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作為“公奔私”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張益馳的個人經歷頗為豐富。2001年加入平安證券任醫藥行業研究員開始職業生涯,2002年加入華夏基金,先后擔任基金經理、股票投資部總經理和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等重要職務,同時也是當時最年輕的基金經理,隨后便開啟了“上升模式”。直到2009年,從公募基金離職親自創辦了遠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遠策投資”)。作為遠策投資董事長,他現在目標很明確:堅持自己的投資定位,做好一個“平衡型”選手。
曾管理規模超170億元基金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進遠策投資的會議室,這家成立已滿十年的私募公司,相比其他同行顯得較為低調,這似乎也符合公司掌舵人張益馳的一貫風格。雖說外表憨厚,但在投資中卻總能保持一顆精明又沉穩的心,《證券日報》記者在與其交談過程中,張益馳顯得并不是記者想象的是一位侃侃而談的高管,而是一個行事低調、思維縝密的基金經理。這也許與他近20年歷經多輪牛熊考驗的從業經歷有著直接關聯,只有真正經歷了風雨的檢驗,才能夠更加有敬畏的心,回歸本真,做好投資。
談起過往,張益馳并不知道該怎么去“講故事”,只是覺得自己的從業經歷與眾多“公奔私”的人物相比,其實沒什么,只是“奔私”較早,經歷得更多,大浪淘沙后很好的存活了下來,且正在朝正確的方向不斷精進。事實上,他與江暉、王亞偉等業內知名基金經理一樣,均出自同一家公募基金。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平安證券擔任醫藥分析師,后來又去了華夏基金,2004年起擔任基金經理職務。”張益馳介紹,在2006年11月份至2009年7月份,獨立管理運作當時業內規模最大的股票型基金——華夏優勢增長,在此期間華夏優勢增長規模維持在170億元左右,屬于投資操作難度很大的超大型基金,其管理期間該基金在143只倉位下限為60%的股票型基金中的兩年期總回報率排名第一。
直到2009年8月份,張益馳才一手創辦了遠策投資。彼時的他,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沒有從華夏基金帶一個人出來,辦公場所也比較簡陋。時至今日,他還是很滿意的,其原因在于歷經了十年牛熊市考驗,建立起完善的投研、風控、交易、績效評估、銷售服務體系,形成成熟的投資方法和框架,核心團隊長期穩定。
目前,遠策投資已進入多家大型銀行和券商的投顧白名單,包括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以及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銀河證券、招商證券等。
張益馳說,這些年最為驕傲的是對公司投研團隊的打造。投研團隊比較少用外部成熟的分析師,大多數研究員都是名校畢業、剛入行不久或是剛畢業,在公司的培養、統一的價值導向下成長,目前團隊已經相對穩定成熟。團隊基本功扎實,研究方法更接地氣,注重微觀調研、產業鏈勾稽關系相互印證,能形成獨立的觀點。
做有特色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8000家左右的股票型私募機構,按照投資策略分類,包括固定收益、宏觀對沖、量化交易、股票多頭等,對于遠策投資來說,張益馳強調要堅持自己的定位,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做好一個“平衡型”選手。
張益馳說,我們的定位最終還是專注在股票上掙錢(不論做多還是做空),做一家有特色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資股票要著眼于長期的價值投資,不要太看重短期收益。”短期內同一股票投資者參與結構復雜,不同的人投資邏輯不同。比如豬養殖股,有的人買豬價漲,有的人買市場集中度提升,而在面對短期信息變化時投資決策不一,有的買有的賣,這種認知的不同造成了短期股價的不確定性,同樣蘊含了很多投資機會。遠策希望的是堅持發揮自己專業的研判能力,看得更深、更長遠。
在投資方法論和組合管理方法上,遠策投資采用自上而下制定資產配置方向,自下而上選擇投資標的,堅持成長與價值并重,順產業投資與逆向交易策略相結合。分散持倉、均衡收益,組合持有20只至30只股票,單個行業持股集中度一般不超過30%。
在他看來,歷經牛熊市檢驗,主要考驗的是三個維度:一是平衡感,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有效把握組合的進攻和防守;二是勝負感,對市場大局有清晰的認知,對系統性風險有敏銳的判斷;三是精準定價,注重獨立研究和原創投資,對市場及公司有堅實的定價能力。
張益馳表示,投資需要的是開放的心態,與時俱進,不斷突破自己認知的壁壘,要靠持續的進化能力。“研究公司不可能等所有的條件齊備,所有的問題搞清楚,很多公司需要持續的跟蹤,對同一個公司的認知觀念也會在跟蹤中進化。”
談及對行業的認識,張益馳說,“私募”一詞社會認知度其實不夠,大家不是很了解這個行業。過去一些不規范的私募出問題,新聞曝光度反而很高,給整個行業帶來不好的口碑。私募是為合格投資者進行資產管理、財富配置的管理人之一,將日益發揮重要的作用。行業監管日益加強,投顧資質、機構白名單等形成了一定的行業分層。
與此同時,行業自身的優勝劣汰也很明顯。今后能長期發展的,一定是規范運作、長期業績經得住考驗的管理人。作為主做股票多頭策略的私募公司,遠策投資成立以來十年,是股票投資管理者與高利率環境斗爭的十年,隨著各類剛兌的逐漸打破,未來權益市場面臨的利率環境將趨于合理;希望下一個十年,能繼續精進投資方法論和組合管理方法,打造出有辨識力的品牌,給客戶創造長期穩定的復合回報。
21:58 | 招商局集團舉辦集團滬市公司集體業... |
21:58 | 比亞迪方程豹鈦3正式上市 |
21:49 | 星辰科技:第四屆監事會第七次會議... |
21:49 | 太陽電纜:第十屆監事會第十七次會... |
21:49 | 太陽電纜:第十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 |
21:49 | 上海凱鑫:第四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49 | 華工科技: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48 | 藍科高新控股股東擬發生變更 將涉... |
21:48 | 眾智科技:第五屆監事會第九次會議... |
21:48 | 中信博:第三屆監事會第二十次會議... |
21:48 | 中信博: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 |
21:48 | 中金黃金: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