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方麗 陸慧婧
備受市場關注的首批恒生科技ETF終于在最近兩天正式發行。5月11日和5月12日,先后有大成、華夏、易方達、博時、華安等基金公司旗下恒生科技ETF以及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發行。
證券時報記者從銷售渠道獲悉,5月12日,華夏和易方達旗下恒生科技ETF募集超10億元,設置了募集上限的產品均未達到上限。同時,博時恒生科技ETF宣布提前結束募集,發行期僅5月12日一天,算上此前募集期就設定了5月12日1天的華夏和易方達旗下產品,開啟“閃電戰”的產品達到3只。
據基金公司渠道人士表示,近兩日恒生科技指數走勢震蕩,5月11日跌幅超3%,一些熱門股跌幅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次恒生科技ETF的發行。不過,基于“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的經驗,目前不少人士對后市不悲觀。
3只產品開啟“閃電戰”
5月11日,大成恒生科技ETF率先啟動發行,這也是首批恒生科技ETF中最早進入發行期的基金。次日,華夏恒生科技ETF、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易方達恒生科技ETF、博時恒生科技ETF、華安恒生科技ETF等5只基金同日進入首發,其中,華夏、易方達旗下恒生科技ETF首發時間僅5月12日一天,募集規模上限為80億元。除博時沒有設置募集上限之外,華泰柏瑞及華安基金均設置了20億元募集上限。
據渠道人士透露,截至5月12日中午,這6只恒生科技ETF發行未見特別火爆,華夏旗下恒生科技ETF銷量預計在5億元至6億元,華泰柏瑞、易方達兩家基金公司銷售了約2億元,華安恒生科技ETF發行約1億元。晚間銷售渠道傳來的最新消息顯示,兩只擬一天結束募集的恒生科技ETF中,華夏和易方達旗下恒生科技ETF總銷量或雙雙超過10億元,其中,華夏恒生科技ETF達14億元。
博時基金在5月12日傍晚發布旗下恒生科技ETF提前結束募集的公告,5月13日起不再接受認購申請。據業內人士透露,該基金首發規模不足10億元。
“在目前的市場行情下,首批恒生科技ETF可以說是逆市發行,部分恒生科技ETF單日募集超10億元,已經稱得上最近2個多月ETF首發規模的最好水平。”一位ETF基金經理稱。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根據監管要求,近期基金公司在上報產品時都要寫明產品的募集上限,因此,募集上限并非募集目標,只是為了防止首發規模過大。
有基金公司人士反饋,目前市場行情震蕩,早日上市也不一定能在二級市場吸引到更多的申購份額做大規模,因此,部分基金公司不著急在一日之內結束募集,如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華安恒生科技ETF之后幾天時間仍將繼續發行。此外,嘉實旗下恒生科技ETF將于5月14日進入發售。
基金經理看好后續機會
恒生科技指數近期出現一些調整。數據顯示,自4月29日以來,恒生科技指數走勢就逐漸下探,直到5月11日最低達到7533.21點,創出了去年11月以來的新低。
雖然5月12日恒生科技指數上漲2.76%,收盤于7861.18點,但整體市場情緒受到影響,尤其一大批重倉股也表現較弱,前五大成分股小米、阿里巴巴、美團、騰訊、快手等近期調整較大。不過,對于科技股走勢,不少基金經理仍看好背后機遇。
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總監柳軍表示,過去十年,中國已經涌現了一大批全球科技龍頭企業,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一股重要力量。由于歷史原因,這些科技龍頭企業在海外上市,但現在已發生了重要轉變,隨著香港市場中概股回歸以及未來諸多獨角獸將陸續上市,港股市場的吸引力與日俱增,“新經濟”的占比越來越高。
柳軍表示,中概股在海外市場普遍有估值受壓現象,回歸香港和內地市場有望獲得價值重估投資機會,且大多數成分股是陸港通標的,受益于南下資金精準滴灌。恒生科技指數覆蓋了30只港股科技龍頭,引入了“快速納入條款”,及時反映市場新鮮血液,每季度定期更新迭代,以保證科技指數的“最強生命力”特征。此外,恒生科技指數與其他科技指數相比,恒生科技指數不僅覆蓋了互聯網等應用公司,也包含了“硬科技”的高科技公司,科技代表性更全面。
博時恒生科技擬任基金經理萬瓊表示,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部分科技互聯網企業即使發展到很大規模時,并沒有遇到傳統企業經常會遇到的成長瓶頸,仍然能保持不錯的增速,最終反映到資本市場是科技型企業的全面崛起。
萬瓊表示,中國科技的進步和企業的發展帶來較大的機遇,首先是國產替代的機會。例如,在硬件領域,國內企業憑借持續的研發投入以更低的成本生產出不輸海外同行質量的產品,在硬件終端以及產業鏈上對日本、歐美等企業的持續替代和超越。其次,科技領域的自主可控當前已經上升到事關國家安全的戰略問題。這驅動了國內企業在軟件、芯片、先進材料等許多產業上技術的快速進步,從而進一步帶動了國內產業在這些領域的快速崛起。第三,則是科技進步與傳統產業的結合,這幾年科技進步帶動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逐漸開花結果,許多制造業公司在擁抱科技后,成功突破之前的發展瓶頸,實現了企業的轉型升級。
14:08 | 大連銀聯與中升集團的合作邁向數字... |
14:07 | 九江銀行:助力小種子“種”出大產... |
13:59 | 最新進出口成績單出爐! |
13:16 | 58同城李子健:深度融入200多個行... |
12:47 | 阿里CEO吳泳銘內網發帖:回歸初心 ... |
12:45 | 中國人保多舉措推進防災減災 |
12:45 | 量子之歌出席2025年大阪世博會 共... |
12:44 | 浩豐科技“神算”大模型一體機亮相... |
12:44 | 國網信通子公司成功助力2025數字中... |
12:43 | 億晶光電攜多款產品亮相德國慕尼黑... |
12:42 | A股投資新勢力:新興消費賽道異軍... |
12:42 | 財信產業基金投資企業博雷頓成功登...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