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上市以來,格力電器分紅28次,累計現金分紅1121.56億元,接近公司上市以來的融資規模(1463.51億元)
本報記者 吳曉璐
滴水成冰、空調電視合二為一……近日,在投服中心組織的“了解我的上市公司——走進藍籌”系列活動中,《證券日報》記者跟隨投服中心走進格力電器,在格力電器展廳,記者看到諸多新奇的產品和技術。據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僅是格力自主創新、自主研發、自主制造的一部分。
當日,圍繞自主研發、促消費政策、多元化發展、分紅、活躍資本市場等一系列問題,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現場進行了一一回復。
“為了讓企業活下來,當下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舉措,但政策只是助力,企業發展的動力還是在于自身的競爭力。”對于當前多部門出臺的促消費舉措,董明珠在回答《證券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好企業是有生命力的,也是有社會責任的,要有家國情懷的擔當,在享受國家政策支持的同時,也要回饋社會,這樣的企業才能實現長久發展。
自主研發
讓公司走得更遠
從1988年的“海利”牌窗機起步,歷時35年,格力電器已經從專業化空調企業,發展為多元化、科技型工業制造集團。
“自主研發是最值得驕傲的。”談到公司的核心技術,董明珠坦言,研發是一條長遠的路,不能讓公司賺快錢,但可以讓公司走得更遠。
在整場活動中,“自主研發”是董明珠和格力員工頻頻提及的高頻詞之一。據董明珠介紹,早期,格力電器基本全部靠進口裝備。作為一家大國制造業企業,應該有能力做出更好的設備,滿足自身和市場需求。因此,格力電器精耕細作、從零開始,沒有急于求成、花錢購買技術,而是經過多年努力研發,目前已經實現關鍵性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壓縮機、電機、電控系列產品也可以為更多有需求的企業服務。
據格力電器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從產品研發到過程制造,再到最后的產品組裝和質控檢測,全流程都是由格力自主研發技術把控。“現在,我們推出了家用空調十年免費包修的政策,推出這個政策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從小細節、小的零部件上,都做到了自主研發和制作,能夠保證把質量更好的產品帶給消費者。”工作人員說。
目前,格力電器已有超11萬項專利。據格力電器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2年的六年間,格力電器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均在3%以上,研發人員占比逐漸提升,2022年末研發人員為1.3萬人,占比17.93%,較2017年末提升7.19個百分點。
“企業的競爭力在于自身內在的力量,企業要發展得好,一是要有自己的技術,二是要有自己的人才,三是要有自己的管理制度。”董明珠說。
參觀結束后,一位機構投資者說,首先,格力的研發能力確實很強,核心技術全部自主可控;其次,產品銷路很廣,在展廳的世界地圖上,格力標識已經布滿全球各地。目前,格力電器遠銷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用戶超過6億。
持續分紅
盡可能讓股民收益最大化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掌舵人,董明珠坦言,自己非常關注公司是不是給消費者帶來了價值,是不是給股東帶來了合理回報。“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中之重,不能靠概念炒作,更多要靠自主研發,要不斷創新。”董明珠說。
今年是格力電器上市的第27年。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上市以來,格力電器分紅28次,累計現金分紅1121.56億元,接近公司上市以來的融資規模(1463.51億元)。“長期投資格力肯定是賺錢的,有很好的回報,我自身就是受益者。”董明珠說。
當下,關于提高資本市場活躍度的討論熱度高漲。對此,董明珠表示,從上市公司角度來看,關鍵還是要給投資者持續分紅,不斷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讓股民選擇投資公司,盡可能讓股民收益最大化。這是提高市場活躍度最根本的著力點。
在格力電器董秘鄧曉博看來,作為上市公司,需要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高質量地向投資者披露公司運營信息,把價值判斷交給市場,交給投資者。“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市場運行越來越規范,相信格力電器會讓每一個投資者得到應有的回報。”鄧曉博說。
14:22 | 科創板105家公司有在途回購計劃 擬... |
14:21 | 雙林股份2024年凈利潤增長514.49% ... |
14:20 | 智能電氣仍是業績“壓艙石” 雙杰... |
14:19 | 持續打造AI出行全球化 科技旗艦202... |
14:18 | *ST新寧申請撤銷風險警示 |
14:18 | 去哪兒:五一假期前夜火車票開售 ... |
12:54 | 潔特生物2024年凈利潤同比大增107.... |
12:52 | 持續推進國際化戰略 拓普集團擬不... |
12:37 | 新三板涌現一批業績突出企業 為北... |
11:51 | 海南證監局廣泛走訪上市公司 排憂... |
11:42 | 直線拉升!現貨黃金再創新高 |
10:47 | 官方回應:堅決反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