券商、地產擔任了核心領漲板塊。市場風格的轉換有可能就此形成,但市場風格的切換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塵埃落定的,必須要具備中長期邏輯,基本面和資金面需要充分配合。
“金融地產行情也存在著補漲可能,不排除來得快去得也快。當然無論是哪種可能,消費和部分醫藥短期估值已經嚴重偏離了常態,存在見頂回落的可能。建議中長期關注低估值板塊中的龍頭股,短期則避免追漲,對前期熱門板塊可以保持一定距離。”夏風光說。
(編輯 白寶玉)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