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彭衍菘
曾經穩穩的紅利基金開始賠了?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9月17日,中證紅利指數跌5.50%,紅利基金整體平均浮虧4.08%。
對于紅利指數及相關基金的短期調整,多位受訪人士認為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以絕對收益為目的的資金有獲利了結的動機;二是部分行業股息率或有所下降。展望未來,多位基金經理表示,紅利類資產中長期的基本面投資邏輯并未發生變化,短期回調后紅利類資產的性價比有所回歸,紅利基金依然值得長線長投。
紅利基金近期集體受挫
紅利基金采用的紅利策略,也被稱為高股息策略,是一種以股息率為核心指標的選股策略,這種策略通過選取現金流穩定、長期穩定分紅、分紅比例較高的上市公司,來獲取長期穩健的收益。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紅利基金整體平均浮盈4.72%,中位數達5.12%,其中有82只基金(統計各類份額,下同)浮盈超10%。
不過,近期紅利指數受挫,紅利基金收益也出現回調。Wind數據顯示,自5月末至今,權益市場整體調整幅度較大,中證全指指數下跌14.16%,中證紅利指數跌17.09%。相應地,300余只紅利基金整體浮虧9.55%,中位數浮虧10.79%,僅6只產品取得正收益,浮虧最嚴重的產品跌20.57%,之前喜人的收益表現難再。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認為,上半年紅利板塊獲得了資金大幅流入,在經歷了一波上漲之后,部分資金有“落袋為安”的需求。恒生前海基金基金經理胡啟聰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上半年紅利基金表現較好,主要是保險資金的邊際推動,配置需求大概率在上半年完成。
而從時間節點的角度分析,紅利基金受挫的另一原因可能為,A股派息高峰期恰逢險資獲利了結時機,且紅利風格高點顯現,這也表現出與特定時期節點的相關性(日歷效應)。胡啟聰表示,A股年報派息日集中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在整體持倉浮盈較大且股息兌現的背景下,以絕對收益為目的的險資有獲利了結的動機。而參考2023年走勢,紅利風格的高點也出現在5月中旬,日歷效應明顯。
與紅利基金密切掛鉤的紅利指數,其股息率水平有所下降,直接影響著紅利基金的表現。從幾大行業紅利指數表現分別來看,自5月底至9月17日,能源紅利、材料紅利、消費紅利、醫藥紅利、金融紅利均出現浮虧,跌幅分別達27.63%、23.11%、19.52%、17.25%、9.71%;另外,煤炭指數在此區間跌24.52%。
“部分周期行業中報承壓,導致股價波動,對紅利風格造成壓力。”胡啟聰表示。
民生加銀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周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半年紅利指數持續上漲,分母端的增長導致指數的股息率下降;同時,由于近期是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高峰期,股息率分子端的派息也會出現動態調整,而受基本面影響,今年部分企業在派息力度上有所下調。分子、分母端的共同影響使得紅利類指數的股息率水平有所下降,導致對部分資金的吸引力減弱。
紅利資產仍值得長線長投
多位受訪人士認為,短期來看,當前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多,考慮到市場暫未形成明確的主線,整體風險偏好不高,偏防守型的紅利資產依然是資金優先考慮的選項。同時,今年二季度,險資、社保等長線資金主要加倉了公用事業、資源品和銀行等紅利資產,紅利基金依然值得長線長投。長期來看,利率中樞下移、險資為代表的增量資金入市等因素,都將為紅利指數的上漲提供較強支撐。
站在當前時點來看,這波回調還會持續多久,當前紅利資產投資價值如何?
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楊振建認為,在當前市場情緒下,那些具有較好分紅能力的公司往往有機會在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時提供收益,從而吸引避險資金流入。
周帥認為,在當前時間節點,紅利類資產中長期的基本面投資邏輯仍然未發生變化,紅利類資產超額收益屬性的階段性回調或已經接近尾聲;絕對收益層面,紅利類資產也有望伴隨A股觸底企穩。紅利類資產的確定性具備長期吸引力。
17:24 | 漢朔科技:構建了以電子價簽系統、... |
17:24 | 杭州高新:截至4月30日股東總人數... |
17:24 | 航天智造:陳凡章先生目前擔任公司... |
17:24 | 湖南黃金:公司與控股股東及當地政... |
17:24 | 華康潔凈:截至2025年4月30日股東... |
17:24 | 華菱鋼鐵:VAMA持續推進下游主機廠... |
17:24 | 華菱鋼鐵:產品直銷收入占營業總收... |
17:24 | 華菱鋼鐵:公司各部門、各基地建立... |
17:24 | 華菱鋼鐵:公司盈利下滑時薪酬福利... |
17:24 | 華菱鋼鐵:華菱衡鋼、VAMA、陽春新... |
17:24 | 華菱鋼鐵:未來公司堅持高端化、智... |
17:24 | 華菱鋼鐵:下屬各鋼廠均為高新技術...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