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業馬太效應不斷加劇,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出重圍,是擺在眾多中小基金公司面前一道共同的難題。
北京市西三環一所辦公樓內,國金基金總經理尹慶軍正向《證券日報》記者仔細地回顧著公募基金20年的發展,展望未來公募基金行業的藍圖。已經伴隨公募基金行業走過19個年頭的尹慶軍,一絲不茍,卻又平易近人、詼諧幽默。
國金基金總經理 尹慶軍
“基金行業的未來十分美好,而對于中小基金公司來說,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戰略。”尹慶軍在談及中小基金公司的發展道路時自信滿滿。他的自信不無道理,在掌舵國金基金近8年后,一直堅持差異化發展戰略,打造出“國金量化+國金固收+國金網金”的三把利刃,國金基金作為基金行業的后起之秀,突圍之路已如此清晰。
打造精英量化團隊
4個量化投資部優勢互補
量化投資一直是國金基金的王牌,也是國金基金不斷打磨的一把利劍。《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近幾年來,國金基金不斷吸納優秀的量化投資人才,目前的國金基金已經有4個量化投資部門,并已經打造出一批業績優異的量化產品。尹慶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還將通過“量化運營平臺+量化投資部”的方式繼續充實量化團隊。
分設4個量化投資部門也是國金基金獨有的特色,記者了解到,4個量化投資部各有側重,一部重點發展互聯網量化策略,二部發展量化多因子策略,三部重點做指數基金和指數增強基金,四部主要發展針對機構和高凈值客戶的量化專戶業務。尹慶軍補充道:“4個量化投資部門是優勢互補的,之間少有交叉和競爭,我們希望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特色的部門帶頭,在相應的市場環境下做重點布局。”
國金基金量化投資已經初步成型,其下一步的落腳點在哪里?當《證券日報》記者問及尹慶軍時,尹慶軍的回答清晰縝密——這個關乎國金基金今后發展的課題,在經過反復的推敲后,尹慶軍心中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
“推出產品矩陣,在量化產品上的布局盡可能齊全。”尹慶軍一語道出了國金基金量化投資近幾年的戰略方向。“專注做好一件事情,”他用《隱形冠軍》一書中的故事來舉例:我們公司的資源相對有限,撒胡椒面式的布局不具備優勢。我很喜歡“水滴石穿”這個成語,水滴很軟,但它持續不斷地落在一塊石頭上卻能把堅硬的石頭滴穿,我們希望用這樣的執著,把我們選定的產品做到最好。
量化投資作為今后國金基金投資業務的重中之重,毋庸置疑被寫進了國金基金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借鑒于國家的“五年計劃”,國金基金在剛剛成立時就制定了公司初期的戰略方向,從2017年到2021年,是國金基金的第二個五年,量化投資依然是第二個五年里尹慶軍最為看重的業務之一。
固收團隊不斷引新援
重點發力非貨基
與量化投資同樣被作為國金基金核心業務的還有固定收益投資,在國金基金成立之初,尹慶軍就堅定地把固定收益投資作為公司的戰略重點之一,用他自己的話說,“固定收益投資是公司的基石,無論資本市場如何變幻,我們都要靠固收產品支撐公司的成長”。
在普通投資者眼中,固定收益投資往往會采取比較類似的投資策略,基金合同中配置比例的限制也使得各基金公司之間同類產品的業績差別比較小。業內人士對于優質固收產品的定義,一是要看產品的長期回報,二是要看基金凈值的回撤率,三是要看基金公司的管理水平,有效避雷以免投資者面臨比較大的虧損。
尹慶軍介紹稱,國金基金近幾年的發展愿景是要成為一家“以絕對回報為特色的優秀資產管理機構”,其固定收益和量化投資產品設計和投資上的主基調,便是“正回報、小回撤”。
國金基金在固收產品上的運行理念,也催生了國金固收在業內良好的口碑,幾只貨幣基金在近幾年來也憑借著優異的業績表現被連續獲得“五星評級”。在產品的背后,是一個投資經驗豐富、研究工作扎實的固定收益團隊。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負責國金基金固定收益的負責人已經有25年的固收投資經驗,另外,公司也引進了另一位的固定收益老將。除此之外,尹慶軍表示,國金基金正在尋找市場上做宏觀研究、宏觀投資的人才,同時公司也一直在內部培養這樣的人才。老將新將強強聯手,使得國金基金的固收團隊愈加完善。
