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創投業在砥礪前行中奮進了20余載,從無到有逐步壯大,有力推動中國經濟的創新發展。
即日起本報推出“壯闊東方潮創投逐浪時”系列報道,記錄那些見證中國創投業發展,為創投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創投人物身上的故事,把脈中國創投業的未來。
今年的“資本寒冬”似乎來得有些猛烈,整個投資界陷入一片冷寂,“收緊腰包”、“放緩投資”幾乎成為大家不約而同的舉措。對于深創投總裁孫東升來說,這種蕭瑟感并不陌生,在創投界浸染了近二十年,他早已學會坦然面對。
“中國創投業未來還是大有可為的。”孫東升扭頭望著窗外錯落有致的建筑群,目光深邃、信心滿滿。從中層干部到總裁,孫東升在深創投的近二十年里見證了公司和行業的跌宕起伏,盡管過去二十年里行業多次深陷曲折,但孫東升始終堅持和篤信。
在不惑之年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并在這條路上成就了事業,同時成就了自己。“回望在創投這17年,我沒有什么遺憾的,伴隨行業的發展、企業的成長,我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孫東升說。
大學教授投身創業投資
1998年,中國北京。一份文件在中國風險投資界掀起了一股熱浪。這份文件被稱為“一號提案”,由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提交。該提案指出:“為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并在國際競爭中處于有利位置,必須借鑒國外風險投資的成功經驗,大力發展風險投資事業。建議明確把風險投資作為推動科技和經濟發展特別是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基本政策,鼓勵、支持建立風險投資公司。”
該提案受到了國務院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得到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的充分肯定。提案出臺后,各級政府組織積極參與,各地民營企業也紛紛跟進,中國風險投資開始迅速走熱,截至1999年8月,全國各個層次的政府創業基金已達100多家。
1998年,日本廣島。在大阪讀完博士后,孫東升回國并成為山東工業大學最年輕的材料學教授,同時也是整個山東省最年輕的教授。但在1997年,立志做材料領域頂尖人才的孫東升毅然辭去教授職位再赴日本,成為日本廣島國立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在大阪讀博士時,孫東升選擇的研究領域是耐高溫金屬材料,進入研究所之后,研究的還是金屬材料,不同的只是開始研究零下200攝氏度環境下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能變化。一段時間后,他在自己的研究領域遇到了瓶頸,發現無論高溫還是超低溫金屬材料研究,其應用空間都很小。與此同時,新材料領域正日益受到關注,傳統金屬材料的研究已經遇到天花板。
這一局限讓滿腔熱忱地想在金屬材料研究領域有一番作為的孫東升感到非常苦惱。在此期間,孫東升旁聽了MBA相關的一些課程,掌握了企業管理和金融基礎知識;借助工作關系,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和資金需求狀況也有了一些了解。
看似平行的幾條線卻在孫東升心里交織,國內的金融環境,同為理工科生的中國留學生在金融領域的發展,以及自己在不惑之年的焦慮,多個因素澆灌了一顆金融的種子在孫東升心里悄然發芽。2000年,深圳市組織多家企業遠赴日本招聘,其中就有深創投。“當時對深圳有點新鮮感,只知道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其他都不了解。”就是這偶然的機遇,讓他融入到國內創投的發展洪流中。
入行即遇
創投“滑鐵盧”
2000年,眼看著國內創業板就要推出,本土創業投資在世紀之交掀起了第一波投資熱潮,投資目標直指創業板。這期間,大大小小與創業板沾邊的企業,都成了投資人追逐的對象。據了解,2000年,深圳市政府曾推薦了23家上創業板的預選企業,幾乎都有投資機構入駐。
