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輪較大規模的基金經理離職潮正在上演。
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103位基金經理離職,這一數據僅次于2015年同期的110位,創下6年新高,其中更是不乏林森、周應波、趙詣等明星基金經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過去對單一基金經理的極度依賴和迷信,近年來,隨著各大基金公司投研平臺和人才梯隊建設的不斷完善,優秀基金經理的隊伍正不斷壯大,明星基金經理離任的影響也正在逐漸減弱。
離職基金經理
數量創近6年新高
在過去三年波瀾壯闊的結構性行情下,公募基金賺錢效應突出,也催生了眾多聲名鵲起的明星基金經理。但隨著近半年多以來市場走弱,不少基金經理選擇了離職。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3日,今年以來離任的基金經理數量達到了103位,創下2016年以來同期最高,這一數量較去年同期的86位增加了近20%,基金經理離職潮再現。
除數量外,這輪基金經理離職潮多次引起市場熱議的另一大原因,是多位明星基金經理的離開。從1月份的興證全球基金副總經理董承非、華安基金投資總監崔瑩,到2月份的博時基金知名醫藥基金經理葛晨、寶盈權益投資部總經理肖肖,再到3月份的農銀匯理明星基金經理趙詣、中歐基金投資總監周應波,還有5月初易方達明星基金經理林森的離任。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離任的百億級明星基金經理將近10位。
但其實,如果拉長時間來看,早在去年下半年,基金經理離職數量就開始逐漸增多,上述部分明星基金經理其實也早在去年下半年開始陸續公告不再管理基金產品。據Wind數據統計,2021年上半年、下半年的基金經理離職數量分別為141位、186位,全年離職數量高達323位,刷新了2015年全年297位基金經理離職的紀錄,創近6年新高。
而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2015年,還是2021年下半年至今,兩個時間段均有一個共同點,即均處于牛熊轉換階段,每一輪牛市之后,市場的賺錢效應都會催生新一輪的基金經理離職潮。
“市場行情切換的確是容易促使基金經理離職的一大環境條件。比如2019年以來,市場整體賺錢效應較為明顯,但實際上主要是幾大熱門賽道引領的結構性行情,這導致基金業績嚴重分化,有基金經理因為歷史業績優秀身價高漲,可以趁機跳槽或創業,也有基金經理在業績考核下被迫離職。”上海某基金銷售機構高管坦言。
但他也表示上述現象非常正常,任何行業都需要市場化流動,再加上近年來公募基金發展迅猛,基金經理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多,基數大了,絕對數也會隨之增加,投資者不必過分擔心。
并未觸發大比例贖回
俗話說“買基金就是買基金經理”,隨著眾多基金經理離職,是否贖回成為橫亙在基民面前的首要問題,尤其是對于明星基金經理的產品來說,遭遇的贖回沖擊是否更為明顯?
令人意外的是,從近期的數據來看,雖然贖回在所難免,但大規模、大比例的贖回卻并未發生,即使是在市場震蕩加劇的情況下,眾多明星基金也在這輪基金經理離職潮中完成了平穩過渡。
例如,董承非在2021年10月20日卸任了興全趨勢投資、興全新視野兩只代表作,截至卸任前的2021年三季度末,上述兩只基金的基金份額分別為341.47億份、104.33億份,到了最新的2022年一季度末,兩只基金的基金份額分別為336.01億份、81.28億份,雖然有所贖回卻相對可控。
再比如,2021年12月17日,中歐基金前投資總監周應波卸任了中歐時代先鋒、中歐互聯網先鋒、中歐明睿新常態等基金的基金經理,截至卸任前的2021年三季度末,上述三只基金的合計基金份額為227.84億份,到了2022年一季度末,三只基金的合計基金份額為206.1億份,平均每只小幅減少了約7億份,也未發生大比例贖回。
上述銷售機構高管解釋道,這主要是因為繼任基金經理的業績口碑也不錯,使基民持觀望態度,對明星基金經理的離任給予了一定的觀察期,但未來能否留住持有人,仍要看繼任基金經理的能否延續過往佳績。
例如,董承非的興全趨勢投資由謝治宇、童蘭、董理三人攜手接棒管理,該基金截至一季度末的規模相比董承非離任前僅小幅減少了約5億份;周應波的中歐明睿新常態由周蔚文、劉偉偉共同接棒管理,該基金的規模僅減少了約1億份。
值得注意的是,有產品在明星基金經理離職后反而獲得了規模逆勢增長。例如,博時基金研究部總監王俊于2021年1月20日卸任了博時主題行業等多只基金,從卸任前的2020年末到最新的2022年一季度末,該基金的份額從47.05億份增長至56.96億份,增長了近10億份。
繼任者能否延續輝煌?
面對基金經理更迭,投資者“用腳投票”無可厚非,但相比于迷信明星基金經理,在各大基金公司發力投研平臺和人才梯隊建設的趨勢下,個體對基金業績的影響正在逐漸減弱,“后浪”的表現可能并不亞于前任明星基金經理。
例如,固收老將饒剛在2021年3月從東證資管離職,孔令超、徐覓接任了東方紅匯陽、東方紅匯利兩只二級債基的基金經理。以東方紅匯利為例,截至5月13日,該基金近一年收益2.22%,其中在大幅震蕩的今年僅下跌了1.27%,延續了饒剛注重絕對收益、盈利體驗的風格。
但這兩位基金經理并不是“空降”,孔令超、徐覓其實分別自2016年8月、2017年8月就開始和饒剛共同管理該基金,可以說是“老帶新”組合的典型代表,這或許也是饒剛離職后兩人能完成平穩交接的秘訣。
從規模來看,該基金雖然在饒剛離職的2021年一季度遭遇了小幅凈贖回,但隨后規模便不斷企穩回升,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的最新基金份額為40.55億份,相比去年同期的23.93億份大幅增長了約17億份。
天風證券也在研報中表示,由于基金公司的平臺性,基金經理變更的影響正在減弱。
首先,每個基金公司都有研究團隊,而基金經理的決策會基于研究團隊的結果,如果研究團隊沒有改變,那么基金的重倉股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因此基金的業績排名會有一定持續性。
其次,基金經理受到基金公司管理層的約束,所以管理層的投資理念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公司中的每一位基金經理,即便是更換了基金經理,但是管理層理念沒有變,所以基金也有可能會傾向于維持原先的投資風格。同時基金公司會有風控、合規等部門,也會對基金經理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