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閆晶瀅
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處于震蕩調整狀態,市場整體估值水平處于歷史底部。不過,伴隨著新經濟成長和傳統產業升級,對于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仍抱有中長期看好的態度,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近期,華夏基金委托投資部董事總經理、華夏潛龍精選股票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潘中寧向《證券日報》記者分享了他的投資心得。他指出,A股和港股市場在過去12年中是全世界主要證券市場中表現最好的,今后將挖掘A股、港股市場上的細分領域潛在龍頭,尋找具有長期競爭力的標的公司。
國際視野看境內投資
關注新經濟投資機會
作為有近20年投資經驗的資深人士,潘中寧此前在H股、境外ADR等領域積攢了大量投資經驗,具備國際投資視野,整體投資風格穩健。在加入華夏基金后,他主要負責QFII專戶管理,5年時間,潘中寧帶領的QFII團隊管理資產規模從13億元增至209億元。“目前我們的管理資金來源包括海外央行、貨幣管理局、主權基金,還有退休基金、養老基金等海外的大型機構,我們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客戶在過去五年里基本沒有贖回情況。”
此次執掌公募基金,潘中寧是想將多年積累的國際視野和被海外資金在A股市場證明行之有效的投資理念應用在公募基金管理中,他也向《證券日報》記者分享了他的投資策略和心得。潘中寧表示,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推進,不少傳統行業中優質龍頭公司的競爭力越來越強,包括水泥、玻璃等。部分龍頭公司不僅在中國有競爭優勢,而且在全球范圍都具有競爭優勢,并且估值非常合理,這樣的公司有望長期給投資人帶來出色回報。
另外,潘中寧認為基于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中國新經濟的崛起、長期人口結構的變化、先進科技的進步都將伴隨著諸多投資機會。驅動力之一是人均收入持續的增加和消費支出的持續增長。未來,中國將大概率獲得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因此,隨著國民財富的增加,可選消費、必選消費都將獲得較大增長。第二是高素質、受教育人口比例的提升,目前全中國只有4%的人口有本科以上學歷,未來隨著受過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提升,將會對科技、高端制造等技術密集型行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第三是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科技創新對全球,尤其是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是巨大的。
在此背景下,以新經濟為代表的優秀公司將成為重點投資對象,包括醫療健康、消費升級、先進制造以及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以互聯網行業為例,潘中寧指出,中國資本市場和互聯網相結合之后將產生巨大的能量和投資機會。在世界前十大互聯網公司中,就有騰訊、阿里、百度、京東四家中國公司,全球前十大獨角獸公司中,中國公司也占有四家。目前,中國上市互聯網公司占據全球上市互聯網公司市值的33%,中國互聯網和獨角獸公司將迎來歷史性機遇。
A股中長線資金流入
慢牛格局正逐步形成
對于當前A股市場的投資機會,潘中寧認為,短期來看,當前市場情緒較為悲觀,但不必過度悲觀、甚至放大恐慌。從更長期的視角來看中國的經濟和發展,就能夠看到中國經濟體量與影響力的提升。
目前,A股與H股估值步入底部,風險釋放后配置價值凸顯。潘中寧介紹稱,“A股和H股市場在過去12年里是全世界主要證券市場中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這說明長期投資于中國的企業,回報是非常好的。”中國A股市場當前平均估值為14倍,港股市場平均估值為14.8倍,而美國和印度市場的平均估值分別為20倍和22倍。中國A股市場估值遠低于發達市場平均水平(18.5倍),和新興市場平均水平(13.4倍)的估值較為一致,且A股上市公司的ROE水平顯著高于其他新興市場公司。與全球相比,A股和港股的中國公司具有明顯的估值和質量優勢。
潘中寧認為,目前A股在全球資產配置中的比例其實是非常低的,外資在中國A股的比例是2%左右,而韓國、日本、臺灣、歐洲市場外資的比例基本上是25%-30%。未來十年,隨著A股納入到MSCI這個國際投資體系中,海外投資者對A股的投資總量或將會超過1萬億美元,而外資持有A股的比例或將超過10%。
與此同時,A股納入MSCI也將對A股的投資者結構產生影響。潘中寧還表示,“長期資金的大量流入將在中長期深刻影響A股市場結構與投資風格,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趨于成熟化、國際化。在中長線資金流入下,股票市場的慢牛格局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