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王明山
老將寶刀未老,新銳已嶄露頭角。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3月11日,公募基金市場共有1710位基金經理,其中有704位基金經理的任職期限在1年到3年之間,占比高達41.17%。任職期在1年到3年之間的這部分基金經理已經成為公募基金市場的中堅力量。
在諸多基金經理新秀中,有幾位基金經理在近一年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甚至與老牌基金經理相比也毫不遜色。記者篩選了所有普通股票型基金在近一年收益排名處于前1/10的基金,在這些績優股基的背后尋找基金經理新秀的身影。自去年11月底,《證券日報》記者輾轉于京、滬、深三地,尋訪8位績優基金經理新銳。回顧8位新銳基金經理的成長路,我們能清晰地感受他們對于整個資管行業的敏銳嗅覺,以及在資產配置和風險控制上的殊途同歸。
任職期1年到3年基金經理
已成市場中堅
根據天相投顧數據統計,基金管理公司從2011年底的66家發展到2018年1月底的123家,產品數量由不足1000只增長到4822只;公募基金規模由2011年底的2.19萬億元增長至12.17萬億元,六年時間增長了4.6倍。在這些龐大數據的背后,公募基金市場共有1710位基金經理,而基金經理的年齡構成也越加年輕化。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3月10日,1710位基金經理中任職期限不足一年的基金經理共有352位,占比20.58%;任職期限在一年到三年之間的基金經理共有704位,占比41.17%;任職期限在三年到五年之間的基金經理共有307位,占比17.95%;任職期限十年以上的基金經理共有42位,占比2.46%。可見,任職期在1年到3年之間的這部分基金經理已經成為公募基金市場的中堅力量。
從基金經理所管理的偏股基金業績來看,基金經理的業績表現與其任職期限也存在著正相關關系。數據統計,截至3月10日,公募基金中任職期在10年以上的基金經理共有42位所管理的66只偏股基金在近一年的平均收益率為13.74%;任職期滿1年但不足3年的704位基金經理所管理的497只偏股基金在近一年的平均回報率為8.37%。
但在任職期較短的基金經理平均業績較為落后的情況下,仍有一批基金經理新銳脫穎而出,他們的業績與老牌明星基金經理相比也毫不遜色。記者在篩選本次系列專訪的基金經理時,需要他們同時滿足三個條件:1.公募基金經理任職年限在1年到3年,且管理代表基金的時間已經超過1年;2.任職以來,其掌管基金年化收益率超過30%;3.管理的代表基金近一年業績排同類前1/10。在1710多位基金經理中,最終只有10人同時滿足這3個條件,其中的8位基金經理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8位新銳基金經理
選股和風控“各顯神通”
在過去的三個月的時間里,《證券日報》記者先后在北京采訪了嘉實基金張金濤、嘉實基金季文華、諾安基金盛震山;在上海采訪了中歐基金周應波、國泰基金申坤、匯豐晉新基金是星濤;在深圳采訪了大成基金南方基金李佳亮、信達澳銀基金馮明遠。
橫向比較8位基金經理新銳在投資上的共性來看,他們都注重基本面選股,對優質的上市公司進行長期跟蹤,在選股時關注實業企業的超額回報。除此之外,記者還注意到,這些基金經理的選股和持股上都有“專而精”的特點,他們均是在自己長期研究、跟蹤的行業和領域,選擇性價比高、估值合理的優質公司;另外,記者還發現,8位基金經理新銳在資產配置和風險控制時,都遵循投資本源,看重企業“真成長”;在不同市場環境下,不會跟隨市場的短期波動做“擇時”,更傾向于伴隨著優質上市公司一起成長。
當然,因為經歷不同,身處環境各異,這些基金經理在投資上也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國泰基金申坤,在選股上并沒有選擇配置那些千億元市值的大白馬股,而是選擇配置市值在200億元到800億元之間的成長股。“在進行資產配置時,我會從‘進攻’和‘防御’兩端構建組合。進攻端的股票在組合中貢獻基金凈值向上的彈性,防御端的股票則起到凈值穩定器的作用。”采訪中,申坤這樣對記者表示。
匯豐晉新基金是星濤,在消費行業中選股有著獨特的體系。在他的生命周期框架中,所有的上市公司的發展都會經歷創新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這四個階段,而對處在不同階段的行業或股票,是星濤重點考量的指標也有所不同。是星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我們會重點關注處于成長期和成熟期的個股,這些股票處于從充分競爭到寡頭市場的過渡過程,這些股票的利潤率彈性也很大。而處在創新期和衰退期的個股,持有它們的風險較高,通過生命周期的篩選可以避開這些股票,也有效地控制了風險。”
的確,每位績優基金經理都有著獨到的選股邏輯和風控思路,通過對上市公司的長期跟蹤和對行業的分析研究,在操作上領跑市場,他們所管理偏股基金的業績也能在同類基金中持續排名靠前。
“寧錯過不犯錯”
管理基金更看重長期收益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基金經理投資也會犯錯,尤其是對于公募基金管理經驗相對缺乏的基金經理新銳來說。記者在專訪這8位基金經理時注意到,基金經理對于他們在過去一年投資中的“錯過”或“失誤”毫不避諱。多位基金經理都能夠正視自己的錯誤,不斷修正自己的投資理念。
對此,國泰基金申坤和信達澳銀基金馮明遠均向記者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做資產配置時,會在自己了解和熟悉的領域選股,不太會跟隨市場的風格輪動做過大的調整,“寧可錯過,不能犯錯”。
除此之外,多位基金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對記者表示過同樣的觀點:希望投資者持有基金時能夠長期持有,以此來穿越市場短期波動。
南方基金李佳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希望投資者了解基金經理的風格后再做定投,將投資時點拉長。投資期限至少一年,大部分基金對長期持有的基民的贖回費用有減免政策。嘉實基金季文華也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做時間的朋友,盡量少擇時。我們欣喜地看到,很多優秀的基金產品凈值已經超過股災前的高點,因此建議投資者選擇合適的產品并長期持有。”
國泰基金申坤也表示,作為基民或是廣大投資者來說,也應該把投資視角看得更加長遠一些,面臨短期市場的波動要調整好心態,等待這些股票的業績釋放來證明他們的價值。而申坤也會本著給持有人賺取絕對收益的思路,堅持自己的風格,用心做投資。
面對“公司賺錢,投資者虧錢”在這一行業痛點,不少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已經做出自己的選擇,把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也建議投資者能夠較長期地持有基金。與此同時,基金經理也付出滿滿的責任心,無論是在行業研究還是對上市公司的持續跟蹤上,力求為投資者帶來穩定而可觀的長期回報。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