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樹超
在新發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數量創新高、熱門ETF賽道快速布局的同時,新成立的熱門ETF也密集引入做市商,增加產品流動性,以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力。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熱門ETF密集增加流動性做市商,有利于各家公募在細分領域做出影響力,并有助于做大ETF產品規模。行業競爭加劇,也將整體推高ETF市場的活躍度,顯著改善市場流動性,并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投資體驗。
22只ETF新增
48家做市商
6月7日,上交所發布公告稱,為促進華夏恒生科技ETF的市場流動性和平穩運行,根據相關規定,上交所同意海通證券自2021年6月7日起為華夏恒指科技ETF提供主做市服務。
除了華夏基金外,華泰柏瑞基金、華安基金旗下恒生科技ETF也分別新增了廣發證券、招商證券等機構提供主做市服務。上述恒生科技ETF是今年5月中下旬陸續成立并在5月底、6月初才上市的產品,在新基金發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去,上市后的ETF流動性競爭又拉開帷幕。
在恒生科技ETF的賽道外,易方達基金旗下上證50ETF、日經225ETF、滬深300醫藥ETF、滬深300非銀ETF,華夏基金旗下科創50ETF、食品飲料ETF,中銀基金旗下的上海金ETF,廣發基金旗下滬港深科技龍頭ETF等,都在近期發布公告,新增了券商提供主做市服務。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今年以來,有10家公募旗下的22只非貨幣ETF產品新增48家券商為做市商。
“券商作為ETF產品的做市商,可以改善ETF產品流動性,提升投資者交易體驗,提高ETF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北京一家大型公募量化投資部負責人表示,目前二線ETF和部分行業ETF流動性不佳,主要原因是產品規模不大,持有人結構單一,相關板塊市場機會較少等。引入做市商,可以提升這類產品的流動性和體驗,整體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滬上一家中型公募ETF基金經理也表示,與此前滬深300、中證500、上證50ETF等寬基ETF新增做市商不同,今年公募基金密集為熱門ETF新增做市服務,如恒指科技ETF、科創50ETF、食品飲料ETF、上海金ETF等,都是公募基金最新布局,同質化產品較多,且市場成長空間較大的細分行業ETF,在產品贏得先發優勢的同時,后續就會面臨規模、流動性和投資者體驗的比拼。近年來誕生的多只百億級行業ETF,也讓市場對這一細分領域的空間更為看好。
“ETF是強者恒強的市場,體現出流動性集中的趨勢,同期發行的跟蹤同一個指數的產品,未來很可能只有一兩只能成長為市場龍頭,這也加劇了各家公募的比拼,投入更多的人力、運營、營銷、流動性和精細化管理等資源。”該基金經理稱。
ETF市場流動性
顯著改善
隨著近年來國內ETF市場大發展和各家公募的激烈競爭,國內ETF產品的流動性已經大幅提升。
以股票ETF為例,數據顯示,截至6月4日,今年以來383只股票ETF總成交額為2.87萬億元,而在2017年,股票ETF年度總成交額僅為4896.04億元;2018年~2020年度,年成交額分別達到1.34萬億元、2.6萬億元、5.8萬億元,呈現逐年翻倍式增長的迅猛勢頭。近三年平均換手率也從1.68%增至3.86%,截至6月4日,今年以來股票ETF的平均換手率達到5.09%,也呈現出整體攀升的勢頭。
從單只ETF的活躍度指標看,年平均換手率超過10%的股票ETF產品也在增多。數據顯示,2018年只有2只產品年平均換手率超過10%,2019年~2020年這一數據分別為14只、12只,而截至6月4日,今年以來平均換手率超過10%的產品激增為52只,市場活躍度也快速增長。
有做市商的股票ETF產品,整體呈現出更高的成交量和活躍度。數據顯示,截至6月4日,今年以來有做市商的304只股票ETF產品平均成交額為93.68億元,比沒有做市商的基金高出90.78億元;同期上述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換手率為4.98%,比沒有做市商的產品換手率低出0.53個百分點。
“有做市商的基金多數為頭部寬基和熱門ETF產品,產品規模本來就比較大,成交量也會比較大;而換手率低于沒有做市商的產品,主要原因可能是尚未做市的新基金較多,新基金上市后換手率會存在短期活躍度較高的現象。”上述北京大型公募量化投資部負責人稱。
雖然做市可以提升產品流動性和競爭力,但產品做市也會存在成本,目前各家公募也是將資源集中投向戰略性產品上,力爭在公司重點ETF產品上提升影響力。
上述北京大型公募量化投資部負責人表示,目前監管有很好的考核機制督促做市商提供流動性,但ETF產品做市與套利機制類似,需要券商投入自營資金,基金公司也需要投入資源補貼券商做市的成本。例如,在ETF折溢價較大時,做市商在凈值附近提供買賣單,可以降低折溢價幅度,但公募至少要覆蓋券商自營資金的成本,這也會要求基金公司在ETF產品投入上有所側重。
他說:“投資者在交易時最重要的體驗就是流動性,希望可以在凈值附近交易,而不是面臨較高的折溢價風險,這也是公司集中資源在做的事情:一是要做大產品規模,規模是流動性的基礎;二是提升個人投資者等交易性資金占比,可以提升活躍度;三是增加做市商,提升產品整體流動性。”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