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昌校宇 楊潔
銀行理財資金密集加入“穩市”大軍,至少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于近日公開表態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
近期,在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的背景下,A股市場也呈現寬幅震蕩走勢。面對市場波動,中國版平準基金率先出手,社保基金、保險機構、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等中長期資金加大入市力度,形成“‘國家隊’引領、金融機構協同”的戰略性穩市力量,不僅有效增強了市場的抗風險能力,更顯著提升了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當前環境下,中國資產具備一定韌性,看好中國經濟的光明未來。短期內,可能會有一輪風險偏好的收縮,但從中長期維度來看,A股估值正處于歷史低位,耐心資本、中長期資金的持續流入將支撐其走出獨立行情,A股長期向好趨勢不變。隨著中長期資金入市機制逐步完善,其在穩定市場預期、服務新質生產力以及抵御外部風險方面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
政策“組合拳”發力顯效
2024年4月份發布的新“國九條”將“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2025年1月份,《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構建了完整的政策實施路徑。這套政策“組合拳”重點引導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年金和公募基金等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在近期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各類中長期資金堅定地與國家站在一起,展現出顯著的協同效應。4月7日,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匯金公司”)率先表態,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未來將繼續增持。次日一早,中央匯金公司首次明確其類“平準基金”的職能作用;中國人民銀行同日也宣布,在必要時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中央匯金公司此次出手增持,明確釋放出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積極信號,既彰顯了國有資本對A股中長期價值的堅定信心,也為市場短期波動注入“穩定器”動能。
萬聯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宮慧菁認為,“中長期資金通過加大對各類ETF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結構,能有效平抑市場異常波動。”
4月8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發布公告宣布,近日已主動增持國內股票,并明確表示“近期將繼續增持”。
在宮慧菁看來,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加大,有望增強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動能,同時有望進一步推動市場信心修復。
市場護盤力量持續壯大
緊隨“國家隊”穩市節奏,銀行理財子公司、頭部險企、公募基金公司、私募機構等接連發力,市場護盤力量持續壯大。
銀行理財子公司正以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梳理,截至4月14日記者發稿,至少已有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交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北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蘇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浦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徽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等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表態將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力度,通過直接投資或間接方式持續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為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貢獻理財力量。此外,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官方公眾號4月11日發布消息稱,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該公司擬近期自購公司所管理的含權理財產品5000萬元。
保險資金具有長期優勢,面對當下市場短期非理性波動,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陽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保險機構積極行動,通過增持權益資產、以自有資金回購等形式,加大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支持資本市場發展。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集團旗下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機構也紛紛表態,堅定看好中國經濟和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前景,將始終秉持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加大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
同時,保險資金入市也進一步獲得政策支持。4月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多家險企表示,將認真研究《通知》,進一步發揮好大規模長線資金的優勢,落實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要求,穩步加大A股市場投資規模。
公募基金公司的行動同樣彰顯戰略定力。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鵬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興證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陸續宣布自購,合計自購金額達2.05億元。值得關注的是,部分機構特別承諾持有1年以上,彰顯長期投資決心。除資金投入外,基金公司也積極發聲傳遞專業觀點。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表示,市場短期快速調整后存在交易邊際好轉機會,加之中國權益資產整體估值仍具顯著優勢,當前或是實施逆向布局的關鍵時點。
頭部量化私募也在用實際行動表達對A股市場的堅定信心。上海寬德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近日加速資金配置節奏,在滬深兩市均大幅增持股票;因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周已通過自有資金及員工資金完成超1000萬元的申購,專項用于指數增強策略,并擬于近期追加自有資金增持在管產品;上海衍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則繼續保持量化產品的高倉位運作,充分體現其對A股市場長期投資價值的看好。這些專業機構的操作策略,為市場提供了重要的價值投資參照。
加大中長期資金投入力度
持續釋放信心的還有券商“軍團”。一方面,基于維護市場穩定和對市場前景的看好,截至目前,已至少有7家上市券商披露回購計劃或股東增持計劃;另一方面,多家頭部券商表態,將通過多種方式加大中長期資金投入力度。
華泰證券首席執行官周易表示,作為長期主義堅定的實踐者,公司將充分發揮耐心資本、長期資本作用,為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中信建投證券表示,公司將通過多種方式加大中長期資金投入力度,努力協助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為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貢獻力量。
為助力資本市場穩健發展,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也已有部署。《證券日報》記者從中國銀行獲悉,近日該行制定并實施《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落實措施》,聚焦助力資本市場穩健發展,緊扣服務實體經濟主線,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暢通渠道,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工商銀行全資子公司工銀投資作為全國首批試點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認真落實國家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等政策要求,通過“債轉股+股權投資、基金+直投、股權+債權、融資+融智”的一站式服務,為實體企業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記者獲悉,截至目前,工銀投資市場化債轉股及股權投資落地規模累計近4000億元,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累計超200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國資本市場正以制度型開放和深化改革增強內生穩定性。此輪中長期資金的持續涌入給市場吃下“定心丸”,其絕非簡單的“托底救市”,而是將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當中長期資金成為中流砥柱,市場的短期波動將不再是驚濤駭浪,而是為理性投資者提供了布局未來的窗口。這種轉變,或許正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抵御外部風險的終極答案。
(編輯 屈珂薇)
16:18 | 西藏旅游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5.0... |
16:13 | 中海達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2.80% |
15:51 | 大禹節水上調股份回購價格上限至6.... |
15:49 | 何氏眼科數智化轉型不斷邁進 AI+基... |
15:48 | 交通銀行與中國金幣聯合推出海南熱... |
15:48 | 酒鋼宏興取得興業銀行1.8億元股票... |
15:47 | 捷途全新山海L9正式上市 |
15:47 | 第一季度市場監管總局無條件批準經... |
15:46 | 財政部公布今年一般國債、超長期特... |
15:18 | 諾誠健華新一代泛TRK抑制劑Zurletr... |
15:18 | 國盛金控:公司吸收合并全資子公司... |
15:18 | 國機精工:目前尚不能準確預計泊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