資管新規出臺后,不再審批使用攤余成本法的貨幣基金,而在公募基金市場上,貨幣基金占比很高的基金公司也不在少數,國金基金也是其中之一。尹慶軍也坦言道,這對于控制貨幣基金增長速度和總體規模效果十分明顯。但國金基金從去年開始已經在主動控制貨幣基金規模,新申報的產品均是非貨幣基金。
對此,尹慶軍對《證券日報》記者闡明了他的考慮:“我們通過貨幣基金背后的客戶結構可以看到,散戶持有貨幣基金的資產比例一直在92%以上。機構占比很低,所以對于國金基金而言,申報市值法貨幣基金報就沒有很強的必要性,監管層明確表態控制貨幣基金規模,我們也決定不再繼續大規模擴張貨幣基金。”
率先布局互聯網金融業務
網金業務在未來大有可為
今年以來,P2P平臺連續暴雷,也引發了投資者對互聯網金融的恐慌,互聯網金融再一次站到了風口浪尖上。所謂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技術的有機結合,在公募基金行業,以天弘余額寶和螞蟻財富的合作為先行軍,已經有眾多的基金公司在開拓互聯網金融業務,普惠金融百花齊放。
國金基金抓住歷史機遇,成為首批大力布局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基金公司之一。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和對不同類型客戶需求的分析,國金基金已經由單一的基金產品供用商,轉變成互聯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目前,國金基金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已經相繼覆蓋了及第理財APP、傭金寶、微眾銀行等多個理財終端和獨家合作渠道。
而在尹慶軍看來,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應該是科技進步與金融融合、為普通大眾提供金融服務的有益嘗試,國家對一些P2P企業的規范清理,為持牌機構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逐步應用,會給互聯網金融業務在投資業績提升、風險管理、投資者參與金融的便捷性等方面提供更有效的工具。
而在各互聯網銷售渠道都在尋求“強強聯合”的背景下,中小基金公司想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無異于虎口奪食。國金基金作為一家中型基金公司,能夠在眾多基金公司中突出重圍,得益于國金基金管理層的高瞻遠矚。尹慶軍也坦言,在與微眾合作時并沒有大型基金公司參與,而當國金基金的產品規模達到近300億元后,已有多家基金公司開始尋求與微眾銀行活期+的合作。
每每談到網金業務的發展,尹慶軍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我們最早思考互金業務時,比余額寶的出現還要早,但是當時受制于新公司在渠道上的競爭劣勢。在2013年,我們成立了網金部門,并得以快速發展。公司大股東國金證券和騰訊合作的傭金寶,是業內首個互聯網平臺,我們給這個平臺定制了第一只貨幣基金——國金金騰通貨幣型基金,獲得客戶的一致認可。”
互聯網金融業務是否是未來的趨勢?尹慶軍給出了一個肯定的答案,但是如何實現基金產品和投資者之間更好的對接,也是基金行業一直沒有解決好的問題:基金產品在設計上過于專業,使得基金產品很難“接地氣”,對于投資者來說晦澀難懂。尹慶軍直言到,從產品設計到產品銷售的各個環節,都應轉變思路:“希望基金產品最終都能夠像鐘表一樣,無論其背后的構造多復雜,呈現出來的產品只是指針和刻度,人人能看懂。”
作為基金行業的后起之秀,國金基金在取得一定的成績后并未“平原跑馬,易放難收”,而是在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尹慶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他更多的是橫向與同時期成立的基金公司對比,仔細研究同行業優質公司的產品結構、收入分配、人才培養等,“但是在公司的發展戰略上,中小基金公司不能一味地去學習,還是應該走出自己的道路來。”
展望基金行業的發展,公募“老將”尹慶軍也是信心滿滿。“中國經濟一直維持著向上的發展速度,整個經濟總量在不斷增加,老百姓有錢以后對于理財的需求也更加旺盛。公募基金是二級市場投資方面是最專業的一個行業,它有條件發展得更好。”尹慶軍寄言,美國的公募基金市場已經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國基金行業發展的路上滿是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