然而,孫東升加入深創投之時不巧遇上了創投業的“滑鐵盧”。2000年下半年開始,互聯網泡沫破滅令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哀鴻遍野,整個科技行業和風險投資業遭受重創,籌備多時的創業板也因此決定延遲推出。創業板計劃被擱置,等待上市的企業備受沖擊,剛剛興起的創投機構面臨困境,大批機構被迫轉型或退出創投市場。
“我剛入行的時候,業界普遍非常困惑,沒有資本市場也就沒有退出的通道。”孫東升說,深創投成立的一個重要背景也是因為創業板要開的預期,在當時政府推薦的23家預選企業中,深創投搶投了十多家,但由于創業板遲遲未開,通通遭遇擱淺。
“實際上那幾年創投機構基本都在黑暗中摸索、等待。”孫東升說。然而,有些企業能等,有些企業卻在等待中慢慢銷聲匿跡。“我們當年拿到的項目有些都熬不到中小板乃至創業板開的時候,當年創投機構的注冊資本一般都不大,也沒有多輪投資的意識,如果在關鍵的時候融不到資只能關門了。”
技術專業出身的孫東升更是感受到,一項技術在實現成果轉化到與市場接軌再到產生效益,創投的作用不可小覷。2001年年底,西部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部金屬”)的投決會在深創投會議室召開。一位投委會成員調侃:“這就是一家打鐵的企業嘛!”但還沒等項目投資經理開口解釋,時任研究部負責人、同時又是材料學專家的孫東升遇到自己熟悉的領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說:“這個項目做的是鈦合金,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石化、化工、電子通訊、能源等領域,在軍工領域也是重要材料,在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屬于重點發展的高科技行業。”
此外,孫東升對該項目的背景還非常熟悉,“項目的大股東是中國兩大有色金融研究院之一,實力很強,我讀書的時候就非常了解;另外,這個項目的董事長是我們行業一位很資深的院士,就這兩點我就覺得這個項目靠譜。”孫東升的發言改變了本來對該項目有疑慮的部分委員的認知,最終,投委會全票通過投資議案,認購西部金屬增發的全部1500萬股,并建議西部金屬在增發前將已實現利潤足額分配,這也表明了深創投長期看好西部金屬的信心。事實證明,西部金屬沒有辜負深創投的信任,據統計,在公司成立的前5年中,產值年均增長40%,利潤年均增長30%,凈資產收益率連續數年保持在20%以上。
孫東升對這一項目在投委會的通過無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他坦言,雖然中層干部都是投委會成員,但對于一些自己不懂的行業,其實很難說得上話,最初一段時間,基本都在聽別人分析。但這一項目的成功通過,讓他堅信自己在創投業能夠有所發展。
資本寒冬中
接棒投資航母“舵手”
2013年,國內資本市場又一次“遇冷”,連續幾年的國內IPO停發,給2009年創業板開板以來一路高歌猛進的國內創投行業當頭潑了一盆冷水。當時國內創投的募資和投資業務因此下滑了50%,許多機構都出現了嚴重的危機。
就在這個時候,孫東升接棒深創投總裁。擺在他面前的是外部經濟下行、內部存量項目難以消化的雙重壓力。當很多機構把行業復蘇的希望寄托于IPO開閘、國家優惠政策等外部因素時,深創投卻把目光投向了企業內部。應對內部存量項目問題,孫東升大力推動存量項目的非上市退出,通過并購、轉讓、回購等方式減少存量。就這樣,多年積累的存量資產,在一年時間里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據了解,當時共退出25家,涉及金額超過6億元。
此外,由于深創投此前每年都有幾個億的利潤可以分配給股東,如今行業危機之下,公司則面臨著未來幾年如何回報股東的問題。為化解IPO停發導致的上市資產不足問題,孫東升主導做了一件業界未曾做過的事情——開展定增業務。“當時深圳市國資委擔心我們是要炒股票。”但孫東升解釋,定增所買入的股票是受限制不能短時間內流通的,實際上還是股權投資,是一級半市場。最后,市國資委審批和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深創投也因此抓住了那一波定增的機遇獲得豐厚收益,成功化解了危機。
事實上,那一年,深創投只把30%的精力用于外部投資業務,而把70%的精力投入到內部管理上。在項目管理方面,重構項目管理體系,建立A、B角并行的項目管理制度。由于此前是一個項目經理管理一個項目,公司得到的項目信息完全來源于這一個項目經理,因此信息可能不全面或者不客觀,項目決策也會因此存在缺陷。而改革之后,A角是項目經理,B角由A角的分管領導和所在部門或片區的負責人組成,A角負責全面管理,B角向A角色提供集團的共享資源支撐,以服務和督促并重的定位協同A角做好項目管理,產生良好的協作效應。
