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1月20日,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以下簡稱“科創綜指”)及其價格指數上證科創板綜合價格指數正式發布。據了解,科創綜指從科創板中選取符合條件的全部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樣本,定位于反映科創板市場整體表現的綜合指數。作為科創板的重要核心指數,科創綜指與現有科創寬基指數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從不同角度表征科創板運行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指數“上新”的同時,產品創新同步跟進。包括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華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在內的12家基金公司已于近日集體上報科創綜指ETF產品,持續引導資金支持“硬科技”發展。
薩摩耶云科技(深圳)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板指數產品化有效引導資金支持“硬科技”發展,提升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能力。隨著我國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新興產業在實體經濟及資本市場中的占比持續提升。科創綜指ETF的推出,將有助于持續引入增量資金,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和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助力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
科創板指數影響力不斷提升
科創綜指定位于科創板市場綜合指數,最新樣本數量超過560只,市值覆蓋度接近97%,包含大、中、小盤各種類型證券,采用總市值加權,主要發揮對科創板市場的表征功能。
從市值分布來看,科創綜指的樣本總市值平均數和中位數分別為109億元和47億元,與科創板全市場基本一致。從行業分布來看,科創綜指的行業分布與科創板全市場整體水平基本一致,半導體、電力設備、機械制造和醫藥等行業數量和權重占比較高。其中,半導體行業權重達到38.1%,電力設備和機械制造行業權重均為10%左右,醫藥行業權重為8.3%,其余行業權重分布較為分散。
除了更好發揮表征功能外,科創綜指與現有規模指數形成了互補,為市場提供多維度業績基準和投資標的。
截至2024年底,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已達581家,總市值近6.34萬億元,自由流通市值合計3.14萬億元,合計營收規模達到1.4萬億元。隨著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和規模穩步提升,投資者對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投資需求與日俱增,已發布的科創50指數、科創100指數、科創200指數合計樣本數量為350只,能夠涵蓋科創板約五分之三的證券,但仍有200多只處于高速成長期的科創板中小企業樣本未被寬基指數體系覆蓋。由此可見,在指數定位、投資屬性等方面,科創綜指均與現有科創板寬基指數存在差異,進一步補充了寬基指數的類型。
隨著指數化投資日益發展,市場投資者對寬基指數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其中,對于覆蓋全市場的綜合類寬基指數的投資需求也不斷提升。
易方達基金指數研究部總經理龐亞平表示,科創綜指是科創板的又一重要核心指數,定位于綜合指數,可以較好表征科創板市場整體表現。科創綜指相關產品的推出,為投資者布局“硬科技”發展機遇提供了新的優質工具,有望助力資金向創新領域聚集,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指數體系建設蹄疾步穩
事實上,科創綜指的推出,不僅是對科創板指數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更是對我國指數投資體系的一次重要拓展與升級。近年來,我國指數投資體系建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不斷朝著更加多元化、精細化和國際化的方向邁進。
在指數“上新”方面,各類指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涵蓋不同資產、市場板塊、行業領域以及主題概念的指數紛紛亮相。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2024年全市場共發布763條指數。截至目前,A股市場累計發布的指數數量超7500條。
從市場參與主體來看,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加大了在指數投資領域的布局力度,特別是外資機構紛紛入場,推出各具特色的指數投資產品,形成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進而推動投資格局的進一步完善。例如,2024年11月份,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貝萊德滬深30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據悉,該基金運用了其基于機器學習的系統化主動權益投資方法。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證券交易所持續優化指數編制和發布機制,提高指數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同時,加強指數數據的發布和應用,為投資者提供更加準確、及時的市場信息。例如,2024年12月19日,深圳證券交易所以“指數的迭代”為主題舉辦第二期ETF生態大會,與市場各方共同交流探討指數的發展與創新、指數化投資新機遇以及衍生品在指數投資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等,推動市場各方共建共享ETF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生態。
談及未來我國指數投資發展趨勢時,北京奧優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政策導向和市場趨勢對指數投資的影響可能會更加明顯,投資者需要更加關注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另一方面,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可能對指數投資產生重要影響,投資者需要關注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02:02 | 韌性盡顯 五糧液業績穩健向好 |
02:02 | 片仔癀去年營收逾107億元 成本壓力... |
02:02 | 銅鈷價格上行疊加降本增效 洛陽鉬... |
02:02 | 好未來2025財年凈收入同比勁增51% ... |
02:02 | 比亞迪一季度盈利91.55億元 日均研... |
02:02 | 券商分析師堅定看好A股后市行情 預... |
02:02 | 年內公募機構斥資超85億元參與定增 |
02:02 | 消費板塊預期持續修復 基金經理把... |
02:02 | “固收+”基金憑實力“圈粉” 資產... |
02:02 | 險資現身227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 |
02:02 | 一季度44家公募機構管理規模增長 ... |
02:02 | 中國平安擬發債500億元 預計未來險...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