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華軟資本與瀚華金控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擬合作發起百億規模金融科技基金,以數字普惠金融助力新實體經濟發展。以下為張國祥董事長在此次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的講話。
瀚華金控2004年創立以來,一直專注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目前有民營銀行、金融資產管理、融資擔保、金融保理、融資租賃等八個業態,在全國28個重點省市設有分支機構;累計服務中小微企業20萬家,個人客戶超過100萬人;已經發展成為中小微企業服務領域業務模塊最多、影響力最大、服務能力最強的普惠金融集團。
此次華軟資本和瀚華金控戰略合作是金融與科技的合作,是金融與實體的合作,是股權和債權的合作,也是資本和資金的合作。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努力實現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目標。
普惠金融在國際的探索非常早,上個世紀80年代,尤努斯就在孟加拉創設了格萊珉銀行,向貧困人口發放貸款。2005年,聯合國正式提出普惠金融這一概念,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農村信用社以當地“三農”為主要服務對象,成為第一批普惠金融機構。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展普惠金融”正式確立為國家戰略。近年來,各大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紛紛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將普惠金融服務規模又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從我們14年專注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經驗來看,我認為要做好普惠金融關鍵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堅守初心,堅定核心,堅持創新。”
一、堅守初心
金融的初心,就是金融機構的組織善良。這種善良會通過組織架構體系貫徹于所有的行動中,遠遠超過從業者個人的善良。公司必須有強烈的服務意愿、善良的組織理念、清晰的普惠目標、強烈的社會責任、完善的公司治理。這是做好普惠金融的首要條件。
中國的金融誕生于1500年前南北朝的典當,當時的南朝崇尚佛教,寺院積累了大量財資。官卿平民可以實物典質,在寺院換取現錢,寺院以此獲得利息,投入慈善。時稱“寺庫”、“質庫”,即當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描寫了當時寺廟經濟的盛況。由此可見,“金之初,性本善”,金融起源于慈善之心。
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還有一家銀行叫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也叫“小小銀行”;其創辦者陳光甫誕生于1881年,1976年去世,是中國近代首屈一指的銀行家,被稱為“中國摩根”。“小小銀行”創立時資本金非常微薄,注冊資本10萬元,實收只有7萬元;但這家銀行專門服務小微和社區,發明了一元起存、零存整取、整存零取等多種創新業務,最后辦成了中國最大的普惠金融機構。我想跟各位分享陳光甫的兩段話:“借款于人,使解一時之厄,人非木石,詎無感激之心?故輕易不敢喪失其信用。天生我人,非令我等僅作飯袋衣架,實欲使我等從事于人群互助之工作。”這是“小小銀行”的理念;“人爭近利,我矚遠功;人嫌細微,我寧繁冗”,這是“小小銀行”的文化。我們不能忘記陳光甫先生的思想和實踐,也就是金融的初心。
二、堅定核心
金融有三大核心需要在實踐中遵循。第一是邏輯,金融必須堅持公共品屬性,國家邏輯第一,商業邏輯第二。金融是壟斷行業,持牌機構無論資本結構如何,都已經蘊含了國家信用,因此要在堅持社會責任的前提下探索合法合規合理的商業模式和商業利益。
第二是信用,金融的本質就是信用。信用不是靠廣告宣傳出來的,而是憑借長期的體系建設、能力建設、團隊建設、品牌積累而成。金融機構必須從百年基業的長期著眼規劃自身發展,切不可急功近利。
第三是治理,由于公共品屬性,金融無論上市與否,天生就是公眾公司;股權必須分散,經營必須獨立,運營必須專業。如果將金融機構視為自己的私產,干涉金融正常運營乃至搞關聯交易,必然釀成風險。
三、堅持創新
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科技創新、服務產業升級、扶持中小微企業,都必須依靠創新來實踐落地。1500年以來的中國金融史就是一部創新史。第一次創新是南北朝的典當創造了“物的信用”,李白《將進酒》說“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五花馬和千金裘不是直接去換酒,而是到了典當變成錢再去買酒,這就是創新;中國金融史第二次創新是500年前的錢莊,錢莊輕抵押而以信用放款,發明了“人的信用”;第三次創新是200年前的票號,是公司治理結構的重大創新,東家掌柜合伙,三爺不進票號等制度,無不體現了中國歷史智慧,正因為建立了嚴格的運營體系,在盜匪橫行、交通不暢、信息不暢的年代,票號依然能夠做到匯通天下;第四次創新是100年前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也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黃金十年”,上海作為遠東金融中心,擁有了完備的金融體系和繁榮的金融市場。
目前正值中國第五次金融創新的機遇期,我認為有兩個方向值得我們深度探索。一是科技金融,就是如何在金融中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化等先進技術。科融的邏輯是通過數字化處理和標準化服務來降低普惠金融的成本。普惠金融由于服務的對象太小,成本高、風險高,如果不通過科技來降低成本,就只能依靠高利率覆蓋風險,有違普惠的初心。中國在科融領域已經居于世界前列,我們應該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推動社會產生和共享科技成果,這也是我們今天共同發起金融科技基金的初衷。
第二個方向是產融協同,金融與實體產業的合作核心是生態化。十九大報告提出,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中小企業不僅需要獲得融資,還需要獲得資本、公司治理、市場、技術、人才等全方位的支持,這些支持必須通過產融協同打通上下游、鏈接一切資源、將單一產業鏈提升為綜合的生態圈才能夠實現。金融在配置資源的效率和效益方面遠遠高于一般企業,應該成為生態圈積極的倡導者和發起者。
除了科融、產融兩個創新方向外,我們還要關注服務內容的創新,也就是產品創新。普惠金融發展到今天,其內涵大為豐富,便捷的支付、安全的小額理財產品、利率合理的小額貸款,都是改善小微企業和普通民眾金融服務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無處不在。
最后借用一句話與大家分享并共勉,“與智者為伍,與德者同行,心懷蒼生,善行天下。”
21:18 | 友訊達: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股... |
21:18 | 溢多利:截至2025年4月10日股東總... |
21:18 | 意華股份:公司暫未與小米汽車開展... |
21:18 | 易成新能: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 |
21:18 | 依依股份:4月16日回購公司股份100... |
21:18 | 雪峰科技:第五屆監事會第二次會議... |
21:17 | 雪峰科技:第五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 |
21:17 | 秀強股份:第五屆監事會第十二次會... |
21:17 | 秀強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 |
21:17 | 廈門象嶼:第九屆監事會第十九次會... |
21:17 | 廈門象嶼:第九屆董事會第三十次會... |
21:17 | 維遠股份:第三屆監事會第五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