此外,重建了信息管理系統。要求新的信息系統能夠讓投資經理將所有被投企業的經營數據輸入進去,企業的基本信息一目了然。投資經理就可以在系統中對這些信息進行抓取、統計、審計,不僅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便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能起到項目監督的作用。
在孫東升看來,強化內部管理是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打基礎。如果人員、投資和管理基金達到一定規模以后,投資項目的信息卻沒有整理好和跟蹤好,退出問題沒有理順,都會影響后續發展。“只有信息化和精細化管理才能保證公司的長遠發展。”
加強管理、苦練內功,為深創投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深創投管理資金總規模已增長到近3000億元,創投投資項目超過900個,142家投資企業已在全球16個資本市場上市。
與行業風雨同舟17載
在深創投工作的17年里,孫東升見證了公司的輝煌,也陪它走過失意和落寞。就在2002年整個中國大地上的本土創投都迎來最慘痛的“寒冬”之時,深創投也進入低潮期,為了企業持續經營,不得不涉足其他的業務。
據孫東升回憶,除了當時投出去的資金外,深創投把剩下的很大一部分資金拿去做非創投業務,包括券商委托理財,每年獲取固定的回報,委托余額約十億元。這樣的嘗試初期確實有了很不錯的收益,除了能養活團隊以外,還能向股東分紅。
可誰曾料到,危機正在徐徐走來。股市的長期低迷導致2003-2004年全國出現了券商倒閉潮,由于當時許多券商運作不規范,資金并非鎖定于賬戶,而是進行資金池操作,重倉券商委托理財的深創投受累于此,遭遇巨大損失,運營陷入困境。“當時公司資金非常緊張,也有不少人離職。”但孫東升依然堅持陪伴公司渡過難關,在他看來,那個時候的深創投是一家創業才幾年的公司,遇到困難和危機很正常。孫東升表示,那是本土創投在黑暗中摸索的階段,面臨的是許多基本條件都不具備的市場環境,但那時創投還只是一個嶄新的行業,所能做的唯有在黑暗中堅持。
除了遇到重大危機,投資過程中面臨更多的是錯過和投錯,這是任何一個投資大神都不可避免的。比如,在深創投發展的早期,就曾因為缺乏互聯網投資經驗和成功的商業模式先例參考,與投資騰訊失之交臂。
談到投資失敗的經歷,孫東升也毫不隱諱。他把投資失敗歸納為三種原因,一種是正常失敗,即企業正常死亡;第二種是投資機構被騙;還有一種是投資機構對行業分析不夠。孫東升說,對于機構被騙,在早期投資機構風控模式不完善的情況下,是經常發生的。“比如,曾經有企業提供假的財務數據、甚至偽造銀行對賬單。當然,遇到這種情況后,我們很快進一步完善了項目決策和風控機制。”
還有的投資失敗是因為對行業研究不深。孫東升回憶,BB機盛行的時候,深創投曾投資一個做BB機發射臺的項目,項目背景也不錯,然而讓人始料未及的是,投資兩年后手機就迅速普及了,BB機逐漸被淘汰,項目以失敗告終。孫東升因此總結出,投資一定要建立在對行業深入研究、對企業深入實際了解的基礎上。
21:58 | 招商局集團舉辦集團滬市公司集體業... |
21:58 | 比亞迪方程豹鈦3正式上市 |
21:49 | 星辰科技:第四屆監事會第七次會議... |
21:49 | 太陽電纜:第十屆監事會第十七次會... |
21:49 | 太陽電纜:第十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 |
21:49 | 上海凱鑫:第四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49 | 華工科技: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48 | 藍科高新控股股東擬發生變更 將涉... |
21:48 | 眾智科技:第五屆監事會第九次會議... |
21:48 | 中信博:第三屆監事會第二十次會議... |
21:48 | 中信博: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 |
21:48 | 中金黃金: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