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王君暉
去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向好,大部分基金收益較為可觀,甚至有不少明星基金收益翻倍,“養基”頻頻沖上微博熱搜,成為社交場中的熱門話題。不少“90后”、“00后”以買基金的方式開始了理財生涯,也將這一群體的生活、社交方式和話語體系帶入了投資的場域,給原本更注重理性、專業、嚴肅的投資,增添了幾分活潑、娛樂的色彩。
成立粉絲后援團,在微博“超話”打榜,組織“水軍”刷評論沖熱度,這些都是娛樂圈明星的“粉絲”聲援偶像的常規方式,參與者一般偏年輕化,語言輕松詼諧,口號化,注重“玩梗”。而今,當大批年輕投資者將注意力轉向基金,明星基金經理也成為被追捧的對象。類似娛樂圈明星的花邊新聞,社交平臺上也出現了這些基金經理的衍生話題。
風起于青萍之末,資本市場的變動亦復如是。如果僅將上述現象視為一個段子或者一種行為藝術,可能會因此忽略社交媒體對投資生態可能產生的巨大影響。僅從投資者來說,如果更多人選擇“養基”而非自己下場炒股,投資者結構必將得到改善。此外,社交媒體運營更注重造氛圍、帶節奏,形成“飯圈”式的抱團效應,一些沒有經驗的投資者可能會輕信真假難辨的信息,盲目跟風,追漲殺跌,造成虧損。試想,當新一代投資者不再首選安全系數更高的理財產品,而是將目光投注到權益類的風險資產上,對資管市場又將有什么影響?
其實,明星基金經理和優質資產一樣,向來是稀缺品,受追捧并不是什么新鮮事。“飯圈化”更多的是追星形式的變化,本質仍是對財富的向往。明星基金經理,在粉絲眼里,宛若財富的化身。但要看到的是,“公募一哥”的盛名是鐵打的營盤,這頂帽子下,卻是歲歲年年不同的人,市場中浮浮沉沉者多,常青樹少。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是沉迷于理財宣傳上的新潮形態,而忽視了投資者本身應有的基本功,無疑將埋下巨大的隱患。投資者若缺少基本的投資知識,對市場缺少認知,對風險缺少敬畏,盲目追逐當下的明星基金經理或熱門產品,一旦出現較大回調,可能將難以承受損失。到時,昔日的“小甜甜”,可能會變成明日的“牛夫人”。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