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繼百億元級私募數量突破80家后,《證券日報》記者最新獲悉,管理資產規模突破千億元級的私募數量有可能已達3家。
近日,在貴州茅臺年度股東大會上,深圳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表示:“持有貴州茅臺2%的股票。”按照林園所述推算,其對應的市值超過1400億元。但貴州茅臺一季報顯示,林園旗下基金并未在貴州茅臺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
如果林園所述屬實,這意味著管理資產規模突破千億元的證券類私募基金數量至少在3家以上,其余2家分別是上海一家股票多頭策略類私募基金和杭州一家量化策略類私募基金。另據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已有82家私募機構躋身“百億元級俱樂部”,其中68家已有業績收錄。
今年前5個月
61家私募取得正收益
近年來,私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一直備受業內關注。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上海一家股票多頭策略類老牌私募基金所管理資產的規模已突破千億元。據知情人士透露,該私募所管理的資金除了配置國內資本市場外,對海外資本市場也有一定的配置比重。另外,杭州的一家量化策略類私募基金目前管理的資產規模也保持在千億元左右。如果算上林園旗下私募的話,目前管理資產規模突破千億元的證券類私募至少已達3家。
近兩年,A股市場賺錢效應顯現,私募管理資產規模大幅增加。截至目前,管理資產規模突破百億元的私募數量已達82家。其中,最近一年新晉加入“百億元級俱樂部”的私募超過半數。
今年以來,A股市場投資機會很多,但能夠取得穩定業績的私募卻相對較少。據私募排排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僅有9家百億元級私募的收益率超過10%。其中,同犇投資以近18%的收益率奪冠,佳期投資緊追其后。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有業績收錄的百億元級私募數量為68家,其中,有52家今年前5個月收益率在0至10%之間,9家收益率超過10%;此外,包括漢和資本、泰潤海吉、千合資本等在內的7家私募收益率為負。
《證券日報》記者在梳理后發現,伴隨A股市場的回暖,高倉位的百億元級私募明顯受益。今年前5個月,獲得正收益的百億元級私募數量達到61家,占比達89.71%。這61家私募5月份平均收益率為1.78%,前5個月平均收益率為5.32%,均跑贏同期上證指數。
值得關注的是,在68家有業績收錄的百億元級私募中,量化類私募保持13家不變,年內全部取得正收益,今年前5個月平均收益達6.32%。其中,天演資本以9.49%的收益率繼穩坐量化私募收益榜的冠軍席位;啟林投資以8.21%的收益率緊隨其后,排名第二;寧波幻方量化和幻方量化2家私募均入圍前五;鳴石投資以7.81%的收益率排名第四。
2.3萬只私募對沖基金
年內平均收益率5%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納入排名的私募對沖基金已達2.3萬只,年內平均收益率為5.01%,大幅跑贏同期上證指數。其中,有1.7萬只私募對沖基金在今年前5個月獲得正收益,占比73.91%。受益于大宗商品、股指期貨價格波動帶來的投資機會,管理期貨策略類私募年內表現最佳,今年前5個月實現收益率達7.23%。
股票類私募在經歷一季度收益的普遍回撤后,在二季度的反彈行情中大都收復了失地,個別表現突出的私募產品因抓住順周期板塊的投資機會,創出凈值新高。較往年相比,相對價值策略類私募今年前5個月的表現欠佳,收益率僅為2.46%。
粵資基金投研部研究院任濤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走勢以寬幅震蕩為主,圍繞疫情、碳中和的結構性機會較多。下半年可圍繞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脈絡尋找A股市場投資機會,重點布局高成長板塊和科技板塊。例如,受市場供需影響,新能源、科技、軍工、能源化工等行業下半年依然維持高景氣度,都會有投資機會。
潮金投資的投資總監劉躍向記者表示,近期A股市場表現出結構性行情特征,特別是成長股的表現與經濟持續復蘇、中報業績超預期密切相關。如果美聯儲近期選擇加息,勢必會引起A股市場整體回調。在此期間,周期股和成長股仍然存在一定的投資機會;但醫療器械、智能電動汽車、半導體產業鏈等成長板塊收益與風險的性價比較低,可以暫時回避風險。
芬德資本基金經理陳杰城對記者表示,對今年三季度的A股市場表現持謹慎態度,但看好四季度的行情。預計三季度全球資本市場風險較大,有可能出現牛市中段的回落走勢,四季度是重新布局有色金屬、煤炭、化工、鋼鐵等周期性低估值板塊的機會。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