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場行情一波三折,公募基金清盤速度在加快。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以初始基金為統計口徑,今年共有216只基金清盤,超過了2019年、2020年的全年數量(133只、174只)。其中,2022年以來清盤的股票型基金高達51只,創下歷年之最。此外,目前還有1000多只徘徊于清盤邊緣的“迷你基金”,在全市場逾萬只基金中占比10%。
中小公司產品居多
根據Wind數據,從有統計數據的2014年至今,基金清盤數量最多的年份是2018年。在當年的金融去杠桿熊市中,全年基金清盤數量達到430只,其次是2021年的254只。不過,即便是在2018年,股票型基金的清盤數量也只有31只,不僅低于2021年的39只和2020年的40只,甚至比2022年至今的51只少了20只。
具體看,年內清盤的51只股票型基金除被動指數產品外,還有多只主動股票基金,以中小基金公司的產品居多,包括長盛多因子策略優選、上投摩根優選多因子、泰達宏利業績驅動等。此外,在20多只清盤的偏股混合基金中,還有百嘉聚利、融通研究優選、融通核心趨勢、嘉合消費升級、銀華遠見、長盛同錦研究精選、長盛龍頭雙核驅動等產品。
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第四十一條,基金合同生效后,連續六十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二百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五千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向證監會報告并提出解決方案,如轉換運作方式、與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并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進行表決。
參照上述規定,規模低于5000萬元的基金因徘徊于清盤邊緣,一直被市場稱為“迷你基金”。根據Wind數據,截至12月18日,“迷你基金”數量為1043只,在全市場的10427只基金中占比10%。
業績不達預期是主因
表面上看,基金清盤是基金行業優勝劣汰的常態表現,但如果深入現象背后,會看到基金公司、銷售渠道、基民等多方主體博弈的喜憂眾生相。
業績差異是最容易看到的。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2022年以來市場整體賺錢效應并不好,業績較差或冷門主題基金規模越來越小,最終導致清盤。實際上,規模太小的基金維護成本較高,通過清盤也能更好集中精力做好績優基金,從這點來看基金行業的優勝劣汰的確在加速。
“今年股債匯行情并不算好,從基金業績來看,權益型基金受到的影響會更大,基民持基體驗較差。在基金收益始終不見好轉的情況下基民就會選擇贖回,造成基金規模大幅縮減,凈值也一路下滑。因此,基金清盤的更深層次原因,在于業績不達預期。”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雒佑對證券時報記者說。
另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整體而言中國基金業在宏觀層面實現了穩大盤的發展基調,但在微觀層面市場主體的淘汰率已開始上升,“除清盤基金外,還有數量龐大的‘迷你基金’游走在清盤邊緣,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楊德龍還提到,從目前情況來看,新基金發行速度遠高于清盤速度,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市場基金的數量仍會持續增加。在這一趨勢下,投資者愿意申購的依然是能創造長期業績的基金,這在全市場中屬于少數,而短期業績好但長期業績跟不上的基金,就很難經得住市場的考驗。
這也引申出更多的深層次問題——基金市場究竟需要多少產品?在已超萬只的存量基金中,有多少是能真正滿足需求的有效產品?有多少是無謂的資源浪費?公募基金市場未來又將會如何出清?
到底需要多少只?
談及這些問題時,上述市場分析人士坦言,從當前國內公募基金的市場格局來看,數量破萬,新產品層出不窮,但在國內市場規模增長和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有限的市場需求卻仿佛有著近乎無限增長的基金供給,“基金市場的擁堵狀況一目了然。”
某中小型公募相關人士透露,“迷你基金”主要源于中小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在發展之初會將主要精力放在投研上,但因銷售資源匱乏(因為大中型渠道在進行產品準入時,會對成立時間、規模、排名等有嚴格要求),所以即使產品業績表現優異,規模也難提升。
該公募人士還提及,不少銷售渠道和基民有贖舊買新的習慣,基金管理人為應對這種現象,除加大投資者陪伴外,還會通過持續發新基金來承接這些資金。因此,在維持公司整體規模不變的情況下,基金數量就增加了,其中就有不少被“厭舊”的“迷你基金”。
在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看來,市場需要多少只基金應由市場來決定,投資者會根據基金的表現用腳投票,基金清盤就是優勝劣汰規律在發揮作用。基金公司追求規模無可厚非,但還是要追求功到自然成的效果,將重點放在投研能力提升、風格與策略的打磨、渠道建設以及與投資者的溝通上。
“曾令人羨慕的基金經理今年紛紛跌落神壇,他們此前是一呼百應的市場領頭羊,如今卻因回報率不及預期經常公開道歉;曾經一基難求、買基金比打新股還難的時刻也少見了。無論是基金公司、基金經理或是基民,都應該冷靜思考——基金業最優的發展模式究竟是什么?”上述市場分析人士說。
呼喚良性有序發展
基于產品設計和從業素養兩大維度,上述市場分析人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他認為,首先,一個良性有序發展的基金市場,產品設計能力和營銷網絡也應該是優秀的。從當前情況看,公募基金產品依然存在大量同質化競爭,這勢必會加速行業內卷化和小圈子化,本質上不利于國內統一金融大市場建設。未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金市場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應有所優化,特別是在產品易懂性、友好性、信息公開度以及收益率波動性和差異性等方面,都應比目前的情況有所進步。
其次,良性有序發展的基金市場,從業者的職業素養也是優秀的。由于基金數量多且同質化嚴重,基金銷售就會在很大程度上依托明星基金經理,而基金原本的核心價值在于產品設計和專業化維護,結果卻變成了“選美大會”,這會進一步加劇基金市場擁堵,導致產品競爭力匱乏。未來在AI、大數據技術和現代金融科技的加持下,智能投顧應把基金經理從繁重的客戶關系管理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充分發揮出產品設計和投資管理等天賦。
另外,該分析人士還提到,從其他成熟市場經驗來看,一個良性有序發展的基金市場,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應維持一個相對適合的比例。中國私募基金目前整體發展還不充分,在與公募基金形成互聯互補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需要從頂層設計到微觀制度等方面協同發力。
他特別強調,對中國廣大以制造業和進出口為主的中小微企業而言,私募基金等小型資管機構是與國內銀行體系間接融資渠道形成互補的,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這在緩解外貿企業融資貴、融資難,以及助力穩外資穩外貿方面起到了明顯作用。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