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A股市場波動幅度明顯加大,市場風格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轉變,龍頭品種由前兩年的白馬藍籌逐步轉變為以計算機、軍工、醫藥為核心的創新標的。但正如古語云“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在滬指經過兩輪明顯的調整、創業板指數震蕩企穩的當下,市場所面臨的一些不確定性正在逐步明朗,一些“最壞的時刻”正在成為過去,一些積極的因素正逐步顯現。展望未來,我們認為大概率上A股市場戰略建倉正當時。
首先,經濟“韌性”超預期奠定了A股市場保持平穩的基礎。經濟“韌性”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第一,2018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長6.7%,超出年初的普遍預期,更重要的是消費貢獻的權重超過65%,這意味著經過多年擴大內需的努力后,經濟增長動力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我國正在從一個傳統的主要由投資拉動的經濟體轉變為主要由消費拉動的經濟體。伴隨著居民人均收入的穩步增長,產業結構的轉型,其帶來的結果必然是經濟“韌性”的增強,也使得可以較低的GDP增速解決每年新增就業人口所帶來的壓力。第二,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及出口產品附加值提升等,日前公布的4月出口數據同比增長超過10%,一掃3月出口數據帶來的陰霾。據統計,人民幣匯率自2017年1月以來升值近10%,今年升值近3%。在此背景下,今年出口增速將快速下滑是年初的一致預期,3月出口同比負增長更是加大了該擔憂情緒的蔓延。出口增速的下滑意味著凈出口對GDP貢獻的下降,更為重要的是其會影響到占投資總額近40%的企業投資熱情?,F在4月超預期的出口數據公布后,相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情緒。
其次,貨幣政策微妙轉向使A股市場前景趨好。近期,央行通過降準1個百分點、小幅提高逆回購利率5個基點、放開存款利率的方式來應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也意味著貨幣政策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數據顯示M1、M2增速連續多月下滑且負剪刀差逐步拉大,這一方面意味著去杠桿工作卓有成效。另一方面,也表明全社會資金供給可能已經低于傳統合理標準。未來,預計隨著外匯占款下降導致基礎貨幣減少,累計上經濟活躍度下降,不排除貨幣乘數也出現下滑的可能,如此,全社會的流動性前景并不樂觀,A股市場前期在很大程度上也正受制于此。隨著大部分一、二線城市堅決執行“房住不炒”的政策導向,房價出現“斷崖式下跌”的可能性基本趨于零。在穩定住房價預期后,很明顯貨幣政策的回旋空間正在增大。雖然近期美元的小幅升值,投資者將年內美聯儲加息的次數預測提升至4次甚至更多,短期內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初顯。人民幣匯率未來維系穩中有升的格局是大概率事件。據估算,我國外匯占款下降帶來的基礎貨幣減少量,累計上全部的MLF、SLF的對沖,可能需要2個百分點甚至更多的存準率下調來對沖。考慮到MLF、SLF較高的資金成本,全社會急需降低資金價格的大背景,在此次降準1個百分點之后,央行未來繼續下調存準率是大概率事件。
再次,明確的產業政策導向使“創新”站到了風口。正所謂“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在“后發優勢”空間明顯收窄的背景下,管住貨幣閥門、嚴控資產價格、促進內需、大力創新才是大國崛起的必經之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如果剔除掉土地、人口等因素,勞動生產率中長期提升的焦點也集中在了“技術”這個關鍵詞上。由此,正是“打鐵還須自身硬”的強國戰略促使“創新”需要站到風口。可以看到,2025年戰略的明確、獨角獸概念的提出、CDR政策的雷厲風行,都表明管理層對資本市場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的作用給予了極大的期待并堅決付諸實踐,這意味著現今的資本市場將在國企改革、融資模式轉變、降低資金成本、產業結構升級、培育新經濟等戰略布局中起到中流砥柱的新定位,也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及呵護。
最后,不確定性逐步消失使得戰略性買點正在出現。一方面,市場估值水平無論從全球范圍的橫向比較,還是從歷史角度的縱向比較,都處于合理甚至更低的水平。另一方面,投資者對經濟最壞的預期正在改變、貨幣政策已經發生微妙轉向、MSCI入市在即、流動性環境最壞的時刻可能正在成為過去、扶持新經濟的產業政策導向明確,投資者風險偏好觸底回升,未來出現“更壞”情形的可能性正在逐步下降。如此,從一個較長遠的角度出發,也許戰略性買點正在當下。
如果把前兩年A股市場表現看作是“經濟回升、流動性趨緊”的環境組合下,“白馬龍頭”或者“業績為王”導致的藍籌板塊行情,那么未來一段時間內,資本市場所處的環境理應是“經濟保持穩定、流動性收緊勢頭趨緩、產業政策導向明確”的環境組合,在此背景下,醫藥、食品、旅游所代表的“消費升級”,TMT、軍工所代表的“自主創新”理應受到更多關注。
當然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考慮到近期A股依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戰略建倉過程中依然需要注意節奏,控制風險。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低暟l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