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衍菘
今年以來,公募機構的分紅意愿顯著提高,至今已累計分紅超過1800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分紅金額與次數均成倍提升,成為分紅增長的重要動力。公募機構通過積極分紅,進一步提升了投資者的獲得感。
分紅積極性提升
公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2月4日,今年以來共有140家公募機構旗下2836只產品進行了分紅,分紅次數合計5517次,同比增長9.55%;分紅金額1828.96億元,同比增長1.44%。
從類型上看,債券型基金依舊占據分紅主力,今年以來分紅4802次,占全部基金分紅次數的87.04%;分紅金額1449.60億元,占總分紅金額的79.26%。
股票型基金分紅出現積極變化,大幅超過去年。公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股票型基金共分紅305次,同比增長160.68%;分紅金額241.38億元,同比增長163.01%。
同時,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分紅42次,同比增長61.54%;分紅金額3.26億元,同比增長532.19%。
在排排網財富研究員卜益力看來,股票型基金分紅金額與頻次顯著增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市場近期顯著回暖,股票型基金的凈值得到顯著修復,從而為基金分紅奠定了基礎;其次,部分績優產品在經歷大幅反彈后,規模相對較大,通過分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基金經理的管理壓力;最后,監管部門引導基金公司從規模導向轉向注重投資者回報導向,這推動了基金分紅的力度和頻率,進而增強了投資者的獲得感。
混合型基金分紅次數、金額則同比明顯下滑,今年以來累計分紅261次,同比下降22.55;分紅金額63.12億元,同比下降57.22%。
頭部公募大手筆分紅
今年以來,共有140家公募機構實施分紅。據公募排排網數據,其中13家分紅不低于100次。
其中,廣發基金年內分紅278次,位居首位,其后依次是易方達基金、博時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鵬華基金、匯添富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平安基金、富國基金和國泰基金,分紅次數均介于100次至199次。
上述140家已實施分紅的公募機構中,有118家分紅金額不低于1億元,其中6家分紅金額不低于50億元。其中,易方達基金以135.94億元的累計分紅居首,同時也是唯一一家分紅超100億元的公募機構。此外,華夏基金、廣發基金、嘉實基金、鵬華基金、博時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富國基金、平安基金、興業基金的分紅金額均不低于40億元。
嘉實基金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手筆分紅滿足了投資者將超額收益落袋為安以及獲得穩定現金流的需求,有利于提升投資者體驗感和獲得感。
從具體產品來看,今年以來有1382只基金分紅次數不少于2次,其中15只基金分紅次數不低于10次;有497只基金分紅金額不低于1億元,其中11只基金分紅金額不低于10億元。
其中,易方達滬深300ETF分紅金額居首,已分紅53.22億元,其后依次是華夏上證50ETF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分紅均超20億元。緊隨其后的是嘉實滬深300ETF、易方達裕祥回報A、東方中債1—5年政策性金融債C、南方中證500ETF、蜂巢豐嘉A、中銀證券安進A、鵬華中債1—3年農發行C、金鷹添盈純債C,分紅金額均不低于10億元。
從策略類型上來看,上述11只分紅金額超10億元的基金中,股票型基金共計5只并占據前4席,且均為指數ETF;債券型基金有6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多只新基金設置了類似“月月分紅”的強制性分紅條款。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崔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市場的復蘇,低位布局與長期持有策略將帶來更加豐碩的成果,進一步鞏固投資者對長期投資策略的信心。此外,強制分紅機制允許投資者在不賣出ETF份額的情況下,相對及時地實現收益,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避免因錯失最佳賣出時機而可能遭受的損失,從而為長期持有和累積收益的投資理念提供積極的激勵。
21:18 | 友訊達: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股... |
21:18 | 溢多利:截至2025年4月10日股東總... |
21:18 | 意華股份:公司暫未與小米汽車開展... |
21:18 | 易成新能: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 |
21:18 | 依依股份:4月16日回購公司股份100... |
21:18 | 雪峰科技:第五屆監事會第二次會議... |
21:17 | 雪峰科技:第五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 |
21:17 | 秀強股份:第五屆監事會第十二次會... |
21:17 | 秀強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 |
21:17 | 廈門象嶼:第九屆監事會第十九次會... |
21:17 | 廈門象嶼:第九屆董事會第三十次會... |
21:17 | 維遠股份:第三屆監事會